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帝书法背后的历史风云
2019-06-13边辑
边辑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是南宋诸帝所书团扇和斗方四幅,第一幅为宋高宗赵构《御笔草书七绝》;第二幅为宋孝宗赵昚《御笔楷书七绝》;第三幅为宋光宗赵惇《御笔行楷书联句》;第四幅为宋宁宗赵扩《御笔行书联句》。他们的登基故事均波澜壮阔,书写风格的选择也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与云谲波诡的南宋政局紧密相连。
宋高宗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原本没有机会成为皇帝。靖康之难时,金人将包括宋徽宗、钦宗、妃嫔、皇太子、亲王、宗室、在京大臣及各色艺人共计10余万俘虏以及御府收藏带回北方。赵构是徽宗诸子中唯一没有被俘虏北去的亲王,于是移师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帝位,自此开始了延续一个半世纪的南宋王朝。
高宗早期受父亲徽宗影响,师学黄庭坚书风,后因北齐皇帝刘豫(在位1129-1138年)也写黄山谷体,为避免传递军情时字迹被敌方模仿,遂弃黄改学米芾。后又以“芾于真楷篆隶不甚工”为由二次改体,而改学东晋书法大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更以“二王”书风创立了南宋“皇室象征”的标准化字迹。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第一幅宋高宗《御笔草书黄庭坚〈戏答王观复酴醾菊〉》:“谁将陶令黄金菊,幻作酴醾白玉花。小草真成有风味,东园添我老生涯。” 笔法精熟,效晋人法度,典雅圆融中复得潇洒飘扬之逸韵,经与台北故宫的宋高宗《书题橙黄橘绿》和《书题太液风荷》两件存世作品相资对照,专家发现无论书写内容还是风格,皆是宋高宗退居德寿宫时期的典型作品。
宋孝宗赵昚为高宗继子,以“准太子”身份入宫,后宫继母之位争夺激烈,吴才人虽有意争取,但位份不及张婕妤,于是张婕妤顺理成章成为孝宗养母。而不甘落败的吴才人在太祖后裔中培养了一个有力竞争对手与赵昚对峙二三十年。后吴才人被册立为皇后,孤立无援的孝宗一直处在期望与挫折的焦虑中。高宗曾将自己所临《兰亭序》赐孝宗,命其依次临500本,孝宗谨依此教,连抄了700本进呈。最终,孝宗以其高度自律的表现赢得高宗信任。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第二幅为宋孝宗《御笔楷书七绝》:“只因青帝苦多情,偏向仙曹系姓名。王母赐伊丹一粒,花中独自得长生。”此诗或为孝宗自作诗,此幅书写规行矩步,正是这位沉稳自律皇帝之心迹,从中亦可见与高宗书风契合之处。
宋光宗赵惇的前30年受宠于爷爷高宗,越次上位,受封太子位,那年他29岁。由于有孝宗36岁受禅于高宗这个先例,在快要36岁时,光宗日夜期待着大日子的到来。可此期限一过,孝宗却以“孩儿尚小,未经历,故不能即与之”相推辞,内禅无期,他的愤怒与失望是可想而知的。淳熙十六年,孝宗終于禅位光宗,只因高宗在之前一年去世,眼见太上皇的位置都已空出,实属迫不得已之举。但光宗仅在位5年便因精神失常,不得不禅位于儿子宁宗赵扩。
宋光宗“失心疯”有两个重要推手。第一个是父亲宋孝宗。宋孝宗假定自己可以与儿子保持他过去与高宗的相处模式,可是他在即位之初所经历的长达二三十年的磨砺,及其与高宗建立起的依附关系,是其子光宗完全不能比拟的。孝宗对政事的御控,甚至当面斥责光宗的不当之处,最终引起光宗情绪上极大的反弹。第二个是光宗的李皇后。二人的婚姻也是爷爷高宗一手包办,李皇后出身将门,高宗安排此联姻乃笼络民间武力之用意。但此女行事不受儒家礼法约束,性情妒悍,有时当面即与孝宗顶撞,转头再与光宗哭诉,愈发加剧这对父子的紧张关系。更甚,光宗宠爱贵妃黄氏,李皇后便趁光宗离宫之时直接将其处死,此事更成为导致光宗精神失常的直接导火索。
光宗由于在位时间短,所以南宋诸帝中,光宗传世书法数量最少。目前仅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一幅团扇页《行楷书韩愈诗联》被认为有可能出自其手。此开扇页中规整饱满的楷书字迹,显示出受到浓厚的宋高宗书法影响。
从宋光宗的成长轨迹来看,他与爷爷高宗的亲密程度,似要超越他与父亲孝宗的关系。因而他也极有可能受高宗书法影响,而于二王之书用功钻研。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第三幅为宋光宗手书《御笔行楷书联句》:“蓼岸飞寒蝶,汀沙戏水禽。”行间有“御书”二字印。
《四朝宸翰集锦》卷集第四幅为宋宁宗《御笔行楷书联句》:“云日明松雪,溪山进晚风。”宋宁宗赵扩,是南宋的第四位皇帝。宋宁宗传世书法作品也极少,尚不及他的皇后杨妹子,其书法可为宁宗代笔,达到概莫能辨的程度。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马远《山径春行册》、马麟《暮雪寒禽图》和《芳春雨霁图》其上的御题诗以及私人藏《宋帝御题马远画册》的御题诗,是公认的宋宁宗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