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美学范式

2019-06-12杨培明

江苏教育 2019年8期

编者按:这是一个需要分享的新时代,新时代的美好学校建设实践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不仅要去发现新时代的美好学校,共创新时代的美好学校,而且要去分享新时代的美好学校,以推动优质、均衡、高效的现代化美好学校建设。分享是需要勇气的,也是值得的,分享的过程正是美好学校建设与形成的契机,这是一种积极的学校发展方式。本期专栏定位于“分享新时代美好学校”,选择的两篇文章分享了他们如何建设美好学校的途径和方法,不仅分享了如何以美学精神引领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以重构洋溢美学追求的教育生活,把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得更美更好,而且分享了如何办一所“向美而生”、促进儿童卓越前行的学校,思考新时代“学校为什么而存在”这样的终极问题。

【摘 要】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以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为平台,以“三全育人”为实践理念,以“审美—立美”为教育旨向,探索出了既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素质教育、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的美学路径。这种路径表现为:以美学精神引领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以“三全育人”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以感美审美立美实践,重构洋溢美学追求的教育生活。

【关键词】美学精神;高品质高中;美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6-0073-03

【作者简介】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江苏江阴,214437)校长、党委书记,正高级教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蔡元培先生曾经大声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然而,长期以来过度的应试教育漠视人的完整性,将人变成了学习的工具,重应试技能轻立德树人,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和完满人性的功能被严重削弱了。2018年,江苏省全面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地指明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方向,彰显了以人为中心办教育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普通高中如何顺应时代呼唤,将学校发展进一步聚焦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的回答是:以美育重构校园生活,让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美育课程基地为平台,以“三全育人”为实践理念,以“感美立美创美”为教育旨向,探索出了既具有鲜明校本特色,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发展素质教育、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的美学范式。

一、以美学精神引领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

发展素质教育与教育的美学精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教育是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教育的内涵关系来看,德育是教育的思想面,智育是教育的科学面,美育是教育的艺术面,体育和劳动教育是教育的行动面。它们是五位一体的,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而且美育具有非常强的渗透性和包容性,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具有艺术性的一面。以美育人是教育的更高追求,要以思想之美、科學之美、艺术之美、身体之美、劳动之美,彰显学校以美育人的面貌和精神。如此看来,美育的真正价值不仅在艺术本身,而是整个教育,美育的触角要延伸到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谈到新时代教育或未来教育,大多是以技术作为界定标准,认为未来学校是智慧校园,线上学习的现象会更加显著,互联网、大数据将发挥更大作用,教育教学方式因此发生根本变革。当然这些都是未来学校的样态之一,但这种“未来学校”更倾向于“技术理性”,没有超越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发展素质教育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对教育本质的进一步回归,其根本指向是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对长期以来教育过度功利化,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弊端是一种纠正,对教育的工具主义倾向是一种超越。正如马克思在对工业社会弊端的批判中所提出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高品质高中建设需要超越技术理性的标准,高品质高中建设不仅要符合技术理性的要求,更要达到人文理性的艺术要求。高品质高中建设要以审美立意来发展教育,让教育高扬人的主体性,将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通过校园生活的审美建构,将学生从过度的应试漩涡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过上完整的身心一体的教育生活。因此,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需要以审美教育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让师生在教育生活中充分地享受生命的幸福和人生的美好。以美学立意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契合时代精神,反映人民心声,代表教育方向。

二、以“三全育人”思想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

在美学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率先提出并实践了“三全育人”的思想主张和操作模式,提出从本体论、价值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进行审美建构,让学校教育彰显立德树人的教育追求。

本体论层面,指向“三全”本体,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就是要求学校每一位教职员工都按照立德树人的追求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全程育人,就是要求教师将美育要求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通过整体把握、全面推进、逐步实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品格,这一过程尤其强调学习的全过程育人;全面育人,就是通过学校大美育课程的整体实施,通过课堂、课程、评价等环节的审美建构,实现教育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

价值论层面,包含追求“三双”的价值,包括既要弘扬传统文化,又要践行时代精神;既要瞻望立德树人,又要关照现实生活;既要培养核心素养,又要锻造核心能力。具体来说:一是在学校文化建设层面,不但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弘扬“好、大、美”的南菁文化、书院文化,同时还要践行新时代的创新发展精神;二是在价值观培育层面,既要在顶层设计上凸显立德树人,同时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和精神世界;三是在核心素养关照层面,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学校的美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立美、创美能力,也即核心能力。

方法论层面,是指宏观上环境陶冶,中观上课程整合,微观上活动锻炼。身在校园中,白墙黑瓦,草木掩映,灵秀清新,学生感受到自然之美。学校的自然美景和书院人文景观浑然一体,既给人一种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感性直观,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直接感知,又能感受到学校文化精神的熏陶,提升精神境界。中观层面的抓手是课程整合,学校将全面育人的审美追求渗透到各课程之中,充分挖掘课程的审美元素,让学生在日常的课程生活中提升审美素养。如语文学科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来探索课程的审美化实施路径,学生在故事化的情境中理解人物的内心和情感,获得身心一体的学习体验。微观层面靠活动锻炼,学校把关照学生的主体性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课程样态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模式是“社团+节日+活动”。学校的麦田志愿者社团,每年去西部贫困地区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学生通过实地调研、义务送教、公益助学等方式,了解社会,丰富情感,健全人格。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充满爱心,传递爱的力量,在人格的自我完善和奉献社会的行动中诠释生命的意义,培養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担负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未来的责任。

三、以感美审美立美实践重构洋溢美学追求的教育生活

学校在美育实践的基础上,尝试着对美育进行了阶梯性的层次划分:感美、审美和立美。感美层次的内涵是“感受美→发现美”,审美层次的内涵是“鉴赏美→体悟美”,立美层次的内涵是“表现美→创造美”。如此划分,既表现了逻辑上的层次性、阶梯性,也呈现了实践上的主体性、生成性。

学校从“感美、审美、立美”三个维度,对国家基础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和综合活动课程进行审美化建构。具体包括挖掘学科之美,美化教学过程,重视学科育人,凸显学科价值,在课程教学生活中充分体现美的全过程渗透,形成了美育重构校园生活的基本路径。感美层面追求教学形象生动、充满美感;审美层面追求发现学科之美、感受过程之美;立美层面追求精神价值和崇高之美。

在课程教学中追求“崇高”,把创新、创作、创造和分享当作一种精神、一种责任,把“心灵觉醒”“智慧绽放”“品评分享”作为成就自己、启迪他人、服务大众的一种信仰和担当。借助冯友兰的思想,感美层面是照着书本上的知识来讲(照着讲),审美层面是指教师接着教材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讲,是突破、是扬弃、是创造、是发展(接着讲);立美层面是指对学生创作出来的成果进行品评、欣赏、优化和鼓励(品着讲),在品评学生、启发学生、激励学生的同时,也给他人以智慧分享。感美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感情,审美在于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立美在于唤醒学生的创作激情。

总之,美育着眼于促进人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协调发展,是关注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和价值,激发生命活力,提升情感境界,培养创造力,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今天,南菁高级中学正行走在以美育人,建设高品质示范高中的道路上,行进在发展素质教育,以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征程中,需要继续以美学精神为统领,为学生营造张扬生命个性、激发创新活力、充满价值追求的审美的校园生活,描绘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