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心”的活动才有震撼灵魂的力量

2019-06-13胡媛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3期
关键词:走心洞察活动

胡媛媛

摘 要:目前的品德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可大多数的“活动”流于表面,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设计“走心”的活动,才能与学生琴瑟和鸣。本文阐述了笔者对“走心”活动设计的想法与实施。

关键词:活动 洞察 走心

一、洞察孩子的心理特点

1.共同游戏,洞察童趣之心

因为低段儿童正处于思维、身体发育的活跃阶段。他们渴求知识、善于模仿、乐于表现,并且大多数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游戏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在研究低段课例时,我采用了和他们共同游戏的方法,洞察他们的心理状态。

在共同游戏时,他们会因为你带去的新游戏而产生好奇心,认真的听你讲解,仔细地琢磨游戏规则;他们也会在游戏后,好动心使然,创造出更稀奇的游戏规则来。总而言之,这群“萌萌哒”具有一颗爱玩的心。

例如在教学《假期生活大评点》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假期生活中过得怎么样,多无趣的教学环节。但是,如果在设计教学活动前,我们先洞察他们的童趣之心:心情→情绪宝宝、解决方式→忘忧草、消怒果、开心豆、轻松糖。将童趣放入课堂,童心还会不乖乖走进来么?

2.课前调查,洞察逆反之心

有心理学家表明:青春期是人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时候养成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一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青少年处于心理、生理快速发展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渐增强,逆反心理严重,性格极易冲动。著名的德国儿童心理学家夏洛特·彪勒就曾把青春期称为“消极反抗期”。他们怼老师、怼父母、怼天怼地,如果教育手段不得法,对学生将产生巨大的伤害,使矛盾激化。

基于以上认识,尝试在高段年级对家庭类课文进行了探究。试图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许多教师在执教此类课文,通常会加入父母辛劳付出的材料,但你会发现学生无动于衷。我们不妨问问自己,为什么他们对这样的资料无感,他们对父母到底存在怎样的偏见?出于这样的疑问,笔者采用了以下两种方式做课前调查。

课例一:《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课前让他们给父母写一封信,信里可以对父母的看法畅所欲言。在回执中,笔者发现对二胎的厌恶约占23.8%,讨厌父母的唠叨约占35.5%,不理解为何逼迫自己上补习班约占21.4%,因为父母的不陪伴产生失落感约占11.9%,只有个别同学对父母的做法是理解的。看看这组数据,学生对父母的错误认识已经根深蒂固了。不是单单几个视频资料就能解决的。

二、寻找贴切的活动素材

每一堂品德课的课文最多只有4.5页,而每一页以图片居多,文字少之又少。所以需要寻找大量的素材丰富课堂。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素材都是可取的,它得符合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等等。因此,对教学素材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利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而笔者将从生活性这一角度来谈谈。

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于历史教学。例如《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产党的成立、第一次革命武装起义、长征路是必须要设计的教学环节。之前我们也提到了,同学们对历史存在隔阂之心,这也再所难免。就拿本课来说,三个主要内容哪一个不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呢?要消除隔阂之心,在选择素材上就必须要将历史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挂钩。在战争中哪些事例会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又关联呢?笔者沿着这个思路,在互联网上翻阅了许多红军的故事,最后将目标锁定在一份女红军的回忆录上。里面有一处提到了女红军将自己生的孩子仍在了长征途中。“母亲与孩子”这便是战争与学生连接的纽带。

三、走进孩子的内心深处

“活动是挺丰富的,可是你這个活动设计不够走心啊。”

“嗯,这个设计虽然创意不错,可是感觉不够吸引学生呀。”

“小王,你现在的主要任务是思考教学设计如何抓住学生的眼球。”

这些话你是不是也曾听到过?也曾在某一次的试教过后,有老师这样评价你的课堂?此时,看到这段话的你也深有感受,那么说明本人也洞察了你的心。但言归正传,在建设高效的新式课堂时,教师除了“走新”更要“走心”。

1.智取称呼,激发童趣之心

学起于疑。“疑”能更好地勾起他们学习的好奇心。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青少年的好奇心,不完全决定于一个东西的物理特性,而要看它和主体的过去经验的关系如何。皮亚杰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人既不太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也不注意不太熟悉的东西,因为这东西和他已有的经验没有联系。

2.巧用对比,激发敬爱之心

小学品德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让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往往采用解读数据,出示图片等方法。但有时,光解读数据,还无法“走心”。例如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很多老师会用上这一环节“算一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帐”,从一天→一年→十年,然后再谈谈看到这组数据的感受。这个上万的数字可以说时相当震撼了,每每上到这个环节,学生都会“哇”声一片。可等我们冷静下来思考,震撼他们的只是数据,他们的“心”呢?他们对父母愧疚、感恩的“心”呢?还没有完全激发起来。

[课堂实录]

1.聊父母付出

2.算父母付出

一天做了几件事,按这样算,一年做了多少件?今年我们大概十周岁了,这十年里又为我们做了多少件事情呀?(师板书数字)

3.算自己的付出

师:那我们呢,为父母做过哪些事?现在请每位同学在心里默默地算一笔账,这十年里为父母做过多少件事。

师:十件的请举手。五十件的请举手,一百件的请举手。

刚刚还哗然一片的课堂,在越举越少的小手中,教室里也越来越安静。给课堂留个白……留白过后,学生在谈到心里感受时,哽咽、落泪。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有了数据对比这一剂强心剂,再加上图文对比,更能直观形象地感受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在这堂课中,笔者二次运用了扁担,让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倾泻而出。

当看到天平变化时,孩子们沉默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又是一个时间留白,唤来的是孩子们一个个的沉思,唤来的还是他们在课堂上的小声啜泣。

这赤裸裸的数据、图片对比,犹如一剂强心针,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是“走心”的活动。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几次教学后得出的一些想法,是否适用于更多的课型,是否还有更多的走心方式,这条路还是很长,我们还在路上!方法可以千变万化,唯理念不变——设计走心的活动。笔者和所在团队时刻牢记:“走心”的活动才有震撼灵魂的力量。

猜你喜欢

走心洞察活动
“走心”的四大名著
洞察雁荡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洞察号”在火星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善洞察 巧分类 妙解题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