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我愿意做这个时代的旁观者
2019-06-12
2月16日晚,第69届柏林电影节颁奖典礼上,王小帅执导的新片《地久天长》男女主角王景春、咏梅同时摘得最佳男女演员银熊奖,开创了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新历史。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王小帅始终用电影呈现时代洪流中普通个体的生命状态,其强烈的个人色彩与人文关怀、一以贯之的独立创作精神、冷静而又意味深长的情感表达,一次又一次吸引着全世界影迷的目光。
《友谊地久天长》能否再次响起
《地久天长》讲述的是一个家庭在动荡三十年中的生活轨迹。30年前,内蒙古包江制造厂一对普通工人夫妇的孩子星星,和他们最好朋友的孩子去水库玩儿,星星意外被淹死了。事故发生以前,星星母亲怀上了二胎,最好朋友的妻子,正是厂里的计划生育办主任,她虽然身为好友,为了履行职责,软硬兼施地迫使星星母亲流产,而星星母亲因为手术事故再也不能生育。旧恩怨加上新伤痛,让这对善良又懦弱的父母无力承受,从此和朋友们断绝关系,远走他乡。多年后,那位最好朋友的妻子被查出癌症,心中有愧的她决定把那对失独夫妇请回包江,在死前见他们最后一面。当年包江制造厂大院的一帮同事朋友,将带着多年的爱恨重聚东北。当年凝结情谊的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能否再次响起?
“地久天长”这个词本身就有中国人过日子的哲学:不论历史和过去有多少悲苦,时间很长,它能够消化和抚慰很多东西,同时这个词也包含了情感长存的美好愿望。
在王小帅的精确指导下,所有演员全程进行了收敛、克制的表演。获得大奖的男女主角王景春、咏梅,此前在中国电影界都算不上一线演员,咏梅甚至是第一次担纲女主角,但这并没有妨碍他们的发挥,在咏梅的脸上可以读出许多细微的感情,而王景春则展现出了普通人的善良。评委桑德拉·惠勒说,银幕上几乎没有人可以像王景春与咏梅这样,将一对夫妻演绎得如此自然。
“三线”情结
王小帅1966年出生于上海,出生刚两个多月,他便随父母从上海去往贵阳,在“三线”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所谓“三线”,是指自1964年开始,我国根据国防需要,把地区从沿海到内地、从东向西划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在后方,为支援前线的战略基地。贵阳在当时便属于三线地区。
王小帅在贵阳一待就是13年。那段时光,他如鱼得水,完全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以至于他们一家搬到武汉时,他还有点怨恨父母:为什么要离开贵阳?
对于贵阳的感情,在他的内心积攒了太多,对那些人、那个时代有一种好像不说出来不痛快的心事,他想通过影像告诉人们那是怎么一回事。于是,就有了《青红》《我11》《闯入者》这三部电影——王小帅的“西南三线三部曲”,其中《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王小帅有一种能力,他能把写实和编剧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他的电影既有很强的社会使命感,对现实进行真实记录,又能讲一个真正由人物驱动的故事。他关注的始终是人,是人在时代压力下努力寻求内在价值与秩序的坚忍能量。
独立电影人
王小帅十几岁时来到武汉,“在武汉读初中时,同学们说我是乡里伢,简直醍醐灌顶,于是我养成了做事小心的性格,到任何地方我都站边儿上,也因此养成一种旁观者的心态。处在热闹的中心时最容易昏头,我愿意做这个时代的旁观者,站得远一点,能让自己看到更多。”
15岁那年,王小帅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一个人孤身去了北京。如果按部就班的话,王小帅应该会成为一名画家。但是1984年,第五代导演横空出世,他看到了《一个和八个》《黄土地》《猎场札撒》这些电影,它们极大地冲击着他的心灵,他决定报考北京电影学院。
毕业后的第四年,王小帅从国有制片厂体系辞职,开始独立制作电影《冬春的日子》。这部影片被英国BBC选为电影诞生一百周年之百部最佳影片之一。1995年,他又执导了独立电影《极度寒冷》,该片被《纽约时报》评为最勇敢的中国独立电影。从此之后,他以中国电影“第六代”导演中坚人物而被人们熟知。“父辈始终希望我能以一种自由的方式生活。我刚来北京时曾四处游荡,后来一直做独立电影,不受制片厂的限制、不看别人眼色,这些都得益于家庭的鼓励。人应该不断发现自己,不仅要发现自己擅长什么,还要发现自己不擅长什么。不经常反观自己,就会被外界带着走。”
文艺与商业的新平衡
无论是“三线三部曲”,还是被称为“家园三部曲”开篇之作的《地久天长》,观众总愿意把王小帅的影片归类为艺术电影。他的电影虽然多次入围国际三大電影节和台湾金马奖,却一直没能摆脱“电影节上被关注,上映后票房低”的命运。
王小帅也开始尝试改变。《地久天长》中的一个配角就是由当红明星王源出演的,“谁说流量明星就拍不好戏了?”这也是王小帅眼中的一种新平衡:在流量和艺术之间,巧妙而正确地解答时代赋予的复杂命题。“我只是希望文艺电影能有空间存活,能有跟观众交流的机会。有人爱你,才能让你精神上获得一种被承认后的愉悦,支持你做下去。”如今王小帅已年过五十,但仍以年轻的姿态积极向电影深处探索,寻找电影形态的不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