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班主任进行新班建设中的三个“抓手”
2019-06-12初丹
初丹
【摘 要】新生入学面对新环境容易不知所措,班主任进行新班建设时,首要任务就是带领新生尽快适应新学校的生活。本文将就其若干办法中的三个“抓手”——安全感与归属感的获得、参与感与价值感的提升、自我教育的“唤醒”等结合笔者实际工作实践逐一展开论述。
【关键词】安全感;归属感;参与感;价值感;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264-02
学生从拿到新学校的入学通知单开始,就会在脑海中慢慢构建理想中的未来学校、班级、师生等的模型,畅想内容中有积极美好,也会有各种担忧。班主任接手新班,如果能让学生畅想中美好的一面变成现实,尽量减少或避免那些担忧的出现,就能使学生尽快认同新的环境及积极塑造全新的自我,也使其积极为新班建设贡献力量。
要达到这个目标,班主任需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才能准确找到工作的着力点。新班级建设工作千头万绪,下面笔者将结合个人工作中的一些体会着重谈谈工作中应重视的三个抓手。
一、从安全感到归属感
新生入学首要顾虑应是来自于安全感的问题,安全感直接影响学生是否会对新环境产生归属感。缺失归属感,学生就不能融入集体,更谈不上建设集体。笔者认为,让新生获得安全感,班主任应从指导学生建设稳定和谐的宿舍生活开始。
班级文化的品质是学生成长状态的体现。教室内外的墙壁、黑板,划分成若干功能性区域,这些区域即将作为新班级文化的物质呈现。班主任带领学生利用教室内的有限空间大力建设文化氛围,企图形成稳定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是非常好的举措。因为课室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场所。而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生活区域经常被忽视或轻视,那就是学生的宿舍。
在寄宿制学校,一个班的班级文化是跟宿舍文化紧密相关。虽然二者在功能上不同,一为学习阵地,一为休息与休闲场所,但班级文化与宿舍文化互为体现,互相影响。按照休闲理论,学生在休闲中进行自我完善,促使人格的健全成长,在这点上,作为重要休闲场所的宿舍文化建设的地位更不亚于班级文化建设了。又因室友间关系的产生先于与其他同班同学关系的产生,鉴于此,班主任不妨先从建立宿舍文化开始。
新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环境,急于寻求安全感,渴望尽快建立交往圈子,找到朋友。宿舍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新生整理、布置宿舍的短暂磨合时间里,新室友之间相互认识,互相帮忙,基本建立了有效沟通,形成初认识,彼此也产生一定的依赖感,很快就能结伴同行。这种小群体友谊在一定时期内比较稳固。如果班主任在学生整理宿舍时能到宿舍观察观察,就会比较快地发现学生与人交往、处理事情等能力,初步了解学生个性、品质等特点,为指导学生建立宿舍文化做准备。
宿舍文化的建立比班级文化更具个性与随意性。班主任在指导时,可给些理念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意见与指导。只要学生不超出学校许可范围,就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去构思设计,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创意。大致两周左右,学生宿舍的建设初具雏形,学生们的个性与能力也展露无遗。比如肇庆中学的学生宿舍区,每间房门右上角都挂有学生自行设计的门牌与室友简介。每个门牌的设计都不一样,每个宿舍群体风格也大不相同。可以想见,在设计这张小小门牌时,整个宿舍的学生凑在一起出主意的热烈场面,感情得以碰撞、个性得以磨合,最后设计出的小小门牌证明了宿舍的融合。当然,在宿舍文化建立期间,班主任可通过班会课进行宿舍和谐关系、宿舍创意建设等系列指导,在探讨中引领学生思考研究班级整体文化的建设构想。随着班级文化的逐步建立,这种大群体与小群体之间的影响会体现得更明显,两者在互相配合中发展、完善。新生在参与“建设”中有了安全感,更有了归属感。
二、从参与感到价值感
让学生很快对新集体产生认同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参与到班集体建设中来。对于学生而言,通过班干部竞选是“参与”的一条捷径。班主任应注意的是,提供尽量多的平台,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华东师大的李伟胜教授在《班级管理》中就建议设立“管理”与“服务”两种类别的岗位。新班建设伊始,很多地方需要人手,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需要自己出力的地方。
新生入学第一天,为了即将开始的学习及生活不受影响,班主任就得着手进行临时班委会的筹建工作了。利用学生整理宿舍、课室的时间,班主任可多观察学生动态,挑选出有责任心、乐于助人、能有效发动别人做事的学生作为班干人选储备。在班干部素质中,“乐于助人”不可少,这既关乎品质,又关乎心态,班干部如果能以“分享”“助人”为乐,那他在与人沟通时,才会有比较博大的胸襟去包容,有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去领导别人做事情,不易因为工作受挫而轻易放弃,并且还会把自己的积极能量传递给他人。班干部职责不光是执行,还需要他发挥决策力、主动性。培养班干部,不光要激励他参与班级管理,还得通过调动他自身的创造力与决策力,让他充分有价值感,“被需要”更能激发他对集体的认同与归属感。
临时班委组建,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通过自荐及能力初步考察,结合之前的表现,同学们民主选出正副班长,再由班长们商量选拔其他班干的方法。一般情况下,班长们会继续采用自荐、他荐等民主方法选出其他班干,临时班委团队就算初步成立了。再由各个班干部牵头组建“智囊团”“专家组”“宣传筹备组”等。民主选拔,增进了学生彼此的了解,打破了宿舍小群体的范围,有了班级整体的意识。另外,因为班干部并非孤军奋战,而是组建成立团队,增强学生参与感,让学生感到“被需要”,群策群力才易形成团结和谐的班风。
三、从他律到自律
1.班规。
