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019-06-12葛珊珊

求学·理科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综合题方程式试题

葛珊珊

理综化学大题在高考中的选拔性作用是十分明显的,每个考生都想在考场上运用已经掌握的化学知识最大程度地完成试题,拿到理想的分数,这就必须在了解高考大题命题特点的基础上,沉着冷静,科学应对。

一、知己知彼——命题结构了然于胸

高考化学大题一共4题,分别为3道必做题和1道选做题。观察2018年全国卷Ⅱ的大题结构,同学们可以针对这4个题型展开考试策略的筹备。

2018全国卷化学大题结构

题号 分值 题型 主要考点

26 14 化学实验综合题 仪器名称,基本操作及目的,实验现象的解释,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装置评价

27 14 工艺流程综合题 陌生化学方程式及氧化还原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流程目的分析,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滴定及计算

28 15 化学原理综合题 热化学方程及盖斯定律,气体平衡的相关计算及影响因素

35 15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电子排布图,空间构型及化学键,第一电离能,晶胞计算

36 15 有机化学基础 有机物的命名及结构,反应类型,有机合成,有机推断

说明: 26—28为必做题;35、36为二选一选做题

二、百战百胜——应考策略详细谋划

1.化学实验综合题

【试题分析】

年份 2016 2017 2018

考查

背景 氮的氧化物和氨气 凯氏定氮法 醋酸亚铬

知识点统计 常见气体制备、仪器选择与连接、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 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目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定量计算、装置评价 仪器名称、实验操作目的、离子方程式书写、实验现象与原因分析、实验操作顺序、装置评价

近几年化学实验综合题的命题背景主要是环境治理、物质制备、物质检验等较为实用的科学应用背景。命题背景虽然相对陌生,但考查还是以元素化合物的转化为依托,考查考生在陌生背景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的能力。从近三年的试题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化学实验综合题逐渐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互相渗透,考查的角度集中在仪器的识别、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实验现象的描述与分析、实验结论的评价与计算等考点上。这充分体现了高考命题思想中“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特点。

【应考策略】

解题第一步——目的性审题。确定实验目的、陌生物质性质信息、实验原理。目前的高考实验题逐渐开始考查书本上没有出现过的实验内容,难免涉及尚未学习过的物质的性质,而这些陌生的知识却是考生理解实验过程不可缺少的,所以这些知识必然会以信息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信息理清实验依托的化学原理,是解决实验题的重要步骤。

解题第二步——初步解题。将仪器名称、反应方程式书写等基本问题完成的同时,阅读试题的各个小问,理清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根据实验原理模拟实验操作。例如,将混合气体经过某一装置后的成分变化标注在实验装置图上,帮助自己思考实验操作目的、预测实验现象。

解题第三步——细化答题。关注各项实验操作的细化表达,例如沉淀的洗涤方法、确定洗涤是否干净的方法、试纸的使用方法等。看准实验装置图,找出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反应中归纳出物质的反应计量关系,进行思路清晰的定量计算。

2.工艺流程综合题

【试题分析】

年份 2016 2017 2018

考查

背景 杀菌消毒剂NaClO2的生产工艺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生产工艺 焦亚硫酸钠的生产工艺

知识点统计 化合价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电解饱和食盐水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与计算、生产原理及相关计算 化合价判断、反应方程式书写、反应条件选择和分析、化学平衡原理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计算 反应方程式书写、溶液成分判断、操作目的分析、电解原理应用、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与计算

本题一般以一个化工生产工艺为背景,以陌生的物质制备和提纯为载体,综合考查考生在中学阶段所學的元素化合物、氧化还原、电化学、化学平衡和电解质溶液等知识,考查考生知识迁移和综合判断的能力。从近三年的试题变化趋势中我们可以看出,命题者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看懂工艺流程,将物质转化的过程、每一步加入物质的作用、实验操作的目的、定量计算分析等全部融会贯通。这类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

【应考策略】

解题第一步——目的性审题。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清工艺流程中的原料、辅料、主产品、副产品和滤渣等。可以根据箭头方向分出这几类物质,从箭头进入流程的是原料和辅料,从箭头出去的是产品和废料。将已经明确的物质成分用铅笔标注在流程图上,还不明确的也不用着急,部分小问中还会有其他重要信息能帮助你理解工艺流程。

解题第二步——理解工艺流程。将工艺流程分为原料预处理、核心化学反应和产品分离提纯三个阶段。分析所加物质的作用,常见的作用有促进原料溶解、改变中心元素化合价、分离除杂、促使产物更好地析出等。在不同的工艺阶段,加入的物质往往有对应的用途。根据化学反应速率或化学平衡理论思考控制反应条件的作用,融会贯通对工艺流程的整体理解。

解题第三步——规范答题。先易后难,掌握最基本的化学语言,全面描述操作、现象和结论,拒绝口语化描述;当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时,把最有把握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写在前面;遇到多个条件的时候,要从主要因素说起,再说明另一个方面是次要因素。

