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统筹下川西林盘的保护与发展探究

2014-09-04

四川建筑 2014年6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景观

汪 燕

(西南交通大学 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几千年来,在蜀文化的沉淀之下,川西林盘集川西地域生产、生活、景观为一体,形成独有的农耕聚居形式。它不仅代表川西平原的生产生活模式,也反映川西地区文化特征与生态价值,它是生产链、生态链、生活链集成的社会单元,具有产业与居住融合的典型特征。

1 川西林盘存在问题与机遇

随着城乡统筹步伐的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业生产转向农业专门化,农民向城镇、场镇集中,破坏了林盘特有的布局模式,使本土文化和生态价值在发展中消失。如何把握林盘产居生活模式、景观特质以及聚落生态环境,正是目前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近几年,成都市开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对林盘进行整治,林盘数量总体在逐年减少,靠近城市地区,林盘融合变大,小林盘消失,林盘密度变小;远离城市地区,单个林盘的规模不变,林盘的密度增加,出现空心林盘。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下,产业与居住融合模式消失;城市景观同质化对林盘景观带来冲击,林盘周围竹林被砍伐,造成林盘景观城市化;水网、水井被填埋;农田被占用,随田散居团状分散式布局遭到破坏;晒坝被拆除,建成广场;木质穿斗结构小青瓦房屋被砖混平顶楼房取代等等。川西林盘作为川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川西地域的文化符号,是不可代替的,林盘所体现出的川西平原生活文化是人类不可多得的人文资源,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不能让其消失。

2 川西林盘构成与特征分析

林盘单元作为川西林盘最基本的构成体,它由水、田、林、宅组成,林盘单元多呈团形,其在水平空间上常圈层式发展。林盘单元因交通、河流、产业等聚集成林盘组团,这种组团常由几户或者十几户住宅组成,受传统农耕生产半径限制,这些小组团随田散居遍布于川西平原上。居住地和耕地无明显界线,农户在田地旁,用地和住宅紧密结合,形成川西林盘特有的居住和产业融合生活方式。林盘组团间距较小,形态上各组团与周围的农田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在林盘传统生产模式影响下,形成林盘特有的典型景观元素(表1)。

表1 典型林盘空间构成及特征

3 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策略

3.1 综合考虑生产半径,合理控制林盘尺度

在林盘传统生产模式下,林盘组团居住户数在1~20户不等。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一方面,许多居民搬迁至城里或镇区,偏远地区某些林盘出现空心化现象;另一方面,对林盘进行拆迁与合并,建成大尺度的新型社区。在对林盘进行整治过程中,林盘户数太少,将造成林盘过于分散,不能适应土地利用规划要求;林盘户数过多,形成类似城市居住小区格局,这种聚居形式有利于完善配套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但是,它也造成林盘生态环境承载力过大,破坏原有的林盘格局。

林盘产业正经历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一、三产业发展模式,小户生产将转为规模化,林盘聚居形式也将从分散式布局转向集中式布局。因为工作半径的关系,林盘的尺度仍需要考虑住宅与耕地之间的距离。农民耕作出行步行一般在15 min内,耕作半径不超过1.5 km,合理的林盘户数应在40~80户之间最多不超过100户。根据周围产业类型与交通可达性确定林盘尺度,位于主要交通干道、河流,次要交通干道、支渠,田间、田埂等的林盘,受交通便捷程度影响,其耕作半径与林盘尺度考虑因素不同(表2)。

表2 产居融合与林盘尺度协调性研究

3.2 延续林盘产居融合聚落组织模式,拓展林盘新型功能

林盘中以农民为主要居住人群,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因此,对林盘单元的优化主要从农村生活、生产特点出发,在林盘原有生产模式的基础上延续林盘的原有生活方式。新型林盘仍保留传统大部分的功能,对林盘中不适应现代发展的功能进行替换,完善林盘功能促进乡村产业的全面发展。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盘资源的优化 ,突显新时期林盘乡村产业发展资源的优势。根据林盘离中心城市的远近,可以分为城中村林盘、郊区林盘、远郊区林盘、偏远区林盘。林盘所处地理位置不同,享有的资源也不同,发展的产业方向不同,因此林盘物质要素延续主要功能就不同,新型功能优化与提升内容就各异(表3)。

表3 林盘新型功能优化与提升研究

3.3 优化林盘景观,提升林盘生态与环境品质

川西平原水系、林带呈错综复杂的网络格局,而水系、林带则以农田为基底形成水网—林网—田域的格局。农田构成面积最广大的基底,道路、河流、林带、水渠等是划分和连接林盘的廊道,住宅单体、聚落是镶嵌在农田上的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斑块。这种小尺度林、水、田、宅结合有利于林盘单元、聚落与自然生态环境的融合,以及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增长。

在城乡统筹进程中,聚居点、乡村公路、人工硬质景观用地面积不断地扩大,水网、林网、农田变成住宅以及道路、广场。这种建设模式破坏原有生态景观格局,减弱生态景观的连续性,造成生物生径的断裂,阻碍生物活动。林盘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是林盘发展的关键,必须注重自然景观的利用与建造。林盘建设,应从林盘景观物质要素着手(表4),保持农田、林网、水网在物质上的连续性,维持生物流交换路径的完整性,即优化林盘景观,又提升林盘生态与环境品质。

表4 林盘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研究

3.4 传承林盘文脉,丰富林盘人文景观与生活底蕴

林盘文化随着林盘的开发部分被传承,也有一部分濒临消亡。林盘聚落是几千年来川西文化演变的产物,与其它地区传统集中型、团型、带型聚落空间有所不同。

在城乡统筹过程中,林盘聚落规划照搬城市小区设计,建筑风貌千遍一律,缺乏川西地方特色。林盘聚落的发展在适应现代生活、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只有将人文景观延续才能实现林盘生活的多样化与历史性。林盘聚落建筑文化的传承,包括建筑风貌、尺度、空间组合形态,建筑单体细部的改、扩建以及林盘聚落空间组合形式;林盘聚落生活文化的传承,包括传统生活场地、手工艺、生活习俗等。林盘规划设计应尊重自然,延续传统川西民居风格,坚持整体性原则,保留具有历史价值物质要素,延续文脉,防止林盘文化的缺失(表5)。

表5 林盘传统人文景传承与发展

4 结束语

林盘是川西地区文化的符号,是川西地域农耕文明发展的结晶。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林盘数量不断减少,林盘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保护和发展林盘成为林盘未来命运的关键。本文对林盘传统生产模式进行探讨,提出了“综合考虑生产半径,合理控制林盘尺度;延续林盘产居融合聚落组织模式,拓展林盘新型功能;优化林盘景观,提升林盘生态与环境品质;传承林盘文脉,丰富林盘人文景观与生活底蕴”等川西林盘保护与发展策略,以期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对林盘的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1] 刘波,牟江.基于川西林盘保护的新型农村聚落规划设计[J].四川建筑,2012,(4)

[2] 樊砚之.川西林盘环境景观保护性规划设计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

[3] 孙大志.川西林盘景观资源保护与发展模式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

[4] 成建.成都编制规划保护川西林盘风貌[J].城市规划通讯,2007,(17):8-9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景观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景观别墅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火山塑造景观
岁月尽川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论林盘
川西林盘景观特征研究
基于城镇化背景下的成都市郫筒镇林盘绿道网络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