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知,HR跨不过的一道坎

2019-06-12王春雷

人力资源 2019年4期
关键词:孔融公知不公

王春雷

常让HR挠头的是什么?老板?员工?你无法想到,竟是一个叫“公知”的家伙。它常让HR充满正义感又无所不懂。讽领导、骂公司、责制度……有理有据,颇有祢衡裸衣击鼓骂曹的风范:裸衣有理,是“露父母之形,以显清白之体耳”;而曹操“不识贤愚”是眼浊,“不读诗书”是口浊,“不纳忠言”是耳浊,“不通古今”是身浊,“不容诸侯”是腹浊,“常怀篡逆”是心浊……不光骂领导昏庸,还能证明领导昏庸。

常让HR感到兴奋的是什么?招到岗位适配的人才?和平解决裁员风波?你无法想到,还是这个叫“公知”的家伙。别人事不关己时高高挂起,公知则正气满满,往往有真知酌见。挑毛病但不挑事端,再高的领导都敬畏他却不会敬而远之。“贤者居上,能者居中,工者居下,智者居侧。”公知不是顾问却是智者,不用额外付费。居侧,到位不越位!

无正气,不公知。何为正气?

公知本来是“公共知识分子”的简称。公知忧国忧民,如范仲淹一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公知有时竟沦为贬意词。“住出租屋的命,操大别墅的心”者有之,“外国的空气都是那么香甜”者有之。更可怕的是,公知往往披上“一身正气”的外衣,大有一副“谁反对我谁就是与良知作对”的架式。HR忌惮公知,因为披着“公知”外衣的人往往都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甚至会成为楷模,但却处处为其他人的创新和试错设限;看似“公知”的人满腹经纶,引经据典条条是道;甚至不求升职和加薪,无欲则刚的佛系青年也自诩“公知”……

正义加知识,再加上无欲则刚,往往口无遮拦。虽然逆耳未必是忠言,但自古有“忠言逆耳利于行”之说,于是就有公知往往有话从来不好好说。孔融祖上是至圣先师孔子,可谓自带光环出生的;“融四岁,能让梨”又为他在道德上背书,十岁时就已很有名气。加之长大后博闻强识,自有成为公知的资本。曹操攻破邺城,将袁绍府里的女眷都掳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还娶了袁熙的妻子甄氏。孔融知道这件事以后,专门写信讽刺曹操:“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周公。”一代大文学家曹操饱读诗书经典,也未见过这句话的出处,于是就找机会向孔融请教。孔融回答说:“以今度之,想当然耳。”面对孔融这样的公知,曹操也无言以对,只能找机会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谤讪朝廷”“不遵超仪”等罪名将孔融全家处死。

孔融绝对是个正人君子,批判曹操也并非为一己之利,但企业里这样的公知并不受欢迎,归根到底是个价值观问题。孔融是正面的公知:站上了道义的至高点。但孔融也是负面的公知:“只知其一,一无所知。”曹操该不该篡汉?站在历史的角度就不是简单的是非问题了。曹丕娶甄氏肯定不符合圣人的标准,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不该对曹家父子求全责备。

在某电视台工作一辈子的公知汪老师退休了,同事们额手称庆。汪老师知识面广,文笔和口才俱佳,又无欲则刚。从愤青到愤中再到愤老,汪老师愤遍单位无对手。在他眼里,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不合理……他言之有据,没有人能辩得过他,甚至反对他就是反对公知。庆幸的是,汪老师得以平稳着陆,因为他的领导不是曹操,时代也不是三国。但汪老师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这样一个正义的化身为什么不受欢迎。

无正气,不公知。难道你真的知道什么是正气吗?

无能量,不公知。何为能量?

