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采取地榆升白片治疗的效果
2019-06-13李海燕李桂萍张钦明
李海燕 李桂萍 张钦明
湖北省麻城市人民医院儿科 438300
中性粒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在人体血液中所占比例大,约占所有白细胞总量的50%~70%,具有吞噬、杀菌、防御等多种功能,属于人体内重要的杀伤细胞[1]。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临床儿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疾病,是由免疫性疾病、家族遗传、放射治疗、药物作用、感染等多种因素致使患儿机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值低于对应年龄的正常水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儿童是该疾病高发人群,病因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患儿主要有头晕、发热、体力减退、咳嗽、食欲低下、白细胞计数降低等临床表现,对患儿影响大,会降低患儿免疫力与抵抗力,增加感染其他疾病的风险,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加重患儿病情,危及生命安全。本文就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采取地榆升白片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2016年7月—2018年7月接收的70例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诱因均为感染性疾病。其中,急疹11例,支气管炎1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5例,单纯性腹泻12例,肺炎7例。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个月~7岁,平均年龄(3.0±0.8)岁;病程1~6d,平均病程(2.9±1.0)d。参照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5个月~6.5岁,平均年龄(2.8±1.0)岁;病程1~6d,平均病程(2.9±1.0)d。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实用儿科学》中相关评价标准[3];(2)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3)患儿及家属知晓实验内容并自愿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因其他原因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合并脾功能亢进者;(2)存在粒细胞减少病史者、有脏器及系统疾病者;(3)药物过敏者,近期接受影响治疗的效果的药物者。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患儿均接受止咳、退热、抗感染等基础治疗控制患儿原发疾病。治疗7d。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地榆升白片进行治疗,给予0.1~0.4g地榆升白片(生产厂家:成都地奥集团天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Z20026497)口服治疗,3次/d,用药过程中根据患儿年龄及病情恢复情况调整药物剂量,连续用药7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绝对值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后取2ml空腹静脉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患儿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值变化。
1.4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儿头晕、乏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经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值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效:患儿症状有所好转,经实验室检查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值有所恢复;无效:患儿症状、体征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9%,优于参照组的71.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绝对值变化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恢复正常,且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率高,感染是引起该疾病的主要诱因,多由肠道以及上、下呼吸道感染等原发疾病引起的真菌、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该疾病发生机制尚未明确,主要与以下几点相关:(1)细菌、病毒等抗原在人体内多黏附于中性粒细胞的表面,机体在发挥对抗、消除病原体的同时也会损伤中性粒细胞。(2)感染时,体内造血负调控因子增多,可直接作用于骨髓,发挥骨髓抑制,阻碍中性粒细胞释放、生成、增殖。(3)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多积聚于血液及炎症处,分布失常,破坏了循环池、边缘池中性粒细胞比例。儿童是该疾病高发人群,多为后天获得性,发生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液中粒细胞相对较少、易感染等因素相关。
表2 两组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计数变化比较
3.2 治疗效果 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中医理学上归于血虚、虚劳,病因病机为脏腑虚弱、气血不足、营卫失调所致,治疗上以补气血、滋阴补肾、益气、健脾为原则[4]。地榆升白片属于中药制剂,主要提取地榆等中药成分,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口服后起效快,具有活血、祛淤、扶正气、健脾补肾、养血功效,地榆中所含的皂苷、鞣质成分能促进患儿外周血象恢复,提高机体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数量;可参与造血的多个环节,刺激骨髓造血,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增加骨髓有核细胞数量,改善造血微环境及机体免疫功能[5]。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且中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改善状况优于参照组(P<0.05)。
近年来,儿童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人数持续增多,对患儿身心健康发育影响大,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重点。本次对患儿采取地榆升白片治疗,效果显著,能迅速恢复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控制症状进展,促进患儿免疫功能恢复,加速康复进程,疗效安全可靠,值得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