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烟叶分切打叶复烤应用研究

2019-06-11欧明毅吴有祥杨洋马坤潘俊闽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分切烟叶

欧明毅 吴有祥 杨洋 马坤 潘俊闽

摘要:为拓宽烟叶原料使用范围,提高卷烟原料的使用价值,通过在打叶复烤线对烟叶进行叶基和叶身段分切后单独加工,并与全叶加工作对比,分析加工后烟叶的加工质量指标、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结果表明,叶身分切后加工可有效降低叶中含梗率、提高成品大中片率;叶基化学成分与叶身和全叶存在一定差异,叶身分切后加工的片烟烟碱含量较全叶略低;叶身分切后加工的烟叶感官质量较全叶和叶基好。

关键词:烟叶;分切;打叶复烤

中图分类号:TS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1-0066-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1.01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Tobacco Slitting in Threshing and Redrying

OU Ming-yi,WU You-xiang,YANG Yang,MA Kun,PAN Jun-min

(Technology Center,China Tobacco Guizhou Industrial Co.,Ltd.,Guiyang 55000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broaden the use of the tobacco leaf raw material, and to increase the use value of cigarette raw material, based on the threshing and redrying line leaf base and leaf body section cutting alone after the processing of tobacco, and compared with the whole leaf, the processing quality index,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sensory quality of processed tobacco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eaf cutting processing ele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ate of stem and yield and rate of leaf containing.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i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eaf base and leaf blade and leaf, leaf cutting processing identity tobacco nicotine content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whole leaf. The leaf quality after leaf process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whole leaves and leaf base.

Key words: tobacco; slitting; threshing and redrying

同一片煙叶的不同叶段不仅存在外观质量差异,且各种生物化学组成和含量也有明显的差异[1-8],为提高烟叶可用性,拓宽烟叶原料的使用范围,近年来在打叶复烤环节对同一烟叶不同叶段分切后分别进行加工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复烤企业和工业企业的关注,也开展了一些基础性的研究工作[9-12],但大部分是停留在实验室的研究阶段,对于直接在打叶复烤线开展烟叶分切技术的应用研究报道较少。

为此,本研究针对烟叶2个不同部位(叶基和叶身)的质量差异和打叶特性,在打叶复烤线上对叶身部分和叶基部分分切后单独加工、单独包装,并与传统全叶打叶复烤对比,分别测定其加工质量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指标,并进行感官评吸鉴定,研究分切打叶加工的可行性,以期为打叶复烤精细化加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6年福建三明C3F、C4F、X2F等级烟叶,烤烟品种为K326和CB-1,其中A1和A2、B1和B2、C1和C2分别为同一等级烟叶,具体等级数量和加工方式见表1。

1.2  方法

试验在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技改后的新打叶复烤线进行。

第1种为全叶加工工艺(简称全叶加工),工艺流程: 人工铺叶摆把→进入高架库→一次润叶→杂物挑选→二次润叶→叶梗分离→复烤→成包,按照贵州中烟加工工艺参数设置。

第2种为叶基分离加工工艺(简称分离加工),工艺流程:人工铺叶摆把→切叶基(叶基部为20~25 cm)→将烟叶叶基与叶身分离→叶身部分进入高架库→进入主线加工复烤,按照贵州中烟加工工艺参数设置。

叶基部分单独包装,在打叶复烤线上分别进行打叶复烤。

1.3  检测指标

加工质量指标:成品叶含梗率、成品大中片率、成品出片率等按照行业标准检测;常规化学成分检测每个等级每100箱成品取一个样品,采用AntarisⅡ近红外仪器检测;感官质量评吸由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依据YC/T 138—1998进行鉴定。