新生入学,有必要“立规矩”。新生须学习并熟悉校规校纪,为了管理,还得设立班规。匆忙間定的“规矩”大多是从他律角度来企图约束、规范学生行为。从实践来看,这些“规矩”要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必须要班主任进行长时间的跟踪督促,学生在被“管”中多为“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逆反言行。对此,笔者借带高一新班的机会,在班规设计上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取消“分值”机制。其次,完全由学生自己制定,全员参与。再次,展现多个教育维度。最后,展现成长过程,定期更新。这个班规体现的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雅斯贝尔斯提出“教育即生成”的命题,认为每个人在自我的生成上都必须自我训练、自我教育、与自我进行敞亮交往,认为“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学生在学习上可以自主学习,品行上也可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这种发自内在的自我“强迫”无疑效果会更好。
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班主任应起到“唤醒”的作用。在这个班规制定上,笔者设计了一个引导问题“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人生很长,希望你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还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角色”设计了“自己”“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同学”“朋友”等思考维度,这些都旨在唤醒学生内省。学生的答案必定需要自我沉淀,他们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学生入学一周后,完成了一个初稿,笔者只对其中个别言词进行了点拨引导,大体上尊重学生自我定位。用比较明亮的纸张打印出来张贴在教室前面的墙上。期中考试后的一周做了第一次调整,学生又用了一周时间自行修改。(如下图)
〖XC31.JPG;%26%26〗
此班规在学生接到“唤醒问题”后就已经在起作用了。日常规范的各方面基本不用老师监督。在第二次制定时,学生们已经对自己、对他人有了新认识,更对自己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重新定位体现学生在新环境中通过自我教育很快地进行了自我形象的重塑,在此过程中学生也逐渐在进行其他问题的自我唤醒。
2.习惯。
对于新生的教育从改变或改善学习、生活、品行等习惯入手,是班主任的共识。一般在良好习惯养成上,班主任都会不惜花大量时间。信息时代,电脑、手机对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班主任们高度重视。有很多班主任在改变学生沉迷于玩手机玩电脑的习惯上下了很多功夫。从学校、班级中的规范约束,到家庭家长的积极动员,可是收效并不理想。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在班级里发起“‘海量‘尚品阅读计划”。该计划设计初衷是,学校于开学伊始,大力开展社团招新活动。笔者发现,除了少数学生有特长外,很多学生对社团尽管感兴趣却无法参与。各科学习压力又不大,如果没有指导,学生就很容易把时间花在手机聊天、电脑游戏上。在坏习惯建立前亟需帮学生找到易操作的好习惯进行大力培养。正因为“阅读”这项爱好不受任何限制,只要引导得好,推行起来也比较容易。心理学第101守则说,须改变“潜意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种习惯。而阅读兴趣的培养还有一大优势,那就是通过阅读改变认识,直接对“意识”起作用。
“阅读计划”在具体操作上,先从“量”上做比较高的要求。“跟踪表”显示,有些学生一个月能读四本书甚至更多,最少的也能完成一本大概200页的读物。同时在“质”上做要求,推荐著名文学、科普等读物,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用“高雅”抵制“恶俗”。从一开始的学生“被动”选择,到不久后学生到书店及各大网站进行书籍的“主动”挑选。因“跟踪表”一个月更换一次,学生们比赛阅读,互相促进,班里阅读风气越来越浓。学风也跟着越来越积极向上。提升了学习能力,又促进了自我教育。(如下图)
〖XC32.JPG;%25%25〗
当然,对手机、电脑的使用不能靠“堵”,只能靠“疏导”。学生使用手机、电脑的目的大多在交友上。把感情寄托在虚拟的网络上,可是实际的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却发展得并不好。而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等功能并未被学生重视。随着“阅读计划”的实施,学生慢慢改变着使用网络的习惯。笔者还通过班会等活动,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着力培养。以期让学生在现实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逐渐改变对虚拟感情的依赖。
总之,从班规制定到优秀习惯培养,都是为了让新生能尽快适应新环境,学会自我教育,自立自主,快速成长。
学生安全感与归属感的获得、参与感与价值感的提升、自我教育的“唤醒”是新班建设不可忽视的三个重要抓手。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新生的個体生理心理成熟度、对外界认知度及接受能力、智力与情商等,可找到很多实现它们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抓好它们,能使学生缩短对新环境的适应期,继续在脑海中勾勒美好,减少甚至打消很多顾虑,向未来生活敞开怀抱,尽快找到自我成长的新位置,实现自我成长的新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清洪.论班主任如何以规划为主线抓好班级建设[J].学周刊,2018(3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