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图书馆新见公文纸本古籍三种

2019-06-13张琛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2期

张琛

关键词:公文纸本;乡试墨卷;墨戳

摘 要:河南省图书馆馆藏公文纸本《区田编》《五种遗规》《春秋左传音训》系最新发掘的公文纸本古籍,此三种古籍均用乡试空白试卷纸刷印,纸背文献反映的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河南布政司乡试墨卷的内容。由于三种纸背文献集中于清代,公文纸为乡试墨卷且纸的正面与背面均有公文内容,与已知古籍公文纸背文献多有不同。此三种古籍公文纸背文献的发掘对于研究清代乡试墨卷的样式、乡试试卷的管理、墨戳制度及印卷官制度提供了补充资料。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2-0118-02

河南省图书馆馆藏古籍50多万册,其中善本3,000多种、30,000多册,稀见本170多种,先后有9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在这些古籍中,只有《乐书》被《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河南省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公文纸本。《区田编》《五种遗规》《春秋左传音训》则未见著录,也未见相关研究成果出现,属于新发现的公文纸本文献。此三种古籍公文纸背文献的发掘,可以为学界提供新材料,推动古籍公文纸背文献及相关研究不断走向深入。

1 三种公文纸本古籍的面世

公文纸本《区田编》为李廷樟编注本,有《区田编》加注一卷,附录一卷,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补刻本,现存残卷一册。书长25.7cm,宽14.7cm,所用纸张为清代乡试试卷纸。全书总计12叶,带有公文内容的纸张共计7叶,占全书的58.3%。《区田编》内容集中于刻本正面,公文内容则在正面或纸背均有分布,公文反映的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河南布政司乡试墨卷,内容大致为试卷格子纸、河南印卷官印和“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神位书写等。

公文纸本《五种遗规》现存《遗规》四种,一函八册,凡十四卷,清道光五年(1825)王康乂刻于河南开封,道光二十九年(1849)瑛桂补刻,光绪十六年(1890)至光绪十七年(1891)海丰吴重喜重修补刻公文纸本。书长27cm,宽16.2cm,所用纸张为清代乡试试卷纸。全书共计704叶,其中正文684叶,带有公文内容的纸张共计156叶,占全书的22.2%。《遗规》内容在刻本正面,公文内容在刻本正面及纸背均有分布,公文反映的是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河南布政司乡试墨卷的内容,具体包括试卷格子纸、河南印卷官印、红色墨戳“草稿止”及其不同书写、红色墨戳“草稿起”及其不同书写、红色墨戳“第贰场”及其不同书写、手写草书“布字”及其不同书写、红色墨戳“第壹场”及其不同书写、红色墨戳“第叁场”及其不同书写等。

公文纸本《春秋左传音训》不分卷,为清道光十年(1830)大梁书院刻公文纸印《十一经音训》本,共七册。书长25.6cm,宽15.7cm,所用纸张为清代乡试试卷纸。全书共七册,总计671叶,有公文内容的纸张共计122叶,占全书的18.2%。《春秋左传音训》内容在刻本正面,公文内容在刻本正面及纸背均有分布,公文反映的是清道光年间河南布政司乡试墨卷,具体包括河南印卷官印、红色墨戳“草稿止”及其不同书写、手写草书“布字”及其不同书写、红色墨戳“第壹场”及其不同书写等。

2 与已知古籍公文纸背文献多有不同

对于传世公文纸本古籍的数量,周广学统计为16种[1],竺沙雅章统计为35种[2],瞿冕良统计为96种[3]。孙继民综合对比竺沙雅章、《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瞿冕良所列公文纸本,得出135种的统计结果[4],算上河南省图书馆新见的3种,到目前为止可以暂定为138种。此3种公文纸本古籍与已知古籍公文纸背文献多有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纸背文献集中于清代

已知公文纸背文献最早出现在宋代,以元、明为多,清代极少。孙继民得出的135种统计结果中,宋代21种,元代20种,明代91种,清代仅3种。《区田编》约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五种遗规》约成书于乾隆年间,《春秋左传音训》约成书于道光年间。可以说,《区田编》《五种遗规》《春秋左传音训》三种公文纸本不仅成书于清代,刊刻于清代,其纸背文献反映的也是清代內容。3种公文纸本古籍集中面世不仅可以增加公文纸本古籍的数量,提高清代公文纸本文献的比例,还大大丰富了公文纸背文献的研究内容。

2.2 公文内容在公文纸的正面和背面同时集中出现

已知公文纸背文献主要集中在纸张的背面,竺沙雅章、孙继民、王晓欣、周广学、瞿冕良、汪桂海、宋坤等学者对其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系列成果。乡试墨卷正面由卷面纸、履历纸、草稿纸、弥封纸、誊真纸和添注涂改纸组成,背面则是印卷官印。古籍刷印中往往会出现正面是格子纸,背面则是印卷官印的情况,或者正面是印卷官印,背面则是格子纸的情况。标有“草稿起”“草稿止”“第壹场”“第贰场”“第叁场”的红色墨戳与卷面纸、履历纸、草稿纸、弥封纸、誊真纸密切相连,经过裁切、重组往往会出现格子纸在正面,红色墨戳同时出现在纸背,或者正面是红色墨戳,纸背是格子纸的现象。《区田编》用墨卷誊真部分印刷,横20竖25红色格子横贯于A、B两面。这种红色格子有时出现在纸背,有时出现在纸的正面。印卷官印也是如此,在4枚官印中,1枚在纸背,其余3枚在纸的正面。《五种遗规》1—3册用试卷草稿部分正面印刷,长22.5cm、宽16cm的红色大格横贯于A、B两面,红色墨戳“草稿止”“草稿起”“第贰场”、手写“布字”等公文内容多在纸背同时出现;4—8册用墨卷誊真部分正面印刷,印卷官印多在纸背同时出现。《春秋左传音训》用试卷草稿纸纸背和试卷墨卷内容部分纸背印刷,印卷官印、红色墨戳“第壹场”“草稿止”、手写“布字”等公文内容在纸张的正面同时出现。

2.3 用清代乡试试卷纸刷印

以往所见公文纸本文献都用废旧公牍纸、册籍纸或书翰纸的背面印刷书籍,这些纸张在元、明时期质量高、品相好,结实耐用。到了清代,公文纸用毛太纸较多,纸幅较小、较薄,粗细也不均匀,影响二次利用,清代的公文纸本文献也随之减少。清代乡试试卷用的是白棉榜纸,是纸中的上品,颜色洁白,质细轻柔,纤维多,韧性好,历久弥新。《区田编》《五种遗规》《春秋左传音训》用的就是这种纸张,是一种新的用纸形式的公文纸本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