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谷文昌治沙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2019-06-13赵逸影
赵逸影
【摘要】昔日东山荒凉贫瘠、风沙漫天,为了使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经历了漫长的治沙之路,把曾经风沙肆虐的东山岛变成了现在生机盎然的绿色海岛。谷文昌治理风沙时直面困难、坚持不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百姓们团结一致共同治沙,对现如今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
【关键词】谷文昌 治沙经验 美丽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暑期实践调研的石埔村位于福建省东山县西埔镇西面,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是城乡结合部,村落内干净整洁的街道,排列有序的房屋和独具特色的水上民俗园让我们看到了石埔村的绿色发展。
一、谷文昌的治沙经验
看到石埔村现在的美丽景象,谁能想到曾经的石埔村、曾经的东山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昔日的东山是一个约二十五万多亩的荒凉海岛,岛上风沙大、土地少、水资源紧缺,沙荒的面积有三万五千多亩,所有的耕地基本都是“望天田”,农作物收成少,农产品质量低,百姓们经常面临缺粮缺柴、食不果腹等温饱问题。东山岛沙荒面积较大,每年有一百五十多天刮六级以上的大风,狂风肆虐,沙尘漫天,大片的农田和村庄都被淹没在流沙之中。据旧县志记载,解放前近百年间,风沙曾经淹没了十一个村庄,一千多座房屋,三万多亩耕地。肆虐的风沙和严峻的自然环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还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百姓们有的得了烂眼病,有的成了红肿眼,有的人甚至成了半失明或完全失明的状态。生态环境恶劣,自然灾害频发,东山的百姓们吃不饱,穿不暖,缺水缺粮。
面对东山的风沙灾害,谷文昌带领人民进行治理,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
(一)不畏艰险,造林初探
1950年,谷文昌随军南下解放东山后,亲眼目睹百姓所受之苦,下定决心要治服风沙,从此踏上治理风沙的漫长道路。由于缺乏种植经验,曾以石埔大队为试验点,在山地上成功试种马尾松,为后面植树造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治理沙荒的问题上,曾尝试过很多方法,如组织群众搬沙,但是前一天刚搬完,第二天又被风沙掩埋覆盖,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了两三年未见成效;也曾尝试种草种树,每次春天播种完,秋天一刮大风,又被风沙埋没了;还采取过筑造沙堤的方法,但一遇到刮风下雨,沙堤就容易崩塌。从1952年开始,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关于治理沙荒依旧没有找到良策。面对眼前的状况和重重困难,谷文昌丝毫没有退缩,迎难而上,决心治服风沙,把东山岛变成绿色海岛。
(二)坚持不懈,重拾信心
面对反复的尝试与失败,谷文昌从未想过放弃,他不断鼓励百姓,带领技术人员查阅各种资料,寻找能在沙地上种植的树苗。1956年在白埕村挖出一撮泥炭土,经过试验,判断得出,东山曾经有过树木和森林,后来在白埕村发现了几株顽强生长的木麻黄,次年,从广东也得到了成功种活木麻黄的消息,再一次证实了木麻黄可以在沙地上生长。木麻黄耐旱耐盐碱,适合在沙地上生长,是防风固沙的良选。找到了可以种植的树木,谷文昌的心里又激动又惊喜,随即进行了全面规划,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在谷文昌的带领下,全县军民开始了大规模的沙荒造林运动,仅四天时间,就在全岛种植了几十万株木麻黄,这一棵棵木麻黄承载着东山人民的希望与期盼。岂料天气骤变,气温突降,树苗受倒春寒的影响,大部分都被冻死,百姓们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很多人开始打退堂鼓,表现出想要放弃的念头。面对这些问题和困难,谷文昌造林治沙的念头丝毫未受到动摇,他直面困难,坚定信念,努力帮助百姓们重拾信心。
(三)科学造林,斗志昂扬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谷文昌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由干部带头在几个大队坚持试验造林,同时还派人到广东等有经验的地区去参观学习,最终总结出了造林的经验和特点,使成活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小范围试点造林成功后,大面积沙荒植树造林正式拉开了序幕。但刚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就遇到了树苗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的社员组队去深山进行采摘,有的自己办苗圃培育树苗,还动员一些社员拿出一部分耕地育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成功培育树苗一千多亩,出苗达到一千多万株,顺利解决了缺苗的问题。到1960年,百姓们积累了丰富的造林经验,对治理沙荒充满信心。木麻黄更适宜“夏季雨天造林”,军民们就坚持冒雨造林,遇到被吹倒或者掩埋的幼苗,百姓们会将它们一棵棵扶正,有的人甚至省下很多口糧,然后把省下的这些食物作为肥料去培育树苗。在谷文昌的鼓舞和带领下,在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在全县建造了一万六干多亩的防护林。
(四)坚定信念,战胜风沙
后来,造林又受到了干旱的影响,百姓们面临断水断粮的危机。为了保护树苗,百姓们开始了抗旱保苗行动,像保护粮食一样保护树苗。南埔林业专业队队长吴银香带领平均年龄只有十五岁的十个妇女爬树采种、挖泉取水、保护苗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县成功保活大量树苗。经过多年植树造林的艰苦奋斗,东山全县开展的大规模造林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还营造了沿海基干林带和护田林带,坚定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战胜风沙的信念。造林治沙的成功鼓舞了大家的士气,带动全岛大兴水利、修建海堤、建造公路,百姓们也更加坚定能把东山建设地更美、更好。在成功治理风沙之后,东山植树造林总结出一种模式:抗击风沙肆虐的第一道防线是木麻黄,第二道防线是果树林,包裹于其间的是一块块农田。今日东山,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树木,一个个干净整洁的村庄,东山从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海岛。
二、传承谷文昌治沙经验。建设美丽乡村
(一)直面困难,坚持不懈
昔日东山,饱受风沙和其他自然灾害之苦,对于肆虐的风沙,百姓们只有声声叹息。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谷文昌没有退缩,直面困难,带领人们尝试种草、种树、筑堤,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坚持摸索治理风沙的方法。1952年在石埔山地试种马尾松取得成功,解决了山地种植的问题,但沙地种植一直没有头绪。谷文昌坚持寻找适合沙地种植的植物,最终找到了能在沙地上种植的木麻黄,随即开始在全岛种植木麻黄,但一个月的倒春寒又将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浇灭。百姓们的自信心严重受挫,为了使大家重拾信心,坚定治沙的信念,谷文昌努力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采取措施解决眼前的困难。在推广大面积种植之际,又遇到了树苗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树苗的问题,谷文昌发动群众自给自足,树苗不足的问题最终迎刃而解,沙荒造林的成效也渐渐呈现出来。