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文会: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2019-06-12王俊生田德荣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互学中华文明共同体

王俊生 田德荣

此次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围绕“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主题,为亚洲文明互学互鉴、繁荣发展搭建平台,同时也将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亚洲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与骄傲

亚洲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这片土地上先后诞生了东亚的中华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西南亚的阿拉伯文明和西亚的两河流域文明。亚洲文明是亚洲人民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亚洲的文明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互学互鉴,从而推动着亚洲文明的不断进步。从历史上来看,张骞之于西域,法显之于南亚东南亚,阿底峡之于藏传佛教,马欢之于波斯与阿拉伯,伊本·西拿之于中亚……他们远赴他乡,传播物种,传授技艺,传承教化,用互学互鉴驱动着文明的车轮。从当代来看,亚洲拥有全世界67%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和共建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亚洲各国的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也将会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亚洲的发展与人类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亚洲稳定是世界和平之幸,亚洲振兴是世界发展之福。此次,中国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具体举措。

中华文明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与其他文明在不断的交流互鉴中形成的文明。中华文明从来不是孤立存在、孤立发展的文明,而是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沿丝绸之路而来的各国商队络绎不绝,大大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也在汉代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的宗教之一,丰富了中国的精神文化。唐朝时期,日本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此后中日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创造了文明交流的佳话。宋元时期,泉州港口汇集了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港口。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增进了同沿途各国的文明交流,这一时期的中国人也深入东南亚国家进行商业活动,加强了中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友好交往。

在同亚洲其他地区的文明交流中,中华文明更加坚定了自身是亚洲文明的一员。充分肯定文明多样性带来的不同,讲求“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洲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所说:“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動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此,习近平主席高度重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互鉴。习近平主席积极倡议召开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必将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命运共同体”这一概念几乎贯穿于习近平主席每场重大外交活动中,亚洲文明的互学互鉴有利于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在中国的语言体系中,“共同体”往往强调一种情感纽带,在“共同体”之前加上“命运”则带有一种血缘色彩,体现了中国人重感情、讲情面的传统。“命运共同体”通俗地讲就是有关国家结成风雨同舟和休戚与共的关系,它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而且也包括社会、人文、价值观等文明层面。

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亚洲国家存在大量的共有文化、共有价值、共有理念,具备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先天基础。同时,中国与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文交流也非常活跃,这也有利于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比如,2018年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在中国接收的留学生中,亚洲学生占到全部在华留学生总数的59.95%。如果按国别人数排名的话,前十名中除美国和法国外,均属亚洲国家。旅游也会加大人文交流,2018 年中国国内居民出境超过 1.6 亿人次,出境旅游接近1.5亿人次,入境游客超过 1.4亿人次,这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为了推进亚洲命运共同体构建,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扩大共同利益。由于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国家间相互依存前所未有紧密的特点,世界各国之间也越来越显示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特点。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相继提出“一路一带”建设、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与亚洲国家建设“互联互通”项目等,并在2014年APEC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设立丝路基金直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都反应了中国的这种责任意识。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郑重表示,中国将加强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宏观政策协调,努力创造正面外溢效应,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中国将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稳定。中国将积极支持和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共同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亚洲文明的对话。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还面临诸多困难,需要通过制度建设慢慢培养命运相连的理念。由此可见,此次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将成为推进命运共同体构建的重要载体。

同时,还要加强亚洲文明的联合研究,把这些先天基础转化为彼此在新时期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推动力。因为作为一个跨国的、牵涉到历史与文化层面的议题,联合研究的成果往往比某些国家单方面研究更能被他国的政府与民众所接受,也更容易推进落实。在这方面,2013年2月启动的由中国与中亚国家联合开展的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以及2013年7月东北亚名人会第八次会议公布的关于中日韩共用常见800汉字表草案,都是十分成功的先例。除此之外,中国与南亚和东南亚不少国家具有源远流长的宗教渊源,在这些方面也应该进行挖掘。

亚洲文明中具有强烈的和平与合作意识。以中华文明为例,从故宫三大殿“太和”“中和”“保和”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和谐、“和为贵”的向往和对“和平思想”的追求等;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以及“执其两端用其中”“协和万邦”可以看出中国追求合作共赢的逻辑;“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以及上合组织首创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也都体现了中华文明传统的“中庸之道”思想。由此可见,亚洲文明的互学互鉴、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一定能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猜你喜欢

互学中华文明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增强认知互动 促进精制加工
四“学”立“品”: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