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视野下的上海中小学舞蹈教学
2019-06-13黄娟朱聃
黄娟 朱聃
〔摘 要〕近年来,以美育为目的的中小学舞蹈课程的开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以及诸多舞蹈教育工作者关注。素质舞蹈教育的普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可探索的空间。本文在对上海中小学素质舞蹈课的开展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目前存在问题,最后为中小学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更好开展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师资配备;岗位编制;教学活动
舞蹈教育是美育教育的内容之一,这种美育作为激发青少年兴趣并且易于被学生们所接受的方式,在帮助抒发青少年情感,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创造力、分析解决问题、沟通与交流、与他人合作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全国教育领先的上海,2011年率先引进美国舞蹈协会“舞向未来”教育项目,在闵行区中小学展开试点。该舞蹈课面向舞蹈零基础的学生,充分挖掘舞蹈育人的功能,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团队合作、想象力、创造力等诸多方面得到培养。项目开展7年来,惠及全区2万多名中小学生,广受师生好评。笔者以上海市康健外国语小学和田林二中为“素质教育舞蹈课探索新型舞蹈课程”项目实践基地,进行素质教育舞蹈课的试点。同时,在为期一年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上海大部分中小学校课程资源有限,大多数学校舞蹈没有进入校本课程,对普及素质教育舞蹈课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上海市中小学舞蹈教学活动情况
笔者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上海市部分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笔者团队发出调查问卷68份,有效回收68份,问卷发出后,上海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爱菊小学、田林三中、上海市日新实验小学等中小学的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本次调查问卷以目前各学校开设的舞蹈课情况为主要内容,了解到当前本市中小学舞蹈教学在形式与参与对象、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状况。
1.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及参与对象
舞蹈兴趣班、校本课程、舞蹈社团是当前中小学舞蹈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形式。舞蹈兴趣班通常开设于小学低年龄段。作为课外教学,兴趣班在学生放学后进行,一般为每周1—2个学时。参与学生为自愿报名,教师限于人数会作适当挑选。这一形式的舞蹈教学在本次调查中占39%。利用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舞蹈课在上海市中小学艺术教育中呈现上升趋势,这在问卷回馈中占58%。调查显示,面对部分学生开设舞蹈课程的学校既有优秀的公立学校,也有以艺术为特色的民办学校。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都拥有自己的舞蹈社团,占调查学校的60%。舞蹈团由校内专职舞蹈教师或学校聘请校外辅导来组织管理,主要通过考核的形式择优录取有舞蹈特长,或有较好身形条件且热爱舞蹈的学生。
2.舞蹈教学活动的师资配备情况
当今,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的艺术类课程只有音乐和美术被列入了第一课堂,但随着国家对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大力提倡和推行,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注重对舞蹈的教育。目前在中小学授课的舞蹈教师的情况基本包含以下几种:
其一,由学校利用音乐编制引进舞蹈教师担任舞蹈兴趣班或带领舞蹈团队。这种情况以民办学校居多,由民办转制为公办的学校中也有出现。既担任舞蹈校本课程的教学,同时也兼任音乐课教学或担任大队辅导员等其他职务。
其二,由音乐老师或体育老师兼任一些舞蹈教学和活动。
此外,一些没有舞蹈师资却渴望开展舞蹈活动的学校也会外聘专业舞蹈老师进行长期授课。
从本次调查来看,时下中小学校对于拥有舞蹈教师来开展校园舞蹈活动的需求是明显的,但未单独设立舞蹈教师岗位编制。
二、上海市中小学舞蹈教学存在问题
1.现有教师配备存在的问题
首先,中小学舞蹈师资出现了由音乐兼职老师担任的现象,是由于目前中小学尚无舞蹈教师岗位编制的现状所造成的,因此便造成了许多高等师范舞蹈专业毕业的学生无法进入中小学任教。虽然,少部分学生通过音乐教师资格证书考核的途径获取岗位,但这种跨专业的考核认证难度极大,通过者寥寥无几。另外,就中小学外聘歌舞团、少年宫的舞蹈老师来授课的情况来看,学生要不断适应不同基础、不同类型的老师,舞蹈学习的总线路是断断续续的,很难对舞蹈概念产生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由此,舞蹈也就没有发挥出它独特的教学意义,与体育课中的啦啦操、健美操的区别,相差甚微。这些都是中小学尚未设立舞蹈教师岗位编制,所波及的种种弊端。
2.引发的教学问题
目前,上海多数中小学仍以舞蹈基本功训练和舞蹈考级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教师的舞蹈教学的目的还停留在将舞蹈作为一门艺术技能来传授的层面上。舞蹈教学理念的陈旧束缚了舞蹈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突破。
