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思路

2019-06-13纪元霞谢世清史静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双一流改革

纪元霞 谢世清 史静

摘    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双一流”建设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生教育。同时农林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林牧渔产业发展模式的改变,社会对农林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和提高。在“双一流”建设和“农林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这样的双重背景之下,农林院校研究生的改革任重而道远。文章重点讨论了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改革思路,对新形势下的农林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双一流;研究生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6-0073-04

“双一流”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双一流”建设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研究生教育。它肩负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重任。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同时研究生教育成果初见成效,研究生已经成为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我国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报告》中指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大量高层次人才,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为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资源[1]。但是,研究生教育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又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双一流”建设的引领下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只有认清形势,直面问题,才能找准发力点,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

一、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问题

(一)学科结构和教育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到位1.学科结构设置未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急需专业、交叉学科人才的需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跨学科、新兴的行业、产业应运而生。而研究生教育中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的发展缓慢,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要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的产业[2]。而研究生教育在相关领域的学科发展还比较薄弱。其次,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合作不充分,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不足。

2.教育结构设置未能充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经济转型升级急需各类创新人才和高素质专业人才。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提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体,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从全国范围看,专业学位在校研究生的规模增长比较快,但是其与学术学位研究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直至2016年,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所有在校研究生中所占比例达到最高值,但也仅仅是0.3714。2010—2016年学术学位研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生人数统计见表1。

(二)培养质量與国际高水平相比有明显差距

1999年,为了加快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决定,高等学校进行扩招,我国研究生规模大幅度增长,见图1。政府行政干预的规模扩张丧失了市场的调节机制,数量的增长并不能刺激研究生教育本身能够自发地进行质量提升。于是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陷于外延式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

1.研究生培养质量观念不强,质量控制意识不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监督力度不够,主要体现为质量观念不强,参与主体单一[3];质量保障体系功能较弱,长效性较差;质量保障体系缺乏特色,并未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类型、层次、结构需求,单一地追求“上规模、上层次”;部分高校虽然指定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进行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但是,这些部门职责和功能有限,并不具备统筹学校人、财、物的能力,形成的体系在研究生教育条件支持和质量评估方面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术氛围不浓,科研能力较弱。论文和专利是科研产出的两个主要方面也是科研能力的重要体现。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2010年到2016年以云南农业大学为申请人的专利虽然呈增长趋势,但是增长幅度有限,且2015年后,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论文的产出也并不乐观。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作者单位的核心期刊论文数量逐年下降(数据来源于CNKI数据库)。具体变化趋势见图2。而全国的农业相关论文数量同样也呈下降趋势,具体变化趋势见图3。由此可见,农林方向的科研产出成果并不乐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作为创新主体的农林研究生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

3.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不匹配,学术学位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不强,博士生开辟新研究领域、提出独创性见解等方面的精神和能力尚有欠缺。

4.现有培养条件对农林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支撑力度不足。导师是研究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及支撑条件。然而,导师规模的扩大却逐渐跟不上研究生规模的扩张速度。除了导师数量,如教育经费的投入等都不能很好地支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有待提高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及对外开放合作效益需要提高。要适应我国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力度。然而,我国研究生教育中还存在不少影响其国际化的壁垒。比如,修业年限过长。在世界具有一定研究生教育规模的国家里,中国是攻读硕士学位费时最多的国家[4]。学历、学位、学分互认,师生交流,中外联授的政策及模式都不够成熟。

二、“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义

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的生力军,是高层次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来源,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国际上,许多国家已经把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日益凸显研究生教育的战略地位[5]。它在“双一流”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主动服务社会需求的体制机制仍不完善;培养模式和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还不适应;研究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不足。研究生教育迫切需要进行综合改革。通过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三、“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培养模式,提升创新和实践能力1.改革分类培养机制,推行分类培养体系。分类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开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分类招生、分类考试、分类培养。

学术学位研究生以科研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支持研究生独立开展科研、创新实践和学术竞赛,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科研机会和条件。第一,根据研究生的兴趣、学科基础、能力水平,制订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第二,进行系统科研训练,参与前沿性高水平科研,提高研究生把握学术前沿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水平研究生培养。第三,加强学术交流。通过参与学术论坛、暑期学校、国内外学术会议,锻炼学生的专业外语表达、国际交流能力,拓宽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第四,拓宽联合培养渠道。通过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通过跨学科的联合培养推动新兴学科的发展,培养跨学科人才。农林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要通过合理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站在学术前沿的学术型研究生,从而推进农林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争当国际农林学科的前沿并行者乃至领跑者。

