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都江堰有个猪圈咖啡屋

2019-06-12李明圣

四川党的建设 2019年11期
关键词:林盘咖啡屋川西

李明圣

鸡犬桑麻、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小则三五户一聚,大则十几户一坨,川西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世代代生活在一种叫林盘的原生态聚落体系之中。

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之下,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守护川西林盘的只剩下“613899”部队,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日夜陪伴着日益荒芜的家园。林盘,成为外出游子乡愁的记忆和梦中的微笑。

2016年6月,外出打工青年宋建明返乡,以闲置多年的猪圈为基础,创办猪圈咖啡屋。

更新理念引发产业革命

大拆大建,大轰大嗡,大规模集中居住,是许多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常用手法。近年来,四川省都江堰市采取“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返乡创业人才”的模式,以原生态、原住民、原乡愁为根,绿色生态和美学价值理念为魂,原址重建、原屋修缮、原貌提纯为原则,不破坏原有植被,不改变原有水系,不拆迁原有建筑,用林盘形态修复、沟渠水系疏浚、文化业态植入的办法,打造出一批具有高颜值、天府味、国际范儿的精品林盘院落,找回了一种封存已久的原汁原味的乡愁。

乡間绿道沟通城乡市场

林在田中,院在林中,川西林盘是川西人的生命家园。但是,千百年来,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林盘,与外部不搭界,与市场不沾边,一代又一代重复着封闭落后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存方式。

近几年,柳街镇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采取政府出资、群众出工的办法,整治原有村道、机耕道等乡间路网资源,低成本建成了30公里田园绿道,外通成都,内联邻里,铺就了一条通往外部市场的五彩连心路、致富路。

社会资本整合林盘资源

绿道沟通市场,林盘引来投资。都江堰市倡导的“合作社+农户+社会资本+返乡创业人才”模式,吸引了众多有识之士的眼光。一些创新创业团队和社会投资者,开始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度合作。凸显艺术气质、浪漫情调的川西音乐林盘完成了策划和设计。青城湾湿地庄园以每年每亩800斤大米价格保底,动员农民用荒地和房屋入股,参与庄园的生产、经营、管理与分配。2018年6月,著名诗人舒婷来到柳街镇,青城湾湿地庄园的“舒婷诗社”应运而生。在柳风农民诗社,农民会员已达320人。成都演艺集团投资的七里诗乡国际音乐公社已经开工建设。社会资本注入川西林盘,为成都人创造了全新的慢生活。

返乡人才找回农家院价值

外出打工与返乡创业,演奏着农村、农业与农民的交响乐,都江堰也不例外。做民宿的何玉梅、做农家菜的毛强、做奇石的黄西伟,做猪圈咖啡的宋建明,是都江堰地区响当当的代表性人物。

众多林盘院落之中,别开生面、独具一格的,还是返乡青年宋建明创办的猪圈咖啡屋。宋建明十八岁就外出打工,给人打过下手,自己开过餐馆,闯荡市场十多年后,突然看中了家乡闲置多年的猪圈,萌生了在猪圈上开办咖啡屋的想法。宋建明曾在网上征集店名,网友们提出千奇百怪的各种建议。最后,宋建明独出心裁,定名:猪圈咖啡。

猪圈咖啡、稻香生活、湿地庄园、又竹堂,只是都江堰林盘经济的几个剪影。乡村生态旅游协会、民宿旅游协会、返乡创业联盟,各式各样的村民合作经济组织破茧而出。仅以都江堰市柳街镇为例,2018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2019年第一季度接待游客已突破20万人次。田园变景区,农舍变客房,柴房变酒吧,猪圈变咖啡屋,农民变诗人,打工者变企业家……古老的都江堰,时尚的农家院,广袤的川西平原,高唱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歌。(作者系中共北京市委 《前线》 杂志社总编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编/陈贤凤)

猜你喜欢

林盘咖啡屋川西
岁月尽川西
论林盘
小巷里的单车“咖啡屋”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咖啡屋
城乡统筹下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探究
川西秋色
开咖啡屋的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