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传承“马山文化三宝”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9-06-12罗同
罗同
摘 要:人类的伟大创造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人们智慧的捷径,更是民族文化独立性彰显的重要标志。但是我国的此种文化目前正面临着西方文化的巨大冲击,而且因为一些生产方式的改变导致不少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马山县文化三宝”便正面临着这样的危机。本文就当前“文化三宝”学校传承的现状加以思考,提出传承教育一些见解,使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关键词:马山县文化三宝传承策略
所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就是指在各个群体中以实践、表现形式、表演以及知识技能呈现出来的与之相关的工具、文化场所,或者是工艺品、实物等。而这里所提及的“马山县文化三宝”,其实就是指“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壮族会鼓、马山壮族扁担舞”。这一文化经过上千年发生与发展后曾被忽略,现在被列为自治区和国家非物质文化,相关部门正在挖掘与发展这一民族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必须从小学抓起,国务院明确了国家“非遗日”活动,教育部和中宣部明确9月为“传承月”,目的是在中小学开展非物质文化普及教育,使青少年从小认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目前,传承民族文化的主阵地是中小学,学校有必要研究文化传承有效策略。[1]
一、中小学校传承“马山县文化三宝”的现状
在对“马山县文化三宝”在中小学学校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存在。[2]
从学校方面来看,不少学校对于这样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因为现如今不少学校对升学率过于看重,这就导致学校没有安排过多的实践来组织学生或者是教师对这样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学习,从而使得“马山县文化三宝”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够。从教师方面来看,因为学校要求教师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多传授学生理论性知识,这就导致部分教师选择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他们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不够,便导致即使将此种文化引入进教学之中,也大都是流于形式,并没有使学生对这样一些文化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学生方面来看,不少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不够到位,且中小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不足,再加上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便导致他们对学习这些文化的兴致不高。
二、中小学校传承“马山县文化三宝”的思路
教育的本质功能是文化传递,学校教育是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有效方式。国务院要求教育部门将民族文化纳入教学计划,编入教材,组织参观学习活动,激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热情。为此,我县抓住契机,将“马山文化三宝”引入学校教育,如何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1.创设学习氛围,培养师生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是指对自己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势。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自主地位”。“教育的文化功能作用是受人类教育意识制约,只有对现代教育发展规律有深刻认识才能对教育进行得心应手的动作。让民族文化传承下去,社会和学校必须给师生创设接触文化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聆听理解自己文化,提高教育意识,培养“文化自觉”。人类生活和学习环境不是真空,加强“文化三宝”宣传,使学生了解自己文化,感受学习文化重要性,对传承民族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如在集会班会学习文化发生发展历史知识,在家长会上宣传学习文化意义,在公告栏、校园主要通道设置相关学习资料,在显眼建筑物上设置各种文化图标,让学生有机会自觉学习。另外,“兵马未动,粮草要先行”,学习要有必要条件,添置必要硬件设施。如加方初中为开展扁担舞教育活动,添置了扁担櫈150张、扁担1200根、大中鼓8个,“扁担舞之家”满足全校师生随时训练使用,展示厅资料随时向师生开放学习。
2.师资配备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学校职能主要实施者,对学生的思想认识起着导向作用,对社会文化有执行功能,影响学生文化观点的形成。师资培训至关重要,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如:加中传承打扁担,传承人培训老师,教师培训代表学生,然后学生分散到所有班级当教练。
3.以课堂教学为文化传承载体
课堂是学校教育最重要场地和最核心方式,让文化通过各种形式进入音乐、体育等艺术课堂将提高文化传承效益。[3]
(1)有效引入课文教学
要使“马山县文化三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更加高效,教师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进教学案例之中。通过将其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来使得教学案例得到优化与丰富。而经过如此的结合之后,便会使得学生的目光被吸引,进而使得他们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此种文化的熏陶。
例如,以《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在这篇课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来引入“马山县文化三宝”对教学案例加以优化和丰富呢?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仔细的阅读以及分析,使得他们能够在掌握文章基础的情况下,认识到“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不仅是证明我国成长起来了,还意味作为中国人民,我们需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其次,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出一个与相应的教学案例,并将“马山县文化三宝”与教学案例相结合,即“在提到祖国文化的时候,可以不同地区的文化提出来,并对马山县文化三宝对具体的介绍”。因为案例中涉及到“地区文化”,由此,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即“引导学生对此种文化进行分析,感受其中的内涵”。在经过如此的优化与丰富之后,学生便会对“马山县文化三宝”产生兴趣,进而驱使他们会在课余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的探索。这样一来,便可以使“马山县文化三宝”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传承。
(2)将其有效引入进作文教学之中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马山县文化三宝”的时候,不仅可以用它来对教学案例进行优化,还可以将其应用进语文作文教学之中。通过结合课文教学目标,来设计出一个作文题目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并且使学生的所学知识加以巩固。而经过这样的拓展之后,学生会在写作过程中对“马山县文化三宝”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例如,以《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为例。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爬山虎的特点有所了解,并且注意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此外,需要学生能够对作者的观察方法加以学习,从而使得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得到培养”,而需要使学生学会的知识技能则是“善于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由此,在这一目标的引导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浅谈我们周围的民间文化”这样一个作文题目,并且给出“马山县文化三宝”这一作文素材,让学生能够围绕着这个素材撰写作文。之前已经提到过,“马山县文化三宝”不仅包含了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壮族会鼓,还包含了马山壮族扁担舞。由此,教师便可以让学生随意选取其中的一种来进行仔细的描写,通过对这些内容进行细致性描写,来驱使学生会去搜集更多的與之相关的材料与信息。而学生在搜集过程中,便会了解到“马山县文化三宝”其实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而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当学生在着重了解这一文化的时候,他们自然便会对其上心,从而使得他们会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关注这一文化,将其有意识的传承下来。
(3)以课外活动为切入点
课外活动是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良好组织形式。可以播放三声部音乐、打鼓扁担节凑、知识讲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立兴趣小组、形式多样的交流节目活动,或组队到传承基地参观听传承人讲座等。
(4)创设激励机制
激励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管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激励而产生的,得不到满足的需求是产生激励的起点,由此引起个人内心的激奋,导致为目标所驭使的行为进而达到需求的满足。教学活动中采取正面激励,当学生取得了进步学到了技能应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学习文化三宝结束后举行班际比赛,给成绩优秀班级的发证书,或拓展文化内涵,将三宝文化编排文艺节目汇演,不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更能激起学习兴趣。
结语
总的来说,中小学在传承“马山县文化三宝”的时候,为了使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明确引入现状的前提下,提出针对性措施将其应用城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之中,从而使得此种文化得到有效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李志鹏,何勤勇.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传承现状分析[J].西藏教育,2015,(5):14-16.
[2]姜燕,糜红缨,杨玲林.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路径选择——以常州“三宝”为例[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2):81-84.
[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阳腔传承路径探析——以江西九江学院为例[J].艺术评论,2016,(10):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