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指数位次与公众满意度排名差异分析
2019-06-11王艺璇陈慧莫欣竹
王艺璇 陈慧 莫欣竹
摘 要: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是继中国可继续发展战略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合,一方面点明了我国生产生态两头抓的建设路线,另一方面也表达了我国坚持走生态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我国《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一出,在坚决表达党中央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同时,也因绿色发展指数位次与公众满意度排名的差异在国内外引发广泛热议。
关键词:绿色发展指数;公众满意程度
为响应十九大号召,切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与中央组织部于2017年12月26日,联合发布了《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以下简称评价结果)。该公报首次公布了我国各省份、直辖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及其六个分类指数与公众满意程度的结果与排名。此报告一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造成极大的反响。
该公报的披露在很大层面上体现了我国政府对于绿色发展的重视程度,习总书记也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指数也将列入五年一次的生態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且考核结果将成为各省领导考核评价与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势必打破部分地方政府旧有的“唯GDP是从”的错误的发展观念,转向绿色生态建设,这对引导各级政府部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有极大的意义。
但是,在所公式的评价结果中,就绿色发展指数而言,北京、福建和浙江位列我国前三甲,而人们普遍印象中生态环境较好的宁夏、西藏和新疆却排在倒数;而就公众满意度而言,西藏、贵州和海南位列前三,河北省排名最低,而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北京,民众满意度排名仅为30。且其余各省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较为显著的还有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4的上海,公众满意度为23;青海绿色发展指数排名25,而公众满意度排名为6。由于绿色发展指数排名与公众满意度排名的巨大差异,广大人民群众对此评价结果持有较大的怀疑态度。
绿色发展指数是否真实科学?公众满意度调研又是否真实全面?
首先,就绿色发展指数而言,在国家统计局的高度重视下,不可否认其科学性与真实性。国家统计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年度评价工作,专设了绿色发展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广泛征求并吸取各方专家的意见,充分研究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数计算(实行)》。该绿色发展指数包含7个方面,56项评价指标。除公众满意程度单独评价分析外,余下的6方面,55项评价指标纳入绿色发展指数。综合而言,该绿色发展指数的设置全面均衡,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比性、性通行和实用性。而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也表示为规范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报送,国家统计局制定了《绿色发展统计报表制度(试行)》,为计算方法、统计口径等进行了规范,确保评价过程偶从数据收集、审核到确认、计算程序、评价结果的全过程,均有据可依,可追溯,可解释。由此可见绿色发展指数是具有科学性与真实性的。
再者,就公众满意度调查而言,调查结果又是否可信?据了解,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旨在全面调查公众对于生态环境的满意程度,重点关注与公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反映强烈的环节。调查对象为31个省及直辖市(不包含香港、澳门和台湾)18周岁以上的城市常住居民。而后以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的方式组织实施调查,要求最终调查结果在95%的置信度下,各省的公众满意度指标的抽象结果误差控制在3%以内。并且调查过程中,由各省(区、市)统计局进行异地调查,不执行本地调查,且任何两个省份之间不出现交叉调查的情况,以确保最终调查结果的独立性与真实性。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出具的抽样技术报告也指出,最终的公众满意度调查误差低于方案要求,抽样方案科学,估计量精度高,调查质量好,调查结果真实。由此观之,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是真实可靠的。
那么造成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度差别较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笔者有以下思考。
第一,公众满意度调查主要针对的是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而绿色发展指数则是针对一个地区绿色发展的整体的评估,由于两者调查分析范围不同于部分省市的“偏科”现象,公众满意度与绿色发展指数存在一定偏差。就长江三角洲而言,除去浙江省绿色发展指数和公众满意度差异较小外,江苏省与上海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类似的明显差异。以上海市为例进行分析,上海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第 4 ,而上海市公众满意度排名仅为23。其中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均位列前茅,而拉低排名的主要是环境质量指数和生态保护指数,分别排名24和28。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主要是华宁质量、生态保护和绿色生活指数,故而公众满意度偏低。但是,绿色发展指数展示的并不是一个城市主观的绿色环保的情况,而是综合的绿色发展的成果,即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情况。由此可见,两者的差异性存在一定程度的必然性。
第二,公众满意度评价具有主观性,并且评价标准也是因人而异的。譬如在长江三角洲的居民,因为长期受雾霾等环境问题的困扰,再加上作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居民要求难免较高,可能会因此而否定上海市所做出的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努力,也可能会因此导致整体评分偏低。由此可见,客观公正的公众满意度评价标准也应该建立。
第三,不可否认的是绿色发展指数存在一定缺陷。全国统一评价标准使结果可比性增强的同时,也忽视了地方发展差异不同。部分地方经济较为落后,此排名可能会打击部分地区积极性,且绿色发展指数将和干部任免直接挂钩,这对某些地区的领导也是一种打击,应当适当修改权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我们更应该有更多的包容心,也相信相关部门与研究人员会依据《2016年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建立更完善的绿色发展指数体系。
参考文献:
[1] 2016年四川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公报[J].四川省情,2018(05):12-13.
[2] 矢 靖.绿色发展指数引导重视“生态政绩”[N].中华工商时报,2017-12-28(003).
[3] 2016年各省份绿色发展指数发布[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7,37(12):73.
[4] 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绿色发展指数计算方法[N].中国信息报,2017-12-29(001).
[5] 李晓西.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研究[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2011)[C].: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