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那犀利的语文老师

2019-06-12六六

润·文摘 2019年4期
关键词:用笔流泪刘老师

从小喜欢语文课,每个老师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因为自己文字功底好,也颇受各个老师的赏识,从三年级有作文课起,我就习惯了每篇作文都当作范文被老师朗读。曾有老师形容,看小六六的文章,像三伏天吃冰激凌一樣快活。

独独写刘老师,缘于他的与众不同。他是初二起开始代我们语文课的,那时候我的文章已经常在杂志上发表。我原以为他一进教室就会以微笑向我致意,如同其他老师一样,笑容中带着“久闻大名”的意味。出乎意料,他在点名时甚至没抬眼看我一下。

我开始被他收在雪柜中封藏。他很少提问我,也从不把我的文章作为范文朗读,任我花费心思构思排比、抒情、感慨,得到的永远是一个淡淡的红钩,加上难以辨认的“已阅”二字。连同学们都感到我被封杀了,说,刘老师不欣赏六六的文章。

刘老师是许多少女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宽肩长腿,蓬乱而略带卷曲的头发。他进门从不多话,只是翻着课本,烂烂的书像刚从浴缸里捞出来似的还带着没洗清爽的洗衣粉,估计是多年沉积下的粉笔灰。当他讲《社戏》时,我觉得眼前的他就是成年的鲁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回忆小时候快乐的光景;当他讲“苔痕上阶绿”时,我觉得他就是那甘于清贫,与朋友捋袖手谈的刘禹锡。

因得不到他的注意,我开始抑郁,看见同学们作文批改中长长的批语,心生嫉妒。那时我是学校的宣传号角,无论什么题材,在我笔下都会变得如泣如诉。恢宏的排比句式,可歌可泣的用词足令老师叹为观止。

改变我绚烂的八股文风的是刘老师一次忍无可忍的评语。大约那是我又过分地吹捧了谁,只记得他写了:“你写的,古代叫八股,现代叫媚俗。文章是什么?是你自己的喜怒哀乐。文章,是你自己思想的表现,是写给自己看的,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自己跟自己都不说实话,这叫文过饰非。高的作文分数只代表你有高超的组织文字的能力,不代表你有真实的思想。如果有一天,你读自己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自己;如果有一天,别人读你的文章会流泪,你就在用笔写现实。为自己说真话,不为取悦别人说假话。不要糟蹋了你的才思。”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评语,当时我才十三岁,却深深领悟,自此开始做到笔随心走。

他只教了我一年半,我却感到我们之间有深深的默契。我写的苦与乐,他都懂,他给一个青春期迷惘而多思的女孩一个自由说话的空间,让我在他海纳百川的宽容里自由徜徉。

一年半后的一天,他突然从学校消失了。接替他的是一位短小精干的刚毕业的大学生,板书优美而整齐,普通话发音纯正,可我再也找不到人书合一、浑然天成的感觉。

一直记得他最爱的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仿佛看见他站在泰山之巅,穿着古代飘逸的长衫,发上盘个髻子,一根长飘带在夕阳下随风飘摇,玉树临风。

(小恍摘自《课外阅读》)

猜你喜欢

用笔流泪刘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感动得流泪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春天的样子
包饺子
你是我一生中的一件最美好的事
幽默的刘老师
爱流泪的海龟妈妈
智力大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