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
2019-06-12叶润媚
叶润媚
【摘 要】时代在发展变化,现如今的社会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注重人才的思维灵活、创新等,而在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成固定模式,失去了其本身的灵活性。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尤其是小学属于基础教育阶段,作为教师应不断探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创新教学模式,基于此,本文对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开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104-02
小学语文游戏化是适应新课改潮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老师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参与到游戏情境中,增强了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又能够把教育融入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往往小学语文老师担负着两个重任,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学生人格的塑造。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所谓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结合学生心理特征表现,在总结游戏教育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将游戏的情境性、趣味性以及参与性特点融入教学实践,并辅以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评价方法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目标柔和游戏精神和教学实践活动,并遵循教学内容安排,创设游戏情景或者开展游戏活动,促使教学内容转为游戏内容,从而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实现既定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小学生在游戏化教学氛围中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大大提升,从根本上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开展策略
1.通过课堂游戏化的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部分,导入有趣,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形成一个适合学习且有助于学习效果提升的课堂氛围。例如,当教师在进行新课文的教授时,利用谈话实现课程导入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但是教师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程导入则会获得特别的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课文的内容,再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课堂游戏的教学组织和实施,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为新课程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双重准备。游戏活动可以非常简单,不必过于复杂,而且导入环节的游戏一定要节省时间。
2.创设游戏化课堂氛围。
游戏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实施必须遵循游戏教学精神,重视创设和谐、自由的课堂氛围,确保课堂教学能够在游戏化课堂氛围下被充分激活,从而为游戏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必要前提,凸显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并在教师引导下融入共同学习、开拓思维的课堂氛围。比如,在教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拼音和生字的时候,经常采用游戏化教学法。孩子们在课堂上除了看图片、听录音之外,还可以通过动手、编儿歌等方式达到学习拼音和生字的目的。为了让小学生熟练掌握拼音,可以经常安排学生做“听一听,找一找”的游戏。上课之前,学生先准备好写有拼音的卡片,然后通过听老师朗读,快速找出对应的拼音卡片。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拼音的熟练程度,还能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手指灵活度。小学生常常分不清何时去掉字母“ü”上的两个小点,可以编成儿歌“j,q,x,真淘气,见到鱼眼就挖去。”小学生在拍手说儿歌的同时,也牢牢地掌握了拼音知识,可谓一举两得。因此,通过师生间的默契学习配合,学生们在说儿歌或者做完小游戏后显得极为活跃,其对于生词的发音与理解也得以强化。
3.利用多种形式展开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不是只有一种形式,我们可以有多种形式来体现它的特殊性。并且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现来帮助学生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保持一定的新鲜感,让他们期待上语文课,并能够在语文课上学到更多东西。比如我们可以展开角色扮演、小組比赛、猜谜游戏等等多种游戏形式来展开教学。多种形式的展开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够保证我们语文课堂模式的顺利转变。例如,我们在学习《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让大家更加熟悉课文,认识到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分组,每组自行选择角色任务,再以小组的形式将角色描绘出来。比如有人扮演老马、有人扮演小马、有人扮演老牛、有人扮演松鼠、有人做旁白等等。这样分工合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们也能够尽到自己的指导意义。
4.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
科学研究表明,0-12岁的孩子对于移动和彩色的物体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静止和单色的物体。因此,多媒体教学乃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能从白纸黑字的教材上获得信息,效率十分低下。而多媒体教学模式则通过大量的图片、色彩、动画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多元化的信息平台,使其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包括情感的途径来获取外界信息,从而使学习变得更简单更有趣。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让游戏为教学服务。
游戏只是手段,目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会课上所学的内容,掌握所应掌握的知识。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坚持让游戏服务教学,不能一味地玩,要慎重选择游戏内容,及时把游戏中应学到的东西告诉学生,把握好时间,适时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中去。这样游戏才能达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注重游戏公平,客观。
虽然是游戏,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公平、客观,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积极表现,将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比如有的学生活泼好动,有的学生文静沉默,那么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性为他们安排不同的游戏角色和任务,让爱表现的学生与不爱表现的学生都能互动交流,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而游戏公平不仅表示对待学生要公平,也表示游戏过程中不能出现不公平现象。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游戏结束后做总结评价时也要客观公正,这样才能使所有学生保持积极性。
结束语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游戏化教学具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但在我国,游戏化教学在实施上仍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这需要教师及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等互相配合、协调,从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简颖.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好家长,2015(42).
[2]石明圆.关于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华辞赋,2019(02).
[3]蒋红梅.小学语文与游戏化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