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12简韦华琦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361000
简韦华琦(厦门第六中学,福建厦门 361000)
绘本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也是近年来逐渐热门的教育书籍,它集连贯性的图画、简洁的文字、精美的整体设计于一体,其内容主要包含四大主题“爱”“童趣、快乐和游戏”“成长”以及“环境和自然”,这些主题都有助于学生拥有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笔者积多年的教学实践,拟结合具体案例,从呈现形式、学习活动、价值选择和后续发展四个维度谈谈绘本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运用的基本要求。
一、虽“稚”却有“智”
有人说,绘本很幼稚,一些图,一些文,十分钟左右就可以读完。有人说,绘本好难懂,一些图,一些文,但其中的道理好深刻。看起来简单幼稚的图画却有着无穷的深意,或者说,小故事彰显大道理。
有同行问:初中还能用绘本吗?初中强调逻辑思维培养,用绘本是否会降低思维品质?初中生需要培养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论证能力,但抽象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优质素材,绘本活化了生硬的文字和图画,以更加可感知的形式走进学生的世界,与学生的成长特点、思维特点以及兴趣爱好相适应。绘本是“有智慧的书”,它是传递思想的承载物,具有教育意义。因此,以绘本为载体,更有助于思维的培养。
案例绘本:《小猪变形记》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己”的第一框“认识自己”,推荐使用绘本《小猪变形记》。绘本的主角是一只小猪,它装扮成长颈鹿、斑马、大象、袋鼠、鹦鹉等动物,但都没有找到快乐,最后发现,做自己最幸福。
设问如下:
(1)小猪曾努力想变成什么动物?小猪装扮成其他动物后分别发生了什么?生活中像“小猪”一样的人,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哪些麻烦?
(2)当小猪跟斑马说“我是一只长颈鹿”时,斑马如何回答?如何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3)从斑马、大象、鹦鹉等动物的评价中,你发现了什么?对你有何启示?
(4)小猪为什么做自己最开心?
学生通过对绘本的解读、课堂思考与对话,明白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懂得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
在以上问题的基础上,增加设问如下:
(5)小猪羡慕别人有错吗?小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有错吗?请发挥你的想象,帮助小猪变得更好。
“己心之悟,最是至深。”知识的习得和增长,总是学习主体在旧问题的解决与新问题的产生过程中实现的。一堂好课,不仅要有好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更要有好的问题来启迪学生,在绘本提供的趣味情境中,充分融入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认知水平等要素,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接近问题的本质。上述设问,前四问侧重于旧问题的解决,后一问侧重于新问题的产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高品质思维。由是观之,在呈现形式上,一连串由预设到生成的“追问”成了绘本教学中引发高阶思维的推进器。
二、有“智”且有“致”
绘本是有智慧的书,更是雅致、精致的书。从绘画风格来看,有铅笔画、水墨画,有摄影,有手工,还有多种绘画风格相结合;从呈现形式看,绘本有平面的,有立体的。绘本,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阅读愉悦的舞台。小图画绘出大雅致,无论年龄大小,多数读者总是能从绘本中获得快乐。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素养虽然没有出台,但已“风骨可鉴”,笔者认为“价值认同、健康生活、道德养成、法治精神、公民意识”等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同样要注重“有形、有根、有神、有魂、有趣”这“五味”俱全的学习过程。
案例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
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课“揭开情绪的面纱”第一框“青春的情绪”,推荐使用立体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讲述情绪的种类和特点。绘本通过黄色的小怪兽沐浴阳光的画面表达快乐,通过蓝色的小怪兽表达忧伤,通过红色的火球小怪兽表达愤怒,通过黑色森林里的小怪兽表达害怕,通过绿色的小怪兽表达平静。师生在阅读的同时,领略绘本设计之美。绘本以小怪兽这一角色设计为线索,给人独特又深刻的印象。每一幅画面都充满吸引力,从认知色彩的趣味性,到角色造型的可爱性,都非常符合学生的视觉与审美。
结合小怪兽的情绪变化,教师引导学生畅想人的情绪“五形”,归纳人的情绪“五形”,提问并小结:请回顾绘本里出现了哪些情绪?这些情绪分别有什么特点?怎样珍爱青春,做情绪的主人?