3.化学原理综合题

【试题分析】

年份 2016 2017 2018

考查

背景 元素铬(Cr)相关化合物 H2S相关化合物 绿色硝化技术

知识点统计 反应方程式书写、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转化率、平衡常数计算、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计算 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盖斯定律、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弱电解质电离的应用、转化率、平衡常数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盖斯定律、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碰撞理论、平衡常数计算

化学原理综合题主要围绕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热化学、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等主干理论知识展开命题,问题设计往往以一个主题为中心,设计多组小题,每组小题有一定的独立性,考查不同的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这一题更加关注考生基于题目信息的逻辑推理能力,图像越来越新颖,陌生信息量逐年增大。2019年的试题中很可能继续引入数据表格或是陌生图像,要求考生读懂图像,用所学原理知识解释或进行计算。

【应考策略】

解题第一步——泛读审题。由于该小题的问题通常比较直接,问题之间没有复杂的联系,所以审题相对简单,只要明确求解的问题,圈出关键词即可。

解题第二步——耐心做题。这部分往往计算量相对较大,考生不能急于求成,跳步骤解题,否则容易忙中出错。例如盖斯定律,需要给方程式调方向、变系数、相加减,再计算焓变;写电极方程式时,要先明确物质化合价的变化,找出电子得失数目,再根据信息明确介质环境耐心配平;化学平衡类的试题则应该先根据三段法标出各种物质的初始、变化、平衡浓度,再逐一计算题目中要求的平衡常数或是转化率等。

解题第三步——智取易题。由于题目之间关系不密切,可以跳过不会做的小问先做下一个小问,不要硬啃硬骨头,避免浪费过多时间。

4.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试题分析】

年份 2016 2017 2018

考查

背景 典型的半导体元素锗(Ge)在电子、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钾和碘的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Li在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广泛应用

知识点

统计 核外电子排布式、未成对电子、共价键种类与成因、熔沸点规律与原因、电负性比较、杂化方式判断、微粒间作用力 原子辐射波长、能层符号电子云形状、熔沸点规律与原因、杂化方法判断、晶体结构计算 电子排布图、微粒半径比较、杂化方式判断、空间构型及化学键、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与物、结构的关系、晶胞计算

物质结构选做题是一种组合型试题,以一种应用广泛的物质为话题,考查物质结构部分必须掌握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分子结构与性质、晶体结构与性质这三大话题。在原子结构与性质部分主要考查电子排布式、电离能、电负性大小的比较等;分子结构与性质部分主要考查化学键类型、中心原子杂化方式等;在晶体结构与性质部分主要考查晶体类型判断、晶体化学式书写和晶胞计算等。该类试题综合性小,考查内容相对固定,除了要求考生有较高的空间识图能力,没有其他过高的能力考查要求。

【应考策略】

解题第一步——仔细审题。如要区分好“符号”或“名称”,“核外电子排布式”或“价电子排布式”,等等。不能答非所问,白白失分。

解题第二步——逐个击破。虽然整道题目有共同的背景,但问题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答题时要逐一解答,先易后难,不必纠缠于不会的小问。

解题第三步——规范解答。注意书写规范,按要求作答。考前应熟记1—36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特别是第四周期元素的原子(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和价电子排布式。还要熟记常见晶胞结构(金刚石、二氧化硅、氯化钠、氯化铯、氟化钙、干冰)和金属晶体的四种堆积模型,掌握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方法、原子配位数的计算方法。还要掌握寻找等电子体的技巧,应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分子空间构型,熟悉影响熔沸点高低的因素。

5.有机化学基础

【试题分析】

年份 2016 2017 2018

考查

背景 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類高分子化合物 实验室合成某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 合成某高分子膨胀剂

知识点

统计 常见有机物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名称有机物命名、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书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命名、有机反应方程式书写、书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物的命名、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条件、分子式判断、书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设计有机合成路线

有机化学基础试题会提供一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要求考生判断合成路线中的物质、反应、反应条件,该流程既是问题也是信息,考生要充分运用流程提供的信息来设计另一种有机物的合成路线。近几年这一题的考查问题都是非常固定的,要求考生善于观察对比、推断分析、提取信息。

【应考策略】

注意官能团的名称书写的准确性,如氯原子、氨基、肽键;注意是否有条件限定,如“含氧官能团”。

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可从反应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主要是官能团的变化)来确定,也可结合反应条件进行判断。

注意同分异构体的书写,先根据限定条件确定有机物的主要结构和官能团,再结合空间结构的对称性进行调整。

有机合成是要求最高的一问。考生首先应当模仿信息和题干中给出的物质合成方法,结合正向合成法和逆向追溯法,得出可行的合成过程;然后优化步骤,避免将一步反应设计成多步,并考虑反应的先后次序,得出最佳步骤;最后检查细节,如结构简式的正确书写、反应条件的完整与准确等。

猜你喜欢

综合题方程式试题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化合价归零法配平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初 春
圆周运动与抛体运动的综合问题求解策略
离子方程式设错方式透析
冒险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