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引趣”

2019-06-12毛春林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引趣小精灵所学

毛春林

【摘 要】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引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85-0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即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自觉参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促进儿童“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的对象是人,是具有潜在智能,充满着情感和个性差异的活生生的人,教学的目的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1.用故事导入新授内容。

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一上课讲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想知道神算“小精灵”吗?一天,“小精灵”去小明家玩,见他正在做一道题:1800÷25=?“小精灵”看了后马上答道:比值等于72.小明用约分方法果真也是这个得数,他惊讶极了,问道“你怎么会这么快知道得数呢?”“小精灵”笑着说:“我用的是比的基本性质呀?”同学们,你们想掌握这种本领吗?通过用故事导入,新颖、自然,能立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儿童因好奇而要学。

一位教育家说过:“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先提出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然后引导分析、思考、探究问题。例如:教学小数乘法前,可以出一道设疑题:“不用計算,谁知道2.235×1.4的积有几位小数?”让学生从惊讶中产生悬念,在急于探求问题的情境中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

3.联系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生活受到关注而要学。

例如:教学“时、分的认识”。出示实物钟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东西,你们看,是什么?钟表有什么作用呢?”出示幻灯片问:“这位小朋友叫明明,你们能从这三幅图中,看出明明一天的作息时间吗?”这样的导入新课,既近学生生活实际,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1.模仿性操作。

所谓模仿性操作是指学生仿照学习新知识时的操作而进行的操作,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的有效的练习形式。

例如,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后,在练习时先让学生拿出8朵花,要求把它们平均分成2份,看每份是多少,这样既巩固了平均分的方法,又加深了学生对除法的认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接着让学生拿出12朵花,要求任意分成若干等份,看每份是多少,并列出算式。这样使学生在单纯模仿的基础上,发展成有一定思维价值的模仿,为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练习的形式符合学生好动的特点,尽管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但仍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这与学具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

2.应用性操作。

所谓应用性操作是指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及操作技能应用于实际的操作。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学习了书本上的知识后,还应当回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这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习《长、正方体的面积》后,在练习中,让学生分小组计算制作不同物体,所需材料的表面积和侧面积,如:粉笔盒、罐头盒的商标纸;长方体玻璃杯、正方体药盒、教室门(带有玻璃)的刷漆面积等。这些物品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正方体,有的需要算6个面,有的需要算5个面,还有的要从6个面的面积中扣除一部分面积。学生通过实际测量与计算,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有用武之地,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三、采取多种练习手段

“跳一跳、够得着”。练习的情境要富有变化,启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就一定会产生兴趣,教师在练中讲,学生在练中学,以练为主线,在练的基础上精讲重点、疑点、难点、关键等。在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练中发展学生的思维,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起学生的学习乐趣,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月琴.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开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4,(10).

[2]吴正宪.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引趣小精灵所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树上住着的小精灵
数学课堂引趣策略初探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呆萌小精灵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