这堂课的学习过程,重在以绘本“五色”之形激发道德与法治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源,引导学生从不同环节、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方式去体会情绪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了解情绪的特点,从而调控情绪,做好情绪的主人。关注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活动不仅要有“错落有致”的“形”,还要有像红线一样的“神”,形可以散,但神不能散。这正如好的绘本不仅有美好的情怀,更能在阅读中释放内在的想象力与感染力。
由此可见,在学习活动中,通过“阅读—畅想—交流”这样一个过程,道德与法治课堂引入绘本,其学习的秘密就在于让学生从绘本故事中体验、寻找、发现,最终与美相遇,体会绘本的文化意蕴。
三、有“致”且可“治”
河合隼雄认为,“绘本是与人类心灵的联系最为深入的”。绘本蕴含多种教育主题,如生命教育、生活习惯、品格培养、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社会行为、科学普及、智力开发等,它是学生精神成长的营养大餐。绘本的特质还在于它“给心开了处方”,是可治愈心灵的书,或者说,小关怀沉淀大力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要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温度、有温情,我们就必须帮助孩子学好“做人”“做事”这两大学问,绘本故事的四大主题可帮助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公共人,使得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立意高远、韵味深长。
案例绘本:《小伤疤》
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珍视生命”的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推荐使用绘本《小伤疤》。绘本多处使用了留白与充满情感的红色主调,文字与绘图表达细腻。绘本以诗意、温柔的笔法描绘了一个失去母亲的小男孩,令人感受到满满的复杂情绪。亲人的离去,会给孩子的心灵留下怎样的伤疤?
初一学生的情感易受感染和影响,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情感投射到故事中的主人公身上去,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增强思想认识,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来营造教育情境。
设问如下:
(1)母亲的离去对小男孩来说是什么样的感受?有哪些画面或语句的描写?
(2)小男孩该如何表达这时的情绪?(3)如何帮小男孩抚平心理的伤疤?
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伤口”,结出各种各样的“伤疤”。绘本每一幅图片的主体都是孩子,从孩子的视角来描述故事。笔者期望通过使用贴近学生心理的绘本引发学生共鸣,让学生能够认同绘本故事表达的思想,从而激发情感体验。这能使有相同经历的孩子精神上得到安慰。由此看来,在价值选择上,学会在绘本教学中发掘、沉淀学生生命的力量显得尤为重要。
四、可“治”仍需“植”
绘本的题材非常广泛,既有国外引进的,又有国内原创的,既有真人真事或者以民间故事为内容的,又有基于生活经验想象创造出来的。绘本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理念,是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这就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超越知识,植根生活、服务社会,或者说,小课堂植根于大生活。
案例绘本:《石头汤》
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二框“在社会中成长”,推荐使用绘本《石头汤》。《石头汤》讲述三个和尚来到一个小村庄,但他们却发现家家
户户都门窗紧闭,没人理睬他们。于是他们巧妙利用石头煮汤,让一个个村民都自愿参与进来。随着情节的展开,原先心肠坚硬的村民体会了合作分享,收获快乐和幸福。
学生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有一定的倾向性。绘本中的形象或者正义,或者邪恶,或者勇敢,或者怯懦,或者聪明,或者愚蠢,对此,我们可以源于绘本,又高于绘本,引导学生从这些一正一反的形象比较中加深对真、善、美的理解,以绘本教学“一本多用”的这一优势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可想而知,在后续发展上,绘本教学有广阔的学科运用前景。我们可以打破“思维定势”,使绘本教学“一本多用”。
总之,绘本作为一种新型的课程资源,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它浅显易懂的图文和深刻的主题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需求,同时也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小资源激活大课堂,小绘本滋养大胸怀”,期待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