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组织间关系理论的企业租金分配研究

2019-06-12鲁湘玉

商业经济研究 2019年11期

鲁湘玉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已有组织间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影响组织间关系中参与企业从合作中获得利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文章采用实证研究和数据模拟研究两种方法,利用SPSS15.0和Amos7.0对文章提出的理论假设模型进行检验和修正;利用Matlab7.0和1stopt软件对二维数据和三维数据进行图形拟合;最后根据拟合后图形变化情况分析变化规律,得出管理上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组织间关系   公共租金   私有租金

引言

近年来,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波动加剧,产品多样化程度提高,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得到高速发展,这些挑战与机遇都为企业建立组织间关系提供了催生与成长的土壤。企业通过建立正式或非正式组织间合作关系,如供应链联盟、采购商联盟、区域联盟等,能够更快获取资源,更充分利用资源,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好成长。

而在学术界,大量实证研究也证明,组织间通过合作确实能够创造经济价值,产生超过单个企业利润之和的超额利润。然而,企业建立各种关系最终追求的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仅是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整体获得的超额利润并不代表每个参与企业都可以从中获取更多利益。另外,组织间关系的长久持续,除了要各个参与者之间信息共享、相互信任、获取超额利润外,还必须建立一个被参与者普遍认可的、相对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

企业租金理论

企业租金(Rent of Enterprise)是指企业所创造的总收益在支付了所有成员的参与约束条件后的剩余,也就是企业总收益减去各要素的机会成本收益(即其市场中的个体收益)的总和。简言之,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经济租金就是企业的超额利润。

随着专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仅凭借企业内部资源及管理能力,单个企业难以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合作网络能够突破企业内生资源与能力的限制(Barney,1991),为企业创造新的租金形式,如关系租金。

从已有研究可以得出,关系租金是指通过长期合作关系建立的企业间特定联结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超额利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数理模型研究三种。另外,已有文献对关系租金的存在以及来源等方面做了一定程度的探究。然而,关系租金从产生到维持再到其分配的整个过程却缺乏一个完整框架。其中,尤其对关系租金分配机制的研究尚不成熟,因此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个重点。

(一)企业租金来源

根据资源基础观,企业获取租金的来源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或能力,因此文章对关系租金的分类主要也是基于合作关系中不同类别的资源。

一般來说,在A与B企业的联盟关系中,A企业所获得的关系租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企业分配的公共租金和私有租金,其中私有租金包括企业内部租金和净溢入租金。

(二)公共租金分配

公共租金分配的事前影响因素。资源贡献度,根据资源基础理论观点,联盟中企业如果贡献的资源越关键(即Barney确定的VRIO资源,即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模仿的、不可替代的资源),其议价能力将更强,从而在事前分配中获取更多租金。另外,Coff(1999)对企业与知识工作者的议价能力进行研究发现,双方对各方拥有资源的关键程度以及资源对利润的贡献程度具有共识。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假设1。

H1:合作关系中企业贡献的资源越关键,将从合作关系创造的公共租金分配到更大份额。

信息不对称。根据Burt(1992)提出的结构洞观点,企业获取的利润与其所获得的信息有关。处于富有结构洞的网络中心地位的企业能够获取更多信息,从而谋取丰厚回报。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得出假设2。

H2:在信息不对称关系中,处于信息优势地位的企业,将分配到更多公共租金。

公共租金分配的事后影响因素。合作企业间在事前通常会针对利益分配达成相关协议,但是随着合作关系的深入,这种利益分配协议往往不完全或者存在一定不足,进而修改原有协议。影响事后利益分配改变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专门资产投资。在合作关系开始后,为了实现合作目的,各企业将进行各种投资,如人力资源、设备、企业流程等。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专门资产投资较少的一方将可能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合作中,投资相对较少的一方将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因此,在利润分配时将获取更大份额。因此,文章得出假设3。

H3:专门资产投资不对称程度越大,即企业投入更多专门资本,企业分配到的公共租金更少。

吸收能力。通常,企业加入联盟或各种伙伴关系是为了学习新的知识,或者获取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源,即吸收能力。Lane等人实证表明,企业的实际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成正比。因而,企业为了学习新知识或获取资源而构成联盟,企业吸收能力越强,将获得越大份额的联盟利润。文章得出假设4。

H4:企业的相对吸收能力越强,在事后分配到的公共租金将越多。

私有租金的构成及实现。企业的私有资源价值会因为网络合作关系而发生改变,典型效应包括:“背书效应”、溢出效应、传导效应、互补效应。由于这四个效应的存在,使得企业参与合作关系中将产生一部分私有利益,该部分利益由该企业独自占有。企业参与合作关系所获得的私有租金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内部租金、溢入租金与溢出租金。