调查反映出部分学校开设舞蹈课的目的比较功利,以学校参加比赛拿奖、学生顺利考过舞蹈考级证、让学生的升学简历更加漂亮为目的。舞蹈课堂缺少吸引学生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的积极性不高,使舞蹈无法发挥其作为美育教育重要手段的作用。再次,调查显示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上课的情况。这样不仅增大了课堂纪律的维持难度,更严重的是没有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特征的学生进行教学,违反了舞蹈教学的规律。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舞蹈课开展的建议
1.现有教师的在职培训
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不管是舞蹈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担任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主讲老师,都必须都具有舞蹈专业、理论和其他各学科的知识。只有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才能将素质教育舞蹈课开放的体系不断完善。在课程实践中,康外实验小学、田林三中与上海其他大部分学校一样,舞蹈课程没有进入到第一课堂中,课题组成员提出让素质教育舞蹈课与音乐课内容相结合,素材紧连中小学课本,由音乐老师担任这门课的主讲教师,需要音乐老师发挥自身特长,展示不同个性特色的授课方式,例如,从初中部《收获》课堂来说,开始先复习了歌曲《土风舞》,以引出民族民间舞蹈,再通过观看《摘葡萄》的视频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自主地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型,抓住重点动作。有别于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通过视觉以及听觉的感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点。从实践课例看就要求现有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专业的舞蹈知识,才能更好地让素质舞蹈课与音乐课一体化,成为音乐舞蹈一體化的学科交融中普及舞蹈教育的变通方法。
2.借助音樂课程实施舞蹈教学
借助音乐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舞蹈课,可以帮助学生在掌握音乐的同时,丰富舞蹈的知识并让学生懂得融合迁移思维,把潜藏在学生身上的创造力、想象力开发出来,不但能让学校老师发挥自身的特长,又使素质教育舞蹈课内容与上海新课标的每个学习阶段内容同步,形成音乐课程与素质教育舞蹈课一体化模式。课题组成员在此次与音乐课融合实践中得出了教学经验。
比如,在于舞蹈音乐一体化课中“森林舞台”通过老师出示的森林图片,学生看到了草地、树林、天空等自然景象,随后让学生自由想象森林出现的场景,创作出了“森林动物狂欢节”。这堂课有动物、地点、故事、的音乐情节变化,可以通过学生的想象力,在舞蹈创编的过程中进行观、模仿、体验等。通过音乐来编创舞蹈,又通过舞蹈来理解音乐,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又能弥补掉音乐教材单一化的现象,提升了教学的时效性,抓住了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快速体验和感知了舞蹈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借鉴成功经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
吕艺生的“素质教育舞蹈课”和上海“舞向未来”舞蹈项目值得借鉴与学习。第一,吕艺生团队研发的课程强调了原创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动作自创。第二,两者不同的教学特点都突出了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第三,都用独特的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借鉴成功经验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参考已有的项目资料,有利于使课程内容更贴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更适合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和推广。
4.增设舞蹈教师岗位编制
目前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只在中职中开设了舞蹈教师的考核,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只有音乐教师这一编制。这导致了大部分专业能力强但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的舞蹈学生无法考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这使中小学教师队伍在舞蹈人才方面越来越欠缺。如果单一由音乐专业的老师来教授课程,其舞蹈业务水平还是达不到要求,离舞蹈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还差很大的距离,无法使音乐和舞蹈的教学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增设舞蹈教师编制,使音乐老师与舞蹈老师互相配合,互相辅助,取长补短,有利于推广素质教育舞蹈课成果,真正做到国民舞蹈教育的普及。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吕艺生 .《素质教育舞蹈》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唐尔惠 .舞蹈质优教育的现状与展望 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4.
[3]沈致隆 .加德纳 .大师的创造力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注:该论文为上海市学校艺术学科研青年项目,项目编号:HJYS-2017-C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