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13关莉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课程思政

摘 要: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精神指引,本文就如何在《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系统化的顶层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有机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合理、有序、高效的安排教学过程,从而保障了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解决。

关键词:专业课教学 课程思政 德育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份行动指引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将专业学科的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践路径。

一、《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课程的特点和德育内涵

作为一门高校专业基础核心课程,除了讲解网络金融的基本概念,电子支付的基础环境及支付手段、网络支付安全等方面知识,对网络税收和电子发票等有利于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发展方向进行系统研讨,对网络欺诈和网上犯罪影响网络金融和电子支付正常发展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还要通过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从始至终的课程思政教育,让学生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对电子支付各种新的手段和经营模式有系统化认识,并树立正确的从业理念、价值意蕴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专业课的授课风格不同,更加注意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课程的德育内涵特点非常明显,课程内容蕴含着大量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观教育的科学基础资源,多学科交叉,和实际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涉及到许多社会热点问题,很容易引发情境教学。

二、在《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具体实践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中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方法,首先需要进行专业课程内容的顶层设计。在既有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基础上重新修订,编写课程思政的新教学大纲和新教案,注意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想德育的内容贯彻到专业课程的内容中,让二者有效地结合。比如在“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章节的课堂讨论中师生会共同探讨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引入科技创新和网络金融所带动的巨大民族振兴,融入抢先制定行业规则,必须有自主的网络金融掌控力才能在大国博弈总不被鱼肉的理念。通过我国支付宝的成功阻击国外第三方支付Palpay的案例介绍,彰显我国大国实力和技术优势,增强中国人的技术自豪感。将这些价值观的内容加入到课程设计中,实现思想德育教育与专业课内容恰到好处、自然结合。

其次,将课程思政教育灵活应用到日常授课当中,春风化雨,而不生拉硬套。高校接受教育的大学生都是自主意识特别强的年轻人,鸭式的灌输和停留在口号上的理想主义教育往往实际效果并不好。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学生心中的蜡烛。在教学实践中应树立问题导向,实施项目牵引,从热点问题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比如每学期的开篇导课融入“大国崛起”中关于金融部分的剪辑,从学科角度分析网络金融的优势,和我国现有形式下的外资入侵对网络金融的影响和民族自兴的科技原动力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专业课程中发挥案例项目的借鉴作用,牵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仔细甄选案例,深度凝炼教学专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水到渠成,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并行。在“银行电子化和网络银行”这个章节,我们进行了“大而不倒,小可入狱——国宝银行诉讼案”的案例讨论,这相当于以卵击石般,华人银行对抗美国司法不公,誓不当次贷危机替罪羊的长达五年诉讼案,给学生的震撼是相当明显的。这不再是那个留学宣传栏里宣扬的自由奔放、热情拥抱你的开放民主的国家,在纪录片片段里面看到的是赤裸裸的大资本利益对底层民众的盘剥、种族歧视的现状,和华人在海外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这几乎不用过多宣讲,大国博弈中的民族自立自强是每一个三观正确、有道德、有良知的大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学生在课堂发言中也不乏金句:我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文化的累积,血脉中的不屈、坚定和顽强的品性,岂容恶意的诽谤玷污!这时候再引入货币战争中先进金融理念和技术对于落后地区碾压,建立学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使命感就顺理成章了。[2]

最后,要合理、有序、高效的安排教学过程是保障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步骤。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同样要遵循教育教学的渐进性认识规律,不仅要让学生感兴趣,强烈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还要建立在有效学习方法和教学进度基础上,潜移默化的道德認同和自我认知,有自主态度,从而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评价和自我修正,最终达到实现专业知识的扩充、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完善。其中最重要的实践方法就是对人对己

的严格要求。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小测验可以检验学生提前知识准备的情况,从而把控理论知识点宣讲的时间和进度。尽量从问题出发,引入热点问题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情境教学、项目实践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其中,有课堂的急迫感。有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如果过于激烈,课下放在群组里继续进行,每次讨论都要学生按组提交报告,教师按时批改反馈。期中期末考试均闭卷进行,严肃考场纪律。项目作业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做零分处理。严格有序的教学进程不仅让学生明白专业学习的恒久和艰苦,努力和辛苦也是良好道德素质养成的关键。教师作为课堂的掌控者更推己及人,牢固树立终身学习,不断锤炼自己品性的理念。教师要定期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监控和自我审查, 和学生多交流多讨论,教学相长,相互切磋,共同成长。课堂讲授有明确纪律性,严禁在课堂教学中散布错误消极的言论和观点,真正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三、在《网络金融与电子支付》思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首先出现的问题是授课教师毕竟是工科背景的专业教师,从事专业教学驾轻就熟,但是要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政教育还是有点方法不够。解决的办法是和课题组的思政专业老师多交流,相互听课,一同开展课堂的专题讨论,老教授的传帮带,让专业教师收益颇多。专业课教师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准确把握专业知识与哲学、自然辩证法及科学社会主义等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在联系,定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培训。其次是课堂的案例准备,有些备课中授课教师精心准备的案例在讨论中反映平平,就会变成教师宣讲的独角戏。进一步甄选那些既能贴近专业理论又能反映时事热点的案例,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热情参与。还有当专业课教师对学生相关思想动态的掌握并不詳细的前提下,就需要辅导员的鼎力相助。和辅导员老师多交流多切磋,搞清楚学生真正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好思政教学。当然也要加强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日常的沟通,只有真诚的交流,才能碰撞出心灵的力量。还有就是在思政的实际教学中可能有些学生会对思政教育的课堂宣讲有些情绪,认为耽误讲专业知识的时间,老生常谈都是普世价值观等。开始的时候专业教师是有一些尴尬和顾虑,但经过一个阶段的坚持,时间是检验事情好坏的利器,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学生慢慢由消极应付到自觉融入其中讨论反思,只有专业知识和德育修养都很高的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通识之本。

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常碰到一些问题,其中学生功利性学习不占少数。专业课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刻不容缓。高等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承担起学生的精神重塑和价值启蒙,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帮助大学生树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这份重担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张典兵,周玉婷.传统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塑之道[J].教育导刊,2018(4):12-15.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作者简介

关莉莉(1974.4—),女,满族,辽宁抚顺人,副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多媒体。

猜你喜欢

专业课教学德育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烹饪对口单招专业课教学研究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护理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探索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大学生技术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探讨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