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学习实践:学习范式的典型样本
2019-06-12吴永军
吴永军
【关键词】学习范式;全息学习;样本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26-0061-02
20多年前,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曾说:“世界的未来是学习的未来。”幸运的是,在21世纪20年代临近的今天,我们就生活在富兰预言的未来之中。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平台,当今世界,学习的理念已悄然更替,而学习的时空、样态、操作模式等也发生了巨变。那么,如何界定这种学习的改革?我倾向于用“全息学习”一词来概括。
“全息”一词源自物理学和生态学,此处用于学习,表明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学习已不再是师生在狭小、固化的教室中口耳相传,而是向四面八方打开,向一切可能延展。它体现的是全素养、全人员、全学科、全时空的基本要求。
几年前,我把这一想法与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常熟实小)的金一民校长进行了交流,他很感兴趣,在我们双方合作的基础上,金校长及常熟实小全体师生创造性地开展了全息学习的探索,对全息学习的本质及其价值取向的理解、全息平臺的建设以及操作路径等做了全方位、系统化的深入开掘,并且有了创新性的认识及其实践。
首先,常熟实小对全息学习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应当像呼吸一样自然,要关注儿童的完整性、学习的泛在性、建构的整体性。这一全新的认识反映了常熟实小人理性思考的品质以及对学习的深刻洞察力,也反映了常熟实小人的创新意识和独到智慧,这一认识大大突破了全息学习原有的意涵,实现了质的飞跃。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常熟实小人对全息学习本质及其价值取向的理解。当下,在“互联网+”的强力推动下,很多学校实现了充分的数字化,却恰恰忘记了一个最根本、最朴素的道理:技术应当为人服务,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服务,而不仅仅作为“展示”的物品。纵观当下教育,由于追求标准、规模、竞争、效率,加之对技术的依赖,很多学校越来越像企业、工厂,人性关怀缺失,更忽视了对学生生命意义与人生价值的引导。追求规模与效率的教育观,其成就不容抹杀,但其“技术本位”的观念是对“人作为目的自身”最高尊严的挑战。
全息学习虽然也有赖于信息技术,却不是简单的技术崇拜,其根本是“学习”,是学生的“全素养”发展。常熟实小人所达成的共识是:全息学习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取向,在于学校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平台,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如学科、教师、家长、社区等),让学生的学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分支持学生的学习,最终学生获得全素养的发展。他们认为,“全息学习”以“全人发展”为目标,要关注儿童的整体发展,而“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人不在”是实现“全人发展”目标的基本理念。金校长一直秉承的学校发展核心理念,即以“关怀”作为方式和目的。应当说,这是对全息学习的最好解读。
其次,常熟实小推进全息学习这一改革的“路径”和方法论也具有启迪意义。改革的过程是如此的复杂和充满着如此之多的未知,以至于我们要按照新的混沌科学行事。常熟实小在推进全息学习时,从宏观角度遵循了“理性认识(顶层设计,系统考虑)—模型建构—操作体系—实践回馈”的有效路径,化复杂为简单。而在微观层面上,他们又进行了细致、具体、深入的探究。两年来,我几乎每个月都要参加他们的“月度研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上,常熟实小人是既富于创新又富有成效的。例如:他们在最新的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程融通、学法融通和学教融通”的操作模式,很好地处理了学与教的关系,凸显出了“学”的主体地位。这样,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宏观与微观的打通,有效地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教学行为,实现了学习方式的根本改革。
再次,常熟实小“全息教室”的建设是一大亮色。40年前,有西方学者批评僵化的教室空间,“学校无论是在建筑上还是环境上都是枯燥无味的……它们的结构似洞穴一般严格而统一,毫无生气”。美国学者库伯认为,灵活多样、开放延展的教室空间体现了一种“解放”,是一种把学生从教师权威下解放出来的解救手段。罗斯则认为,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对环境的布置和装饰,对空间的利用来充分“展示他们的个性”。根据“全息学习”的理念,常熟实小基于Windows、Android、iOS操作系统,建设300平方米的全息资源教室,实现PC、iPad和手机终端的便捷化应用,使软硬件的设置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让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这样的教室服务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实现了教育人的一个梦想: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常熟实小的研究之所以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一定的成绩,甚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得到了系统化的支持:第一,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首批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使它有了强有力的行政、政策、资金的支持;第二,专家系统的支持保证了该项目从顶层设计到实践推进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专业化、科学化的实施;第三,学校课程领导力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为全息学习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改革之旅并非一帆风顺,往往还充满着不确定性。常熟实小全息学习的改革之路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坚信,这项改革事业会取得一定的成就。因为,常熟实小这一优秀的共同体,正不断地在改革中贡献着他们的热情、观点及智慧,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冷静思索,追寻教育的美好愿景。事实也证明了我的这一判断,他们的成果在2017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特等奖,2018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基础教育类)二等奖。我衷心祝愿常熟实小在未来的全息学习探索之路上能够“而今迈步从头越”!
(作者系教育部南京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