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9-06-12黄镇谨胡伟平
黄镇谨 胡伟平
【摘 要】工程教育认证是对工程教育质量认可的衡量参考,是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认证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广西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实施,制定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通过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搭建分层次、多模块,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系统的完善软件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高工程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1-0013-02
一、概述
工程教育认证(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reditation)是由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开设的工程类专业教育进行的专门性认证[1]。工程教育认证目前已经成为影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因素,也是国际上对工程教育质量认可的衡量参考乃至标准,是实现工程师资格国际认可的重要指标[2]。
2016年6月2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成为第18个《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本科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社会认可,为我国工程类毕业生今后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3]。
软件工程作为工程类学科,综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美学、逻辑学和社会学等众多学科,软件开发、服务等所涉及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限于计算机科学,还需要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才能完成,它是在工程应用中形成的一门学科,该学科的应用领域已经深入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从所需知识、技能的广泛性还是其应用的广泛性,其他工程类专业都无法比拟。因此,完成软件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认证,且以此为依托,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对培养符合国际化人才标准的要求提供强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软件工程教育改革、密切软件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加速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二、明确定位,合理制定培养目标与毕业能力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能力要求是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设置的依据[4],因此,在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优化之前,必修根据工程教育软件专业认证的标准和专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能力要求。
根据学校的定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工程化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绳,结合企业需求和专业特点,细化工程化软件工程专业能力培养目标。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软件工程理论与应用知识,基本具备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及设计相应软件系统的能力,具有团队分析和良好沟通能力等基本职业素质,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产品开发、应用、测试、运维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型应用人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成果导向[5],标准明确提出了毕业生所要达到的12项能力要求,根据培养目标及认证标准,确定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所能达到的能力。(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软件系统,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5)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用于分析设计与实现,并进行合理评价;(6)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7)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8)能够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9)在解决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10)能够就软件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在与软件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12、具有自主學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软件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三、课程体系构建
1.以毕业能力为导向,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从学时到内容都有具体而详尽的说明。以此为契机,梳理软件工程专业现有课程,并进行整合和增删,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优化,突出以能力成长为主线,融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为一体,以专业基础与专业能力为核心,注重行业应用能力的系统化训练。结合我校优势学科,按课程群设置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基础-核心-方向”三大块课程群和若干小型支撑课程群,基础课程群主要由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基础课程组成;核心课程群主要包括软件设计、软件测试、软件体系结构、软件交互设计等课程;方向课程群由web应用开发课程群、云计算及应用课程群和大数据课程群等小型支撑课程群组成,方向课程群根据社会的需求及软件行业的发展要求进行动态调整,学生就业定位明确,在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规格的同时,体现个性化、多样性、复合型人才培养。面向实际应用需求,拓展学科发展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就业方向和发展前景。
设计课程体系时,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认真考虑企业技术领域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时,根据具体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分解和重组本专业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培养的岗位适应性和针对性。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搭建分层次、多模块,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认证标准非常重视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我校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拓展环节、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组成。其中,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的设置从低到高按照课程开设学期进行,实训项目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按专业方向模块进行,从大二开始,分阶段进行,共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为校内的小项目实训和专业技能项目实训,第三个阶段在校外校企合作基地进行,专业拓展环节是专业应用平台的延续和升华,主要依托教师各类科研项目,同时兼顾各种创新和竞赛项目展开,毕业设计环节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立足于课程又与企业深入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取了知识,还有了实际的锻炼机会,对于学生就业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总结
课程体系建设是推进工程教育认证的关键。在构建过程中,要以毕业要求为中心,进行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优化课程体系,改革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要素。“重基础,强实践”,切实抓好结果导向的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课程体系的建设要紧跟专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使培养的学生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秀英,王海滨,姜广峰.以专业认证标准为指导,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51-54.
[2]吴悠,林小云,胡光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239-241.
[3]胡雪,夏博,葛云等.基于“工科教育专业认证”构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J].教育现代化,2018,(11):143-146.
[4]肖桃李,杜国锋,赵航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20):19-22.
[5]陈平.专业认证理念推进功课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1):42-44.
作者简介:黄镇谨(1975-)男,壮族,广西武鸣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項目(2017JGB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