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的融合

2019-06-12许春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

许春杰

【摘 要】长久以来,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都集中在政治教育上,忽视了传统道德教育。以至于当代青少年缺乏基本的做人礼仪,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很多违背传统道德的现象,严重损害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因此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要将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融入到教学中,让青年一代具备优雅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小学生;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72-01

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诗词小说,还有音乐、美术、传统礼仪等内容。这些传统文化是古代我国人民长期摸索和积累而成,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才形成系统。

我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就因为我国从周朝开始,就有一系列传统道德礼仪,这些道德礼仪被要求在教学中强制推行,也渗透到其他文化中。像儒家思想提倡的“仁爱”、“重义轻利”、“仁义礼智信”、“孝悌”等观念,在我国古代小说、诗词、戏剧中都有体现,成为人们的道德准绳。人们在评判一个人的为人标准时,就是看他有没有仁爱之心,对朋友是不是讲信义,对父母是不是孝顺。

我国古代的小说中,塑造的人物都是按照这个标准,像《三国演义》中,曹操有军事才能,有诗人气质,但却成为反面人物,主要就是他缺乏“忠君”思想,“挟天子令诸侯”。《水浒》中的宋江受江湖人士爱戴,关键是讲义气。由此可见,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是道德观,并且还是儒家思想提倡的道德观。

在这种道德观的影响下,我国的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核心,拥有儒家道德的都是被歌颂的对象,缺乏或者违背道德观的就是被谴责对象。

传统道德还包括民族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既有在国家面对外来入侵者的态度,也有个人担当。在古代,很多仁人志士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宁可自己去死,也不会屈膝。像汉代的苏武,南宋的文天祥,就是具有民族气节的人士;个人担当是在少年时立下的大志,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每个人都要努力充实自己,然后使家庭和睦幸福。用自己的能力来为社会和谐,天下太平做贡献。

我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在古代都是从识字开始,就将儒家思想编辑成通俗易懂的儿歌式短文,让学生在启蒙阶段用诵读的方式加强记忆,然后按照诵读内容来进行道德礼仪规范。这样在后来的学习中就能形成生活与教学内容的一致。

二、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

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但在教育过程中,却存在误区。无论是教师,还是社会观点,以为古代文化就是传统教育,以为背上几千首唐诗宋词,会背《论语》,《弟子规》就是掌握传统文化,有的还讲究形式主义,穿汉服来读“国学”,这些都是误解了传统文化。让青少年理解和掌握传统道德才是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

至于我国的中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误区更多,从一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学习思想品德,但课程安排却严重违背学生的成长规律。首先要求学生爱社会主义祖国,爱党,爱人民,让学生学习无私奉献,这些都违背了成长规律。作为小学生,他们根本没有祖国、人民这样的概念。相反,对于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小玩伴之间的友谊,思品教学反而没有涉及。结果,小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劳动技能,尊重父母,团结伙伴这些品德,没有很好掌握,对于空洞的祖国,党和人民之爱,也没有学会。

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另一个误区,是当前的中小学没有礼仪课程,学生对于餐桌礼义,做客礼仪一窍不通,才有无数“熊孩子”出现。学生的做人禮仪全靠家长教育,但当前的学生父母甚至祖父母也没有认真学习过传统礼仪。因此才有中国人在国外表现粗鲁,备受诟病的现象发生。追根溯源,还是我国基础教育缺乏礼仪教育形成的。

三、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中渗透

1.教学观念的改善。

改善当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现状,需要借鉴传统教育的精华部分。我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和识字教育是一体的,在启蒙教学中,就将传统道德融入到识字中,在我国流传了几百年的启蒙读物《三字经》中,包括了家庭教养,尊师,劳动,以及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知识。朱熹在他的《小学》中也提出过,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要掌握的知识,不仅有文化知识,也包括劳动,待人礼仪等知识。儒家思想也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模式,应该先学习如何做人,然后去管理家庭,在此基础上再去树立治国平天下的大志。我国目前的教育是“治国平天下后再修身齐家”,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方式要改正过来。

在今天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古代的教学方式,将古代优秀的启蒙教材应用到小学教学中,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学生到了中学,再让他们学习《论语》、《中庸》以及《礼记》、《孟子》。这样就能基本掌握国学经典的精华部分。

2.加强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

根据古代的优秀经验,在当前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要从学习《三字经》和《弟子规》开始,引导学生树立尊重父母,尊敬师长的优良品德;从家庭开始,逐步延伸到邻居,学校,培养学生的爱心。

学习这些传统的国学经典,应该从一年级就要开始,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阐述,然后让学生通过诵读加强记忆。但掌握国学经典不仅仅流于形式,还要落实到实际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国学经典相联系。从学生的行为上进行渗透。

在小学要增加礼仪课,从“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开始,再逐步学习古代《礼记》中的交际礼仪,做客礼仪,以及餐桌礼仪。由于《礼记》是文言文,小学生不容易理解,在学习中不一定要求会背会读,只要掌握基本就可以。这些礼仪要养成习惯,才能影响学生一生。不能等到上大学才学习,那已经是积习难改。

传统文化教育仅仅依靠思品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将识字教育和传统道德相联系,让学生从小就对我国的传统道德有初步了解,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初步掌握,这样在他们读中学时,对于《孟子》、《论语》的原文学习,才能更加深刻了解。

3.将国学经典和学生的考核相联系。

我国当前的学习考核,也只注重文字表达,对于学生的生活表现,礼仪方面没有要求,一个学生如果语文数学考到满分,他在家不会自己洗澡,见人不会打招呼都可以忽略,这样就形成了高学历没有高修养的现象。因此,对于学生的考核,要从多方面进行,生活中的表现太差,就不能算是优秀学生。

在学生的考核中,应该将有礼貌、爱劳动和学习成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形成。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家庭中和学校接受的道德教育形成一致。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缺乏法律支持,很多家长喜欢过多干涉教师教学,学生在读书期间出了问题,大多要学校负责,这样严重损害了教师的积极性。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法律,规定教师的权利,用法律来支持教师,这样才能保证教师正当权益,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许珂.我国文化背景下的学校德育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2]韩翠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德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王楷清.生活德育论域下中小学道德知识教学研究[D].喀什大学,2015.

注:本文系河南省2018年度基础教育教学重点课题项目《借助国学经典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实践研究》(JCJYB18260411)阶段性科研成果。

猜你喜欢

中小学生道德教育传统文化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浅谈凉山彝区中小学“学困生”的转化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