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与高职护理实习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2019-06-12景兴科王毓敏冯文珍
景兴科,景 钰,曾 莉,王毓敏,冯文珍
(1.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6; 3.宝鸡亚太专修学院,陕西 宝鸡 721000)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职护理专业开设院校、招生人数和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实习、就业压力的逐年攀升,高职护理学生以易就业替代兴趣爱好,职业规划意识淡薄,对护理职业和岗位性质缺乏理解和认知,专业情感稳定性差[1],致使这一群体职业倦怠现象频发[2],心理健康问题突出[3]。社会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同时通过人格、认知和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对个体心理健康起到间接的缓冲作用[5]。现就社会支持对高职护理实习生(以下简称护生)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为改善护生职业倦怠状况、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育才专修学院和宝鸡亚太专修学院2013级实习生中随机抽取635名护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35份(男305份,女330份),有效率为93.1%。纳入标准:①实习满10个月;②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调查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护理职业相关因素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项目包括:①一般状况;②职业偏见;③没有发展前途;④得不到认可尊重和理解;⑤就业形式乐观;⑥工作环境氛围好;⑦尊从父母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等,以选择题作答。其中,②、③、④和⑦项作肯定回答为负性职业因素,问卷经测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2.2 职业倦怠测量
用国内学者李超平修订的(MBI-GS)中文版,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反向计分)3个维度15个条目,采用0~6评分,3分以下表示职业倦怠较低,3~5分表示职业倦怠比较严重,5分以上表示职业倦怠非常严重[6]。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越高,个人成就感低落得分越低,表示职业倦怠程度越重,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30。
1.2.3 社会支持评定
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由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一般认为总分≤20为获得社会支持较少,21~30为具有一般社会支持度,31~40为具有满意的社会支持度[7],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96。
1.2.4 心理健康状况评定
用中文版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1~5级计分,因子分≥2分可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因子分≥3分可能存在中度及以上心里问题[8],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954.以上测定均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调查、指导患者填写问卷。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 3.1录入数据,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实习护生职业相关因素检出率(%)比较用χ2检验,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各维度经方差齐性和正态检验后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对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职业倦怠、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职业相关因素
男护生负性职业因素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护生(χ2=4.543~13.568,P值均<0.05);认为就业形式乐观、工作环境氛围好的男护生人数明显低于女护生人数(χ2=4.063~24.561,P值均<0.05),见表1。
表1 男女实习护生职业相关因素检出率比较 %
注:*P<0.05,**P<0.01,***P<0.001
2.2 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
男女护生社会支持得分较低,其中男护生为(29.93±3.13)分,女护生为(31.08±1.50),且男护生社会支持低于女护生(t=5.828,P<0.001),除客观支持外,支持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女护生(t=2.653~3.654,P值均<0.01);男护生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得分高于女护生(t=3.949,7.613,P<0.01),成就感低落得分低于女护生(t=-4.884,P<0.01),见表2。
表2 男女实习护生社会支持、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比较
注:*P<0.05,**P<0.01,***P<0.001
2.3 护生心理健康水平
男护生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焦虑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检出率分别为11.4%、5.6%、8.4%,女护生各因子中度以上未检出。男护生在焦虑、敌对和偏执得分高于女护生(t=2.466~5.323,P值均<0.05),男护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四因子得分高于2009年全国大学生常模[9](t=2.542~3.705,P值均<0.05),躯体化和强迫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t=-6.064、-6.702,P值均<0.001),见表3。
2.4 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的相关性
实习护生社会支持除主观支持外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0.439~-0.231,P值均<0.05)。其中对男护生SCL-90高于常模的4个四因子分与社会支持再做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四因子分均呈负相关(r=-0.513~-0.251,P值均<0.05),见表4。
2.5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
进一步分别以职业倦怠、心理健康为因变量,以年龄、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家庭年收入和父母职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方式见表5,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独生子女、生源地和家庭年收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6。
表3 实习护生SCL—90因子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比较
注:*P<0.05,**P<0.01,***P<0.001
表4 实习护生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及心理健康部分维度的相关分析 r