在稳步推进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同时,着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课程建设、基地建设。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化发展,把人才培养、实践环节和职业发展紧密衔接,建立不同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更加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1)关注行业产业动态,将特定职业领域、专业岗位与职业资格有机衔接。(2)积极推行贯彻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将研究生的教育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使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职业能力锻炼无缝对接。(3)在课程设置中突出实用性和综合性,重视案例教学,重点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重视实践环节、基地建设,加强专业训练,通过基地实习、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强实践能力培养。(5)精心挑选论文选题,多样化毕业论文形式。挑选并设计有明确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的选题,采用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等多元化形式。农林产业是一个“接地气”的行业,除了前沿性研究,更需要一大批具有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高端技术人才。农林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要通过培养体系的改革,培养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高端设备发展节能环保新兴农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

2.创新教育理念,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形成具有示范作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门的特殊人才选拔程序,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坚持以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3.统筹推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协调发展。严把招生关,全面监控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坚持同一标准,保证同等质量,促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管理规范。继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实现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培养类型、培养模式以及人才质量评价方式的转变,坚持走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二)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健全监督保障机制,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进一步贯彻落实研究生教育改革精神,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学位论文抽检为重要抓手,构建以学位点质量保障为基础,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位点、学术组织、行业部门以及第三方评价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同时,通过社会需求这一纽带使内外部质量保障机制有效协同。

(三)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聚焦学科建设,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研究生教育整体实力,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引领与支撑作用

1.以学位点建设为抓手,助推学科发展。学位点在本质与内涵上就是学科[6]。将学位点布局和学科规划有机结合,协同顶层规划。坚持以学校特色突出、具有优势的一流学科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高峰凸显、高原崛起、争创“珠峰”的学科布局,形成独具农林高校特色的学位授权点体系。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在学位点建设中要支持优势学位点“拔尖”,促进其他潜力学科相关学位点“崛起”,形成各学科建设“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2.动态调整学位点,提高服务社会需求的能力,优化研究生教育学科结构。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力度调整培养规模和学位点[7]。(1)加强对学位点动态调整工作的统筹指导,紧紧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增列学校急需、空白的学位授权点,促进农林新兴产业的发展。(2)主动替换或撤销没有生命力的学位点,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农林高校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其他研究生教育的支撑资源都相对缺乏。要“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学位点和学科建设。(3)构建以需求为导向,优势与特色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的学位授权体系。建立健全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自觉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深化以人才为中心的全面改革,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完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体制機体创新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强化导师立德树人的职责,以高尚的学术道德以及学术精神引导研究生,增强学生的学术信仰[8]。以高超的学术能力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建立导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建设,健全师德建设的保障体系[9]。通过导师队伍加院、校管理的模式形成健全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推动体制机体创新。

(五)扩大国际合作,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对外发展战略。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研究生教育要立足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充分利用云南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拓展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发展。加速云南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促进南亚东南亚教育辐射中心的建成。

四、云南农业大学“1241”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质量是生命线,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保障,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根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要求,云南农业大学结合自身研究生教育情况构建了“1241”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1241”,即抓住1条主线,构建2个着力点,实现4个转变,形成1个体系的思路。1条主线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2个着力点指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4个转变指发展方式转变、类型结构转变、培养模式转变和质量评价转变。1个体系指形成规模结构更加合理、培养特色更加鲜明、培养层次更加完备、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的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体系。

研究生教育改革要本着“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这一条主线,通过建立以创新潜质为导向的研究生招生机制,优化研究生类型结构,积极探索研究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途径,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和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成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及质量评价的转变,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通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推进农林高校的 “双一流”建设。

“双一流”建设对于研究生教育来说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将砥砺前行,以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端人才培养,大力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发挥研究生教育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优秀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研究生教育的引领支撑作用。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课题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2009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8.

[2]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国发〔2010〕32 号.

[3]李霞.高校构建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与对策[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

[4]陈钟颀.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提升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12).

[5]李文君.《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解读[J].教育与职业,2013,(34).

[6]张国栋,郁苗苗,张松,等.生命周期视角下的学位点评估体系及动态调整[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7).

[7]曹昭乐,方芳,姚云.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前瞻性思考——访8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J].大学:研究版,2015,(8).

[8]高平发,张欣媛,袁永红.研究生导师践行立德树人的困境及对策[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9]郑爱平,张栋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研究生导师师德建设研究——基于12所高校1496名师生的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4).

猜你喜欢

研究生教育双一流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