1.4  数据分析

数据采用Excel 2003、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烟叶分切产出分析

将每个等级烟叶在铺叶摆把台使用人工摆把,在铺叶皮带上划定的标线整齐摆放进入铺叶解把机切基,叶身部分进入主输送皮带进入原烟高架库,叶基部分进入分流皮带单独储存包装,分切结果见表2。从表2可看出,A1烟叶分切叶身部分为103 163.0 kg,产出比例为68.40%,叶基部分为47 669.0 kg,产出比例为31.60%;B1烟叶分切叶身部分为111 242.5 kg,产出比例为74.16%,叶基部分为38 757.5 kg,产出比例为25.84%;C1烟叶分切叶身部分为108 397.5 kg,产出比例为70.87%,叶基部分为44 557.5 kg,产出比例为29.13%;D1烟叶分切叶身部分为92 485.0 kg,产出比例为67.70%,叶基部分为44 122.0 kg,产出比例为32.30%;从不同品种看,CB-1品种的叶身产出比例较K326高。

2.2  两种加工方式加工质量指标对比

从表3两种加工方式加工质量指标可以看出,不同加工叶段原烟含梗率不同,其中叶身段含梗率较低,其变化范围在17.65%~19.57%,叶基段较高,其变化范围在54.10%~71.96%,全叶含梗率变化范围在25.63%~34.29%;从两个品种的原烟含梗率比较看,CB-1品种的含梗率整体低于K326,导致CB-1的成品出片率高于K326。从成品烟碱CV值比较看,两种加工方式的成品烟碱CV值均小于3.50%,均质化加工质量整体控制较好,不同加工叶段成品烟碱CV值略有差异,其中叶基成品烟碱CV值变化范围在2.12%~3.27%,叶身成品烟碱CV值变化范围在1.86%~3.12%,全叶成品烟碱CV值变化范围在1.71%~2.19%,整体来看,全叶成品烟碱CV值略好于分切加工。从成品水分CV值看,两种加工方式的成品水分CV值除A1叶基超过2.50%,其余均控制在2.50%以内;不同加工叶段成品水分CV值略有差异,其中叶基成品水分CV值变化范围在1.86%~2.51%,叶身成品水分CV值变化范围在1.42%~2.01%,全叶成品水分CV值变化范围在1.85%~2.01%,整体来看,叶基的成品水分稳定性较叶身和全叶的成品略差。从成品叶含梗率看,叶身和叶基成品叶含梗率基本一致,全叶成品含梗率较叶身和叶基略高。从成品大中片率看,两种加工方式的成品大中片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身成品大中片率总体高于叶基和全叶,叶基大中片率最低。从成品出片率看,叶身成品出片率高于叶基和全叶,叶基出片率最低,从叶身和叶基折合的成品出片率看,两种加工方式的成品出片率差异较小,说明分离加工方式不会对成品出片率造成影响。

2.3  两种加工方式的化学成分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加工叶段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身和全叶加工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差异不明显,各等级烟叶叶身和全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高于叶基;两个品种比较看,CB-1品种两种糖含量总体高于K326。从烟碱含量看,不同加工叶段烟碱含量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叶基烟碱含量整体低于叶身和全叶,全叶烟碱含量较叶身略高。从总氮含量看,不同加工叶段总氮含量差异不明显,除D1模块外,叶身总氮含量略低于叶基。从氯和钾含量看,不同加工叶段氯和钾含量略有差异,主要是叶身、全叶氯和钾含量整体表现出比叶基略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明显。从糖碱比看,不同加工叶段糖碱比不同模块表现出不同差异,但其中叶身与全叶差异明显。

2.4  两种加工方式的感官质量比较

对两种加工方式的烟叶进行了感官质量比较,评吸结果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加工叶段的感官质量有一定差异,其中总分最高的是叶身,其次是全叶,最低的是叶基;从单项指标看,叶身较全叶感官质量上有一定提升,特别是香气质和吃味指标上,杂气和刺激性指标略有提升,叶基的香气质、香气量、吃味、杂气、刺激性与叶身和全叶差异较大,其杂气中生青气、青杂气较重。从不同部位看,下部叶模块D1的叶身感官质量均较中部烟叶的叶基略好。