注:*P<0.05,**P<0.01,***P<0.001
表5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自变量赋值方式
注:父母职业不同者以父亲职业为依据。
表6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n=635)
注:职业倦怠:R2=0.238,F=18.632;心理健康:R2=0.318,F=22.667;P=0.000
3 讨论
3.1 实习男护生负性职业因素检出率高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目前我国正面临慢性病的失控和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挑战。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内容、服务范畴的扩大,医疗、养老等行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由于男护士在ICU、手术室、骨科、急诊科、精神科等岗位胜任力较强及其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潜在优势,近年来医院招聘男护士力度明显加大[10],男护士就业前景明显攀升。另一方面,护理职业生活不规律,经常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尤其是男护士[10]。
调查显示,实习男护生负性职业因素(存在职业偏见、没有发展前途、得不到认可尊重和理解、尊从父母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等)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护生,就业乐观和工作环境好低于女护生。这与徐肇雄等人[11]研究一致。这可能是因为社会大众对护士根深蒂固的印象是女性温柔细心的照顾,给本无性别差异的护理职业贴上了女性标签,大多数男护生迫于家庭和就业压力而遵从父母意愿,毕业就能工作可改善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而选择护理专业。加之报考前缺乏自身职业规划,对护理岗位只有感性了解,缺乏理性体验。进入实习岗位,发现实际岗位现状与自身期望、兴趣爱好差距甚远,对职业充满困惑和迷惘,缺乏职业兴趣和热情。由于社会偏见的减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需要较长时间,因此学校教育和护理管理者就职业价值观、职业认同感、行业职业发展需求、社会分工及男护士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对护理职业发展的优势等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和宣传支持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3.2 男女护生社会支持低,职业倦怠发生率高,男护生尤为严重
调查显示,男女护生社会支持总分均低于常模,男护生社会支持低于女护生,这与陈思梦等人[12]研究一致。分析原因,实习护生从学校进入医院时间短,又缺乏工作经历和经验,广泛的支持网络和人际交流很难在短期建立起来,加之护理操作不熟练,机械生硬,患者对护生医疗操作存在排斥、疏远,尊敬和认可度低,社会支持差。男护生社会支持低于女护生源于男护士自身的职业偏见(如职业含金量不高,从属于医生,被动的工作等)以及传统观念(女性擅长琐碎的生活护理、侍候人等)和性别文化(女性化职业形象)的影响等。
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高,男护生职业倦怠现象明显高于女护生,这与岳玲梅等人[13]研究一致。原因与护理职业与医生相比薪资低、强度高、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缺乏信任有关,加之医患关系紧张,导致职业倦怠发生率高。而男护生大多缺乏职业兴趣和热情,不受人们的认可和尊重。实习生工作范畴模糊,男护生在医院实习期间更易被各科室临时抽调当成苦力劳动力使用,经常超负荷工作,并没有其他行业所具有的实习工资或报酬补助等因素[11]。因此,应注重对护生进行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情感培养,加强对男护生进行职业观念、护理理念教育和就业指导,树立男护生自身高尚的职业价值观。实习男护生应体验到自己在精力、体力、逻辑思维、处事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及其在急症、重症监护室、精神科等科室里不可替代的价值。
3.3 实习男护生心理健康水平差
男护生心理健康问题高于女护生和常模,尤其在焦虑、敌对和偏执因子上,这与王凯等人[14]研究类似。原因除与社会大环境对护理职业的认知偏差有关外,实习男护生自身实习压力大、工作环境封闭,在人际交往中感到难堪、不自在,对逆境的适应力、耐力较弱,病人及家属认可度低,自卑感较强,对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调节能力弱有关。针对此类问题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关口前移,从高职护生入学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辅导员、任课教师等就应将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职业荣誉感、职业获益感融为一体,将心理健康咨询与健全人格培养贯穿教学全程,对护理专业男生要进行心理行为训练;实习医院护理管理者、医生、带教护士要针对每位男护生性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能力、兴趣和爱好等知人善用,营造宽松、愉悦、团结、奋进的工作氛围,给男护生以更多精神支持和心理鼓励,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实习护生也应主动加强与带教老师、病人及家属的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合作精神,增强抗挫力。
3.4 实习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及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均呈负相关
相关分析显示,实习护生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及与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4个因子均呈负相关,这与舒显竹等人[15]、熊秀娥等人[5]研究一致。分析原因,社会支持可以帮助护生重拾个体资源和网络资源,扩展信息和情感支持力度,减轻心理压力,缓解职业倦怠[16]。
社会支持的缺乏使实习护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封闭自我,人际关系淡漠。抑郁程度高的人在人际交往方面往往存在缺陷,获得的客观支持较少,看事物更消极,感受到的社会支持远少于实际支持,这也会使实习护生感受到的压力相对变大,压力持续的时间变长,焦虑程度自然增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水平低的实习护生交际圈也小,获取的支持更有限。因此应全方位改善和加强对实习护生的社会支持,培养其良好的应对技巧,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有效地应对应激事件,调节情绪,保持身心健康。
3.5 实习护生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显示,有生源地和家庭收入2个因素进入方程,从解释量来看,家庭收入对职业倦怠预测力最大,生源地与职业倦怠存在密切关系。家庭年收入偏低是影响职业倦怠的重要变量,农村生源和职业倦怠密切相关。这可能与他们普遍存在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源匮乏,家庭经济负担重,就业压力更大有关;影响心理健康有独生子女和生源地2个因素进入方程,从解释量来看,独生子女对心理健康预测力最大,农村生源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生源心理问题较多,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前者可能是农村学生来到城市上大学,环境的巨大变化冲击着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加之自卑感较强,心理上要承受更多负担等。后者主要是独生子女大多数来自城市,见识多,生活优越,心理健康水平好于非独生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