内部租金。企业内部租金实现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组织间资源的水平相关度。相关资源可以是客户(如相同区域的客户)、渠道、原材料或供应商、流程(如相似产品开发、生产或服务流程)、技术知识基础(如相同的知识产品、市场知识等)。第二,企业自身资源相关度。企业通过参与合作关系,可以了解到相关信息,如市场趋势、技术信息等。这样,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正确判断和决定企业未来需要投资或开发的VRIO资源,从而有可能在将来获得更多内部租金。因此,文章得出假设5和假设6。

H5:企业自有资源与合作关系中资源的关联度越大,将产生更多内部租金,产生更多私有租金。

H6: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即企业拥有更丰富的信息,将产生更多内部租金,产生更多私有租金。

溢入租金净值。Hamel(1991)曾探讨合作关系的该现象:企业试图将合作伙伴资源内部化,从而提升自身竞争优势。企业溢入租金净值大小受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联盟关系为企业提供了解伙伴企业资源的通道,使企业有可能转移或模仿对方资源,因此,参与者模仿、复制对方异质资源的能力越强,带来的溢入租金也更多。综上,文章得出假设7。

H7:企业自身吸收能力越强,溢入企业租金净值将更大,将产生更多私有租金。

(三)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专门资产投资与吸收能力的关系。企业吸收能力主要用于识别、获取及利用企业外部存在的有价值的知识。Cohen和Levinthal研究认为,在组织层面上,企业吸收能力与其研发投入具有密切关系。企业在合作中进行专门资产投资,有利于企业进行进一步学习,实现“干中学”,极大提高企业吸收能力。

资源关联程度与吸收能力的关系。Lane和Lubatkin从组织间层面角度研究,认为企业吸收能力是相对的,取决于企业与知识溢出组织间相似程度,如新知识的类型、组织结构的相似程度、对对方组织问题的熟悉程度等。吴伯翔等人(2007)通过实证考察了在与跨国公司合作过程中,影响本土企业吸收能力的因素主要有本土企业的知识基础、与外部各种机构联系紧密程度等因素。从以上众多学者的研究可以看出,企业间资源关联程度对企业的吸收能力具有较大影响。综上所述,文章得出以下假设:

H8:企业进行的专门资产投资越大,吸收能力越强。

H9:企业与伙伴企业间的资源关联程度越大,企业吸收能力越强。

公共租金与私有租金的分配关系。根据上文分析可知,企业通过联盟获取的关系租金主要包括公共租金与私有租金两部分。公共租金在联盟企业间进行分配,私有租金由企业独自占有。在实际经营中,企业通常希望选择能给自己带来声誉、技术或知识提升的伙伴结盟,即使通过合作获得的直接利润不高。这一观点表明,企业愿意在联盟中通过放弃一定的公共租金份额以换取私有租金。因而,文章得出以下假设:

H10:企业私有租金越高,分配到的公共租金越少。

因此,基于关系观相关理论,综合得出影响关系租金分配的假设和模型,如图1所示。

实证研究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根据前文设计的理论模型,验证企业在合作中租金的分配问题。因此,此问卷调查对象主要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以确保被调查者能根据自身真实经验来填写。问卷通过现场发放和网络在线调查方式,共回收问卷170份。其中在线回收 48份,现场发放127 份,回收122 份,回收率为 96%。其中,剔除一些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为150份,问卷回收的总体有效率为88.2%。

文章首先对回收问卷基本情况进行统计描述;然后对每个变量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采用的分析工具是SPSS15.0,采用ALPHA值对问卷信度进行评价,KMO值对问卷效度进行分析。本文各个变量的Cronbach Alpha值均在0.6以上,同时,绝大多数值都在0.7以上。该结果表明,研究回收的样本信度较高。另所有变量的KMO值都大于0.6,大部分变量的KMO值大于0.7,所有测量题目对该变量的载荷系数都大于0.5。量表具有较高效度,可以进行下一步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结构方差模型(AMOS7.0)来检验文章提出的理论模型,见表1。

经过实证研究,根据搜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修正,得出本文结论模型,见图2。

结论的规律性探讨

文章根据实证部分得出的检验模型,对路径显著的变量间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以得出变量间关系规律。利用变量标准化值,使用MATLAB7.0软件和1stopt软件模拟出关系间函数图像,以探究变量间规律性,得出管理意义。

(一)事前信息不对称→公共租金

在事前影響因素模型中,信息不对称对分配的公共租金的影响系数为0.27,C.R.值为2.69,该路径关系显著。文章使用MATLAB7.0软件中的Curve fitting工具箱对二者关系进行模拟,模拟后图形如图3所示。图形拟合的指数SSE为0.06,R-square为0.94,RMSEA为0.02。

