浅探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
2019-06-13李志文
李志文
摘 要: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比皆是,非常复杂,常常令初学者感到十分棘手。今天,我想专门就古汉语中的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做一点粗浅的探究。依据我多年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关注以及我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要在具体的语句中,通过对语法、语义等的综合分析来确定其活用情况。
关键词:名词 活用现象 探析
一、常用的名词灵活改动为常用动词:
1.常用的名词相关连,不是并列的关系,也不是起到修饰的关系,而是动宾的关系或主谓的关系,当中的某个必然灵活改动到动词了。比如: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此句中“衣”和“褐”都可以说算名词,两个不算并列的关系,也不算修饰词和被修饰的联系,而是动词和宾词的联系,在这里名词“衣”应该做动词,意思做“穿着”。
(2)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
名词“道”用在了名词“千乘之国”的前面,相互成为了动词和宾词的关系,“道”在这里是动词,意为“治理”。[2]
2.名词之后紧挨着代词,此名词可以做动词。例如:
(1)驴不胜怒,蹄之。
名词“蹄”之后的就是代词“之”,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用蹄子踢”。[3]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名词“王”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称王”。
3.名词如果在“所”“者”的结构之中的话,应做动词。例如:
(1)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4]
这句话中的名词“客”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居住”。
(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5]
名词“罾”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捕得”。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特别是否定副词当做状语存在名词的前面的时候,这个名词在此处应做动词。
(1)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
“不”在这句话里起到了否定副词的作用,作状语,它所要修饰的名词“税”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征税”。
(2)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皆”在这句话里起到了否定副词的作用,作状语,之后的名词“法”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效法”。
5.名词如果在“可”、“欲”这些能愿动词之后的话,便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和及物动词结合成谓语,名词的前面如果是能愿动词,就像名词位于动词的位置上,所以它在此处应做为动词。例如:
(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句中的名词“妻”放在能愿动词“可”字后面,活用为动词,意为“娶妻”。
(2)寡人欲相甘茂,可乎?
名词“相”放在能愿动词“欲”字后面,便活用为动词,意为“拜…为相国”。
6.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
(1)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刑”是名词,其前没有动词,其后有介词结构“于寡妻”作补语,“刑”应活用为动词,意为“示范”或“给……作榜样”。
(2)晋师军庐柳。
名词“军”后面跟省略掉“于”的介词结构,应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
7.名词“而”和动词或者动宾词组相连的时候,在此处应做动词。例如:
(1)涕出而女于吴。
“而”连接动词“出”在名词“女”之前,而且“女”的后面有介词结构“于吴”,“女”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把女儿出嫁”。
(2)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名词“阶”后面的“而”连接动词“升”,“阶”活用为动词,意为“搭台阶”。
8.单个音的名词迭用,要是代表主谓或者动宾关系的话,之间一定有个在此处应做动词。
(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四个单音名词迭用,代表着主谓关系,第二个单音名词在此处应做动词,代表的意思是像个君主、像个臣子、像个父亲、像个儿子。
(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亲亲”单个音的名词迭用,代表着起到动宾的关系,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亲爱”。
二、名词在特定环境作为动词的用法
1.代表宾语要成为某个名词要代表的某个人或某一件东西,或使宾语产生某个名词用作动词的时候所表达的动作。例如:
(1)尔欲吴王我乎?
句中的名词“吴王”应活用为动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意为“使……做吴王”。
(2)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句中的名词“相”应活用为动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意为“使……做丞相”。
2.做使动用法的名词,后面也有一些有省略宾语的。例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天子不能使他为臣,诸侯不能使他为友)
“不得而臣”相当于“不得而臣之”;“不得而友”相当于“不得而友之”,意思是“不得使之为臣”“不得使之为友”
3.方位名词,是名词中的其中一种,活用为动词,少部分时间也做使动用法。例如:
(1)“子畏于匡,颜渊后”。
(2)“未闻下乔木而入幽谷者”。
以上两例中的“后”、“下”均为方位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使……后到”和“使……离开”。
三、名词作为意动的用法。
名词作为意动的用法,就是把名词之后的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当做这个名词代表的人或事物。例如:
(1)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
句中的名词“鱼肉”活用为动词,“以……为鱼肉”,意思是“任意宰割”。
(2)孟尝君客我。
句中名词“客”活用为动词,“以……为客人”。
以上是对名词活用为动词现象的简单探析。要想逐步完善人们对古汉语这类词类活用的认识,还要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究、总结。
参考文献
[1]《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63年10月第一版.
[2]《庄子》哈尔滨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3]《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4]《孟子》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5]《语文基础知识六十讲》北京出版社1982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