光有正气或自己认为有正气还不够,做公知必须有能量。

公知是有门槛的,他们必须是“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这是原汁原味的公知。后来,“公知”一词更是对那些貌似公正博学,实则摇摆不定,自视甚高,以评判天下为己任,视政府和百姓问题多多,自认担纲启蒙责任,诲人不倦的一群文化人。尤其在网络和微博中,第三方提到“公知”多含有譏讽的意思。一褒一贬两种公知,都非要有能量不可,但他们对能量的理解并不一样。

HR视公知为良师益友,因为公知的能量是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按照上面公知的三个标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都是公知,原汁原味的、褒意的公知。正如南怀瑾分别把儒、道、释三家比喻成粮食店、药店和百货店一样,儒家公知是公司里的中流砥柱,偏向于“对社会进言并参与公共事务的行动者”,方案的制定和执行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家公知偏向于“具有批判精神和道义担当的理想者”,公司按部就班时显示不出他们的重要,一旦公司出了问题,他们总能对症下药;佛家公知偏向于“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质的知识者”,闲时经常逛逛这个“百货店”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变了味的、贬意的公知也很有能量,只是能量不足,至少是正能量不足,所以只能针砭时弊,却不能仰望星空,更不会给出治病良方。甚至因为能量不足,只会吹毛求疵。

孔融和祢衡都是有能量的公知,赞美者有之,讥讽者有之。还是老子说得客观:“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居高位者不逞小智,不代下司职。抛开二人价值观的是非善恶不说,权力的坚冰、潜规则的险滩、利益的堡垒,是你孔融、祢衡之流以这样的方式可以解决的吗?

无能量,不公知。但何为能量,你真的懂吗?

无智慧,不公知。何为智慧?

老子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公知辈出的年代一定是公司有病了。公司有病是人人尽知的事,用得着公知们像怨妇一样谩骂吗?真正的公知不仅针砭时弊,更要仰望星空。

孔子给出了医病的药方:仁;子思给出了药方:知、仁、勇;老子给出了药方: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商鞅给出了药方:农战;佛祖给出了药方:慈悲为怀,方便为门……

公知不是怨妇,因为他们正视公司的问题,站在更高的维度思考问题。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员工式的公知,往往是没有跳出自己的维度。

聆听过一万多人临终忏悔的法国著名牧师纳兰德·赛姆说:“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真正的公知是那些站在未来思考的人,不用再活一次就可以成为伟人。

虽然“深刻的片面比肤浅的全面更发人深省”,但真正的公知懂得“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道理,能够“叩其两端而执其中”,不会成为公司的异端分子。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最智慧的公知是“太上,不知有之”,有正气,有能量,有智慧,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中成了HR的“粮食店”“药店”“百货店”;其次一点的公知总能让人“亲之誉之”,有正气,有能量,少一点智慧,让人时时感受他的正能量,让HR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再次一点的公知会让人“畏之”,可能带点苛刻和求全责备,有正气,但缺少一点能量和智慧;最差的公知则让人“侮之”,正气、能量、智慧皆无,只能是怨妇一枚,正所谓“越无知,越不知道自己无知”。

无智慧,不公知。何为智慧,你真的懂吗?

跨过公知这道坎

儒家公知孔子被称为“素王”,没有土地,没有人民,但只要人类历史文化存在,他的王位的权势就永远存在。管理学认为,权威有三种:来自职务上的、来自自身能力的、来自人格魅力的。公司里的公知像孔子一样,他的权威不是来自職务,而是来自自身能力和人格魅力。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是一个合格的HR,他说:“《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他跨过了公知这道坎,让公知免费为我所用。

没有真正弄明白何为正气、能量和智慧的公知也比比皆是,是HR最难跨过的一道坎。难以跨越,因为他们有“正气”,可以用道德绑架你;还因为他们“有能量”,骂你骂得有理有据;更因为他们有“智慧”,公司不是他们的,所以什么药方都敢开,“若是他人母,定用白虎汤”;主要是他们光脚不怕穿鞋的……他们到处抱怨大环境太差,却不知道他们的批判不能使大环境有一丝改善。就像网上最近疯传的一句话:“怎么你到哪里哪里大环境就差?我看你就是那个破坏大环境的人!”看透了这种公知的本质,HR也就不必为他挠头了。

公知,HR必须跨过的一道坎。

作者 辽宁第一时间广告有限公司 总经理

猜你喜欢

孔融公知不公
不要抱怨别人对你不公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下)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行业公知公认名词缩略语(上)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以貌取人,未必不公
司法不公与司法行为不规范有关
孔融认亲皮皮猪卡通
四岁让梨的孔融,为何被曹操杀了
“公知”出没,请注意
“孔融不让梨”现象下的体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