(二)专门资产投资→私有租金

文章实证结果显示,专门资产投资对企业获得的私有租金存在显著关系,关系系数为0.75。文章通过Matlab软件对两个潜变量数据进行拟合,拟合结果见图4,拟合程度数据:SSE为0.05,R-square为0.97,RMSEA为0.02,图形拟合效果较好。

(三)公共租金的影响因素

前文实证结果表明,在合作关系建立后,企业获得的公共租金大小受专门资产投资和企业的吸收能力影响。为了探究专门资产投资和吸收能力对企业公共租金的影响规律,文章使用专业的拟合软件1stopt。1stopt软件对平滑后数据拟合的结果如图5所示,拟合程度数据:SSE为0.003,R-square为0.99,RMSEA为0.00。

研究结论

文章通过对组织间关系理论的研究,提出研究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实证方法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修正,得出文章的结果模型;最后,文章利用搜集到的数据进一步探讨了关系租金的影响因素对其影响规律。该研究结论对企业租金分配以及组织间关系都产生一定意义。

(一)证实了企业合作过程中私有租金的存在

关系观理论以合作中的单个参与企业为角度,将企业合作中产生的租金分为公共租金和私有租金两部分。在企业获得的合作关系租金中,公共租金为合作企业共同产生的利润,在合作企业中进行分配;私有租金为企业自身产生的利润,由企业自身独自占有。虽然采取不同分配方式,但是这两类租金共同组成企业合作产生的利润。文章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合作关系中这两类租金的存在,佐证了关系观理论对关系租金的分类。该结论明确了企业参与组织间合作的又一利润来源。在合作过程中,对于议价能力不强的企业,不应该仅重视其分配到的利润多少,而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合作关系提升自身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发展来说更为重要。

(二)關系租金影响因素的规律性探究

文章在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关系租金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文章模拟结果发现:事前信息不对称的增加能使企业获得的公共租金增多,趋势为先快速增加,然后缓慢增加后出现第二次快速增加趋势。因此,企业在合作前需要使自身处于信息相对富有地位,以提高讨价还价能力,获取更多公共租金。专门资产投资的增加将使企业产生的私有租金增加,趋势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因此,企业在合作中需要掌握专门资产投资的力度。公共租金受专门资产投资和吸收能力的影响。合作中处于不同地位的企业,提升其获得的公共租金的方法不同。如果企业在合作中获得的公共租金较少,那么企业应该增加专门资产投资;如果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较多关系租金,那么企业应该重视自身吸收能力的提高。

(三)强调信息的重要作用

在组织间关系中,信息一直占据着重要作用,本文再次证实了其重要性。本研究结论表明,在合作关系建立前,信息不对称不仅直接影响企业分配到的公共租金,同时还作为中介变量影响资源关键程度对公共租金的作用。信息的这种双重地位要求企业不仅要在合作前掌握大量信息,同时还必须给合作企业大量信息,让合作企业了解其具有的资源的关键性,奠定其在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另外,在合作关系建立后,信息同样发挥重要作用。虽然信息不会直接对公共租金和私有租金部分产生影响,但是通过专门资产投资同时影响这两部分租金。合作中,企业获得重要信息后,如业务发展机会,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培养相关资源和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企业在组织间利润分配时的议价能力,同时还能提升企业自身产生利润的能力。

(四)专门资产投资的重要作用

在已有研究中,对于专门资产投资在组织间关系中的作用存在不同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专门资产投资会使企业被锁定,从而降低其讨价还价能力,减少在利润分配中的份额;还有的学者认为,组织间只有进行专门的资产投资,获得组织间关键性资源和能力,才能产生更多利润,从而分配到更多利润。这两种观点分别从合作中的单个企业与合作关系整体两个角度进行讨论。文章结论则表明,专门资产投资不仅增加企业分配到的利润,而且也能提升企业自身产生私有租金的能力。因此,本文结论对专门资产与企业合作产生利润的关系持肯定观点。

参考文献:

1.刘存福,候光名,李存金.中小民营企业集群的社会网络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7

2.乔治·J.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M].上海三联书店,1989

3.王津港,赵晓飞.基于关系租金视角的营销渠道模式选择谱系及案例研究[J].市场营销,2010,22(1)

4.刘岩,陈朝晖.关系租金,网络组织下专利经济价值的新视角[J].企业管理,2015(1)

5.曾晓丽,钟书华.企业技术联盟中的信息不对称[J].科技与管理,2004,3

6.吴伯翔,阎海峰,关涛.本土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

7.汤超颖.企业隐形技术知识吸收模型研究[J].科研管理,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