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19-06-12李跃胜
李跃胜
【摘 要】给学生减压减负,成了近年来素质教育、有效教育追求的目标,而这一切的实现,都有赖于课堂教学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但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从这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65-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有效教学、减压减负的理念在各科教学中都成了老师追求的目标,也成了提高学生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因此,为了减轻学生负担,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改变课堂教学策略就成了初中语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一直关注的问题。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它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识,所以只要老师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气氛,根据学生实情施教,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提升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注重课前有趣、生动地导入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老师总是开门见山,直入主题,看似节约了时间,直接进入课堂教学内容,但其实是,学生根本还没有调整好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很难进入学习内容,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作为新时代的初中语文老师,我们要领会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在课前一定要设计有趣、生动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进入状态,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接下来的教学中就顺其自然,顺利成章了。比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老师在课前首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几张济南冬天的照片或视频,给学生身临其意的感觉后,让他们闭着眼睛进行想象,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更好的学习课文做准备。通过这样的导入和课堂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思想、心态自然就进入了学习的内容中,学习起来会更有效率,对知识点以及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入,从而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果。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习中,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语文学习也不例外,只要学生对其有了兴趣,他们才会自觉抓住任何机会,主动学习。比如,阅读、表达、写作,再比如,对字词积累、理解,对与课文相关的文章的思考和了解等等,这些都会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其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作为初中语文老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首先就要想法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比如,老师在给学生教学诗歌部分时,可以让学生课前预习、阅读。在上课时,为了衬托诗歌的情感、节奏,可以给诗歌配上适当的视频情境或者音乐烘托气氛,让学生走进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学懂诗歌,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当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老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的效果,比如,开放式课堂、电子白板的运用、微课的补充,等等,都能从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推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深化认识
学生有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在教学过程中,倘若教师一味地将自己的感情、想法与看法强加给学生,是不明智的,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者,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个人理解与感受。因此,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而教师则应随时关注学生,及时给予他们帮助与提示。尤其是在学生们进行深入讨论、激烈争论时,教师更需要巧妙点拨,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总结与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比如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教师还可适当予以提示:主人公是文中的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文中的故事情节与矛盾冲突都是围绕主人公而展开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以及活动均以主人公及其活动为中心。一般而言,若要判断文中的主人公是谁,要看该人物形象是不是表现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否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于是,通过讨论以及教师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虽然文章情节紧扣于勒的命运展开,然而本文并非靠于勒来表现文章的主题思想,于勒只是作为线索人物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如于勒的遭遇不断发生变化,菲利普夫妇的态度也随之产生变化。而菲利普夫妇的态度变化又折射出他们受金钱腐蚀的灵魂,让我们看到资本主义社会认钱不认人的丑恶现象,揭示了本文的主题思想。这样,通过层层深入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体会到文章的耐人寻味。
四、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
初中生已经有相当强的自主性,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老师一定要摆脱一讲到底的模式,根据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内容,带学生进入,真正做到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观察、发现、提问、思考、猜想,并在老师恰到好处的点拨下,深入学习,获得新知。比如,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学习的需要,給他们创设相应的情境,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意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就如《红楼梦》的教学过程,老师完全可以让学生分角色示演文中人物,通过演绎、对话,让他们走进课文,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文,体验情感。可见,运用情景的创设,学生不但能快速进入课文内容、情感,融入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还能提高学生理解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总之,作为初中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把策略的研究和知识的强化,当成课堂教学两个不可分割的重点,才能发挥教学策略的作用,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俊梅.浅议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打造[J].新课程,2010,(08).
[2]武凤羽.对小学六年级语文与初中语文衔接的一点思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