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的经验与展望
2019-06-13梁媛
梁媛
摘 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是改变中国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包括体制机制、道路走向、运行方式,也遇到过很多挫折。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四十年来经济改革历程做出归纳总结,分析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并对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改革;经验成就;改革方向
一、改革开放经济改革成功原因
(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执政党,自成立以来就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接受历史与人民的考验,始终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永葆青春。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当代,共产党把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国梦统一起来,体现了同人民一道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并自觉承担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任,表达了强大的民族自信心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新常态化发展的现实情况下,稳中求进、开拓进取,全面深化改革,革除体制弊端。成为强推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二)国家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是我国经济体系和运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在市场调控的同时,国家以“无形的手”调控经济发展,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我国自1996年实施了经济“软着陆”,强有力的经济手段使得我国较少受到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扩张性的调控政策扩大了社会总需求,国民经济得到了大幅度调整。此外,宏观调控还体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上,20世纪80年代,我国全面促进现代化农业经济、轻重工业协调发展、重视服务业发展,改变之前重工业超前战略的局面,产业结构内部也更加合理。当代我国正加快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稳定健康运行。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势,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业压力减小,消费能力以及质量上升,这就要求国家深化改革,平衡供需,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低经济增长目标。
(三)我国改革的领域顺应历史潮流
四十年中,我国经济改革的领域重点集中在人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升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贸易、货币等方面,均是发展经济质量水平的必经之路,符合历史潮流和客观规律。其中人民生活水平包括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生产方式的优化升级、就业领域及方式的多样化、劳动保障体系的完善、扶贫事业的发展等;对外贸易上体现在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加入WTO,成立了亚太经合组织,与多国经济贸易对话,积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极力提升对外合作的能力,当代我国以大国姿态建设“一带一路”,增加互联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对我国未来经济改革发展建议
(一)继续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继续坚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杠杆的结构性调整,去杠杆、控杠杆、稳杠杆,推动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区分供给侧改革的目标、内容以及运用的手段,从供给源头施行管控,培育优质资源的供给,平衡供需关系。在具体的产品上,提升产品质量,严格把控质量关卡,同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建立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源头。供给侧结构向改革必须从市场的角度落实,紧紧依托市场主体即企业,优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市场渠道及相关机制,更好地实现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形成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企业目标。
(二)继续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今天,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卡,转型要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高全要素的生产效率。高质量发展战略也是习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提出的,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三)继续向现代化经济方向发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经济目前正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阶段,优化经济运机制、促进创新性发展要求我国以现代化经济发展为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同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联系,全方位形成新商业模式、新产品、创新生产技术,这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稳中求进的必然之路;二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改造传统产业模式,更新传统生产技术,协调统一新旧产业发展方式;三是完善现代经济市场机制,从制度层面支持并提供有利依托。这不仅能提升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稳步前进,更能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切实的提升,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向往的美好生活”。
(四)继续大力推动“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国际贸易质量
继续坚持开放是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一贯的理念,也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路径。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浪潮。这也对我国国际贸易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出口更多的高附加值产品,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质量,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提升改革开放的力度,完善产权制度和市场化配置,在开放的程度上扩大贸易的范围,包括地域范围、产品类别范围等。当前我国构建“一带一路”新的贸易格局,促进国际间互联互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聂启元.论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8,35(03):109-114.
[2] 程承坪,邱依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理论及实践[J].中国软学,2018,(02):160-167+176.
[3] 张守文.现代化、改革开放与经济法的生成[J].法学论坛,2018,33(04):5-12.
[4] 张晓明.“改革開放再出发”的深度思考[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8,(02):37-40+102.
[5] 刘金友.改革开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J].大庆社会科学,2018,(04):5-9.
[6] 逄锦聚.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0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