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林,切莫当成“聪明药”
2019-06-11徐昊
徐昊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件令人闹心的事:北京某高中女生成绩下滑,妈妈为她找到一种据说能提升学习成绩的“聪明药”。服药两个多月后,女孩在月考中考进班级前十,之后不久却开始掉发、失眠,甚至出现了服药上瘾的症状。
原来,女孩服用的并不是什么“聪明药”,而是主要成分为哌醋甲酯的利他林。它的学名叫盐酸哌甲酯,药物商品名称叫专注达。
这种药物最早是用来治疗多动症的,也可以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然而,它也可以让人长期保持兴奋状态,从而更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有人把这种感觉形容为突然大脑对事物的反应变得极其清晰、精准,似乎外界的时间都变慢了。
那么利他林的療效如何呢?更长时间的保持专注确实对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用,这也是该药治疗多动症的药理机制。但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变聪明”的关键并不在于提升专注力,而是判断力、想象力、理解力和计算力等。头脑清醒和变聪明说到底还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药物是否能改善学习能力,还是只给人造成一种变聪明的假象,目前还有争议。从长时间来看,大部分学者并不支持药物在这方面的作用。
更严重的问题是,利他林具有成瘾性。一个服用过的男孩曾这样描述:“一旦你初尝禁果,开始服用这类药物的时候,这事就变得不可收拾了,尤其是你还能拿到好成绩的时候。”他就是从一粒聪明药开始,慢慢变成两粒、三粒,然后开始追求更多的刺激,直到变成海洛因。
对于成年人来说,精神的成瘾性更加难以控制。如果不吃药物,他们会降低自我认知,感觉迟钝和困倦,原本可以胜任的工作,也变得难以完成了。同时,长期服用这些药物还有着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比如食欲减退、失眠、偶见腹痛、心动过速和过敏。保持“专注”的副作用,可能是变成一个神经质的“废人”。
利他林分子结构图。
还有一类“聪明药”是针对睡眠障碍的,也有人把它叫作“不夜神”,比如莫达非尼。其药理机制是一种选择性的、相对较弱、非典型的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它本身被用来治疗发作性睡病,可以让人长时间地保持清醒,不至于突然睡去。但对于正常人来说,不睡觉就能变聪明吗?实际上只是在透支自己的身体罢了。
在中国,利他林等药物属于受管制的一类精神药物。若想购买不仅需要找精神科医生开具处方证明,还要在药房报备身份信息,留下服药记录。但现实中仍有一些漏洞被别有用心的人盯上。
而在欧美,“聪明药”的管控并不严格。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在美国的被试青少年中,服用过1次以上“聪明药”的人达到30%。这类“聪明药”不仅仅便宜,而且四处都有获取渠道——向身边已有处方的朋友购买、通过非法的途径获得,或直接去找某些医生就可以拿到。
纵观全球,药物滥用、药物致瘾的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人类需要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但对身体无所不用其极的挖掘绝非好主意。“聪明药”并不会带来真正的聪明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