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困难都被一一克服,最终全县山荒、沙荒造林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回看谷文昌绿化东山的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个接一个,但他从未想过放弃,每次都是直面困难,即使再困难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坚持下去。谷文昌直面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危及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我国的一些乡村也存在着荒漠化的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荒漠化的治理,要重视自然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对沙化严重的地区进行集中整治,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对现有植被进行保护,加强林草建设,减少水土流失,建设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的立体防护体系。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也许要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探索。在治理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经历多少次的尝试都不能放弃,我们要直面困难,解决问题,坚持不懈。就像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一样,即使遇到了再大的困难,也丝毫没有动摇治沙的信念。最后,在谷文昌和东山百姓的共同努力下,东山从原来风沙肆虐的荒岛变成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绿色海岛。谷文昌的治沙经验和治沙精神对我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我们要学习谷文昌直面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学习谷文昌的治沙经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曾经的东山是一个荒岛,山荒和沙荒十分严重,但是治理山荒和沙荒的方式并不相同,治理山荒时曾以石埔大队为重点和试点,在石埔大队的山地试验种植马尾松,取得了成功。通过这一试点,大家分析总结经验,从石埔大队开始,大力推广开来,解决了山荒治理的问题。在治理沙荒的过程中,曾做过许多尝试,开始时采用了传统的方法,后来也曾尝试种草、种树、筑建防沙堤,最后找到了适合在沙荒上种植的木麻黄。因此,治理风沙要因地制宜,山地上适合种植马尾松,而在沙荒上适合种植木麻黄。开始种植木麻黄时,不了解木麻黄适宜生长的环境和习性,多在春季晴天造林,后来遇到倒春寒,木麻黄存活下来的很少。为了突破这一瓶颈,一部分干部继续坚持在白埕大队试验营造林带,在湖塘大队试验沙丘营造固沙林,同时派遣人员去其他地方学习经验,之后再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总结出白埕大队由之前的多季造林发展为夏季冒雨造林,湖塘大队舍弃了先前的“客土造林”,创造了“带土造林”的方式。
谷文昌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治理时,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就我国地区来看,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在气候、环境等方面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同区域所采取的生态治理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空气污染、荒漠化严重等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乡村开办了许多企业和工厂,除了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染物外,一些工厂还产生了大气污染物、化学污染物等等,污染物种类也越来越多,如果这些污染物直接排入空气或者进入水中,就有可能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我们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不能用破坏环境换取经济的发展,对污染物的治理要从源头人手,不同的污染物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地区对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结合具体的环境、气候、房屋、农田等多方面因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三)一心为民,团结一致
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谷文昌下定决心即使再难也一定要根治风沙,在他的心中,群众始终是摆在首位的。要治服风沙,仅凭谷文昌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在治沙过程中,谷文昌曾多次鼓励动员大家一起植树造林,百姓们齐心协力,共同治沙,开展了大规模的沙荒造林运动。到1960年,沙荒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造林治沙的经验,百姓们也更加有信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肆虐的风沙最终被治服,东山也变成了绿色海岛。造林治沙的成功离不开谷文昌的付出,离不开百姓们的共同努力。
美丽乡村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治理,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关乎人们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团结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鼓励人民群众,大力加强宣传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观念,让大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每一个人都投身于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中,共同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
三、小结
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态治理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对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对农村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推进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建设。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理风沙的事迹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百姓们看见木麻黄,就想起谷文昌,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东山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绿色。谷文昌的精神代代延续,面对治沙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谷文昌直面困难,迎难而上。今天我们治理生态环境也要有这种不放弃、直面困难的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因此面对复杂的生态问题更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东山的生态治理离不开东山百姓的共同努力,美丽乡村、美丽中国的建设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