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教具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2019-06-13刘婷婷
刘婷婷
小学生正处于从形象具体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过渡的过程中,教师在教授相关的数学知识时,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高效地学习。教具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教学工具,如果教师能够将各类教具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就能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有效优化[1]。
一、利用教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许多小学生认为数学难学,数学成绩不理想,是因为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过于消极,缺乏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使小学生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就要注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教具有很多种类型,学校可以准备部分教具,教师和学生也可以结合教学需求,自制部分教具。尤其在自制教具的过程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学生可以自制平行四边形多功能演示器,用于研究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如图1所示)。制作过程中会用到剪刀、胶水、小刀等工具,以及2根木条、橡皮筋和5个螺丝钉等材料。用一长一短2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可以转动的形式。在使用此教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转动2根木条,形成所需的图形。在图形变换过程中,学生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上,对变换出的不同图形充满好奇,从而主动探究平行四边性的性质[2]。
图1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制作
2.兴趣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被动地学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取得的学习成果不理想。并且,如果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是教师灌输给学生的,学生自身没有经历过探究知识的过程,对知识的理解就不够透彻。在对知识进行运用时,就会遇到许多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制作、使用教具都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3]。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制作计数器,用于帮助学生认识数位,也可以用来比较大小。将剪刀、皮尺、胶水、彩纸、木块、铁丝、瓶盖等利用起来,在木块上钻出孔,铁丝固定好,若干瓶盖串上,彩纸修饰,标上位数。在使用计数器时,可活动瓶盖,让学生形象地认识数位并进行比较。由于教具是学生自己制作的,为达到更好的演示效果,学生在自制教具时会不断对其进行优化。而在使用教具时,则会主动研究最简便有效的使用方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还能使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轻松,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二、利用教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探索精神
1.通过教具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每个小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教具利用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某些知识的学习,并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如此一来,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例如,有的学校配备的教具不足,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制作一些教具,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相关内容。在制作教具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明确分工,相互配合,才能制作出满足教学需要的教具。在学习有关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制作以下教具:用木板或者纸板做成圆形,把圆沿半径分成15等份,取其中1份,再沿着圆的半径分成2份。这个时候,总共有14个整份和2个半份。取2条布条,把7个整份分别沿着圆的外周粘在其中一条布条上,再粘上1个半份。另一条布条重复上面的操作,将剩余的布条剪去,这样就制作出一个完整的圆的面积教具。在制作这个教具时,有的学生负责做圆,有的学生负责分圆,有的学生负责制作布条,有的学生负责粘分好的圆,这样不仅在最短的时间内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教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会因此而得到加强[4]。
2.通过教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数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学生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收获更多的新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在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具能够给学生一定的启发,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在《升和毫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1个量筒和一些水,让学生自己探究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学生可先取出1 000毫升的水,再取出一个1升的量筒,将水往量筒里倒,学生只要记录下可以倒几次,就能从中发现1 000毫升与1升之间的关系,从而总结出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这些操作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并自己动手实践自己的想法,才能根据实践结果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得到良好的锻炼。
三、利用教具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
1.教具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
小学生所接触过的事物比较少,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不够全面,其首先需要感知事物,才能通过相关的表象,形成对应的概念。在对教具进行操作的过程中,正好与小学生的这一认知规律相符,使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而是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如此一来,就能够将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主动感知各种形象直观的事物,从中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的表象,再通过事物的表象总结出其本质特征,最后形成相应的科学概念。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将教具利用起来,对于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十分有益[5]。
2.通过教具形成数学概念
以《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水果、饼干、月饼、蛋糕等食物作为教具,在上完课以后可将这些食物分发给学生,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使数学课堂得到优化。教师拿出一个苹果,将其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份,这时教师让学生数一数总共有几份苹果,其中的一份占整体的一半,也就是1/2,这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可使学生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然后,教师再将每份苹果平均分成2份、3份、4份等,让学生自己数一数其中的1份、2份、3份在整个苹果中占几分之几,如此可帮助学生形成分数的初步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分数相关知识作进一步的详细讲解,则能使学生对分数的概念理解得更加透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四、利用教具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1.数学教具中融合着数学方法
每一种数学教具都有自身的用途,且教具中都会体现出一定的数学方法,这是每个学生都需要掌握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对教具运用得当,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6]。例如,要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时间,教师可在上课时,将实物时钟带到课堂上(如图2所示),结合实物讲解,引导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物对照起来学习,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更加容易,这其中体现着比较学习的数学方法。在以上探究毫升与升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可先提出假设,再利用教具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这其中体现着假设的思想。在学习多边形面积时,可通过裁剪的方式,将多边形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图形,这样就能使学生从中总结出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这其中融入了数学转化思想。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数学方法,并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对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灵活运用,则能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图2 闹钟
2.数学教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不仅要多掌握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是,有的小学生虽然对数学知识比较熟悉,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差。在教具的启发下,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使学生有效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7]。例如,以上提到的多边形的面积,教师可将三角板、正方形、长方形等教具利用起来(如图3所示),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教具拼出梯形、平行四边形等多边形。学生在拼多边形的过程中,会发现这些多边形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如平行四边形由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组成,只要分别求出这些部分的面积,再将这些面积相加,就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与高的乘积。当学生自己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后,会对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加高效地学习。
图3 三角形教具
五、结语
在小学数学创新教学中,教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各类教具的合理运用,可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所以,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教具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及探索精神,并利用教具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得到有效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