3  小结与讨论

在福建省三明金叶复烤有限公司技改后的新打叶复烤线进行分切加工实践,通过分切加工和全叶加工烟叶的加工质量指标、化学成分、感官质量作比较,为进一步利用好技改后的打叶复烤新线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以满足卷烟工业企业对原料加工质量的需求。

通过分析叶身、叶基和全叶的加工质量指标表明,均质化加工质量整体控制较好,这与来料的稳定性和加工设备的可靠性分不开;从原烟含梗率比較看,CB-1品种的含梗率整体低于K326,导致CB-1的成品出片率高于K326;从成品水分CV值看,叶基的成品水分稳定性较叶身和全叶的成品略差,可能与叶基部分的叶片结构和加工工艺参数设置有一定关系;从成品叶含梗率看,叶身和叶基成品叶含梗率基本一致,全叶成品含梗率较叶身和叶基略高,表明分切加工可有效降低成品含梗率;从成品出片率看,叶身成品出片率高于叶基和全叶,叶基成品出片率最低;从叶身和叶基折合的成品出片率看,两种加工方式的成品出片率差异较小,说明分离加工方式不会对成品出片率造成影响。

不同分切叶段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叶身和全叶总糖和还原糖均高于叶基,叶身和全叶烟碱含量整体高于叶基,叶身、全叶氯和钾含量整体表现出比叶基略低的趋势,这一结果与符再德等[8]研究的结果一致。

不同分切叶段的感官质量存在差异,通过分切后的叶基和叶身单独加工,可有效提高低等级的感官质量,以满足中高档卷烟对高品质原料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烟叶在加工环节的附加值,降低烟叶使用成本;分切后的叶基段可掺入较低等级加工,对于与何种等级掺兑,掺兑比例多少,对于模块的打叶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由于叶身与全叶和叶基在理化指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打叶复烤工艺参数优化上可做进一步研究,在后续的烟叶醇化质量变化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建安,刘国顺,申洪涛,等.烤烟调制后单叶中4种常规化学成分的区域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7):418-422.

[2] 颜克亮,武  怡,曾晓鹰,等.“三段式”分切烟叶醇化品质差异性比较与分析[J].中国烟草科学,2011,32(4):23-27.

[3] 王根发,梁  娅,张书伟,等.浓香型烟叶分切区位钾含量的变化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6):1-4.

[4] 郑宏斌,刘江豫,杜阅光,等.浓香型烟叶分切不同段位质量变化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16):3824-3827.

[5] 祁  林,陈  伟,王  政,等.浓香型烟叶不同分切区位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J].烟草科技,2014(1):53-55,76.

[6] 陈  伟,张  玉,王根发,等.浓香型烟叶分切烟片的综合质量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8(5):26-29.

[7] 杨晨龙.初烤烟叶叶片化学成分分布规律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3.

[8] 符再德,张其龙,张  晖,等.张家界桑植浓香型烤烟烟叶分切研究[J].烟草科技,2012(5):51-55.

[9] 张忠峰,张世成,齐海涛.分切打叶工艺设备的研究与应用[J]. 烟草科技,2011(6):16-19.

[10] 王晓耕,江家洪,冉  宁,等.烟叶分切工艺在打叶复烤生产中的应用[J].烟草科技,2005(2):3-4,40.

[11] 陈  伟,杨树林,田海英,等.基于致香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的烟叶分切方法[J].广州化工,2016,44(23):89-91,112.

[12] 张  晖,邓昌建,张其龙,等.打叶复烤烟叶分切加工设备设计与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0):283-284,287.

猜你喜欢

分切烟叶
北京格贝而分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格贝而分切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皱缩特性的烟叶聚类分析研究
橡胶产品成型所用胶带料的成型设备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亚赛利与金红叶签约3台T-200S分切复卷机
关于新形势下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烟叶主要真菌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碳纤维预浸料自动分切复卷系统设计与研究
一种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平滑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