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玮的“叛教者”看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的基督教信仰
2019-06-11张林
摘 要:施玮的新作《叛教者》是一部描写基督教灵的文学的作品。与许多现当代作家的写作不同的是,她笔下的人物穿越了温饱,爱情等现实诉求,直指灵魂信仰的层面。《叛教者》塑造的主人公李夜声、徐闻音、李如是都是有着教徒身份的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政治风起云涌和社会动荡的年代,经历了从基督教的信仰到背叛,最后又回归基督教信仰的心路历程。
关键词:施玮;《叛教者》;基督教信仰;知识分子
作者简介:张林(1993-),女,汉族,江西新余人,南昌大学人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学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2-0-01
基督教自唐代传入中国,就引起了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关注。唐元时期景教、也里可温在华的译经传道活动,也离不开士大夫的参与。明清之际,中国士大夫与基督教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对当时以耶稣会士为主的天主教传教士的认识和态度上。他们对基督教的态度有认同,有排斥也有持西学中源之见的。五四运动高举“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高呼“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当时的知识分子把反对基督教作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内容。北京大学教授蔡元培都曾提出要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说法,可见知识分子对宗教的误解之深。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旗帜下,曾有过大大小小的反基督教运动。《叛教者》所表现的,正是1955年到1956年在上海进行的宗教肃反运动,在反帝爱国的运动的大背景下,他们大面积地逮捕“反革命集团”,造成了一场又一场知识分子宗教悲剧的故事。这场悲剧发人深省,也引发人们对于信教知识分子人生命运的思考。
上面已经提到,近代知识分子受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影响,对基督教这种“洋教”有抵触情绪和偏见。但是一旦消除了这种偏见,他们的宗教信仰又体现出与普通信众截然不同的特点。下面,我将以《叛教者》中的主人公李夜声为例,找出并且分析这种特点。
第一,宗教都是具有灵性的,基督教当然也不例外。知识分子对这种灵性的领悟要高于普通信众。李夜声是一名有魄力且胸怀宽广的传道人,同时亦是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他熟读《圣经》,主张脱离西方教会,建立中国本土教会。他的神学思想可归纳为“不分宗派,一个地区一个教会,不设牧师,教牧同工自食其力,信徒自己擘饼、施洗,达到灵里合一。”他主张中国的基督徒应该回到《圣经》上,来建立我们自己的神学,而不是全盘接受西方的教会传统。秉承着这一理念,他引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基督徒,创建出称为聚会所的中国教会模式。小说中提到最多的是哈同路文德里的聚会处,李夜声和他的同人们在这里演讲、传道,兄弟姊妹在这里受洗,举行擘饼聚会。他编写的《属灵人》也成为解释解释基督教教义的“神书”。这种对于基督教的领悟,与他的知识分子身份不无关系。同时,李夜声的基督教信仰也不仅仅是停留在世俗的层面。他开办药厂是为了解决广大信众的生计问题。他始终是为了传播基督教四处奔走,为主献身。在《叛教者》中有这样一段话:“李夜声自己一路走来,深知在今天的中国传播基督教是很艰难的,中国人仿佛天生就是守财奴,把钱看得比命重,即便是信了上帝,也总是最好握紧自己手中的钱财,仿佛信仰的人生比不信的人多了一重保险。”普通大众大多把宗教信仰当成一种保险,带有很强的功利成分。李夜声是时刻都想要把自己献给上帝的,他不图物质的享受。在教会创办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开办化工厂。他的信仰具有灵的深度。而时刻钻研圣经,聆听神的教诲也让他少了世俗的纷扰,多了几分信仰的纯粹。
第二,宗教的教义将知识分子的灵魂和道德联系起来,使灵魂和道德发生共鸣。基督教教义与中国古代的道德伦理思想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陀斯托耶夫斯基曾说过“没有上帝,任何行为都是合法的。”而中国古语有言:“顶头三尺有神灵。”对基督徒而言,无论是头顶上的星空,还是心中的道德法则,都同样蕴涵着令人敬畏的神性之光。他们把灵魂交给上帝,接受上帝的约束。而这种对神灵的敬畏,鞭策着信仰者待人处世时用道德自律作为行动的准则。《叛教者》中的李夜声时时用上帝的传教人的身份约束自己。在聚会处,他的表现可圈可点,得到了广大信徒的认同。文德里聚会出的人奉他为神,日日听他的教导。他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创立中国本土教会,为了广大信徒。他的行为得到了广大信徒的尊重。虽然这样的尊重有个人崇拜之嫌,但是也从侧面证明了李夜声为人处世的谨慎谦卑,以及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这些优秀品质都得益于他的教徒知识分子身份。
施玮的《叛教者》在描写基督教灵的文学的同时,也写出了一大批有基督教教徒身份的知识分子在特定年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徐闻音从青年时期的叛教到回归信仰,李夜声在监狱中催人泪下的忏悔都是当时知识分子生存体验和灵魂状态的真实写照。知识分子的教徒身份让他们遭遇了更多苦难。他们经历不同信仰的碰撞,生存和信仰的考验等等。但是在这些苦难之后,回顾自己的叛教经历,他们深深地向主忏悔并且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成为了上帝忠实的属灵人。作为知识分子教徒的他们重新审视中西文化,在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寻找一种理性和灵性的平衡。这种平衡是难能可贵的。他们不再以固有的思想模式和实用需求来理解基督教,而是注重宗教之间文化的对比,从而进行反思、关照和交流。
参考文献:
[1]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四上海生活·讀书·新知》[M].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3页。
[2]朱维铮主编.《基督教与近代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01、84页,79页。
[3]施玮.《叛教者》[M].Dixie W Publishing Corporation Montgomery,Alabama,USA,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