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古城(堡)的前尘往事
2019-06-11薛正昌
薛正昌
宁夏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特殊,留下了不少与军事相关的军事城堡,尤其是西夏、元明时期修筑的城堡,成为宁夏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分还尚且保存完好。《宁夏画报》2017年第2期刊载过专题《宁夏古城(堡)》,叙述了宁夏古城堡的修筑及其历史文化变迁。
为便于读者系统了解宁夏古城堡文化遗存,笔者实地考察并结合文献记载,又梳理撰写了部分城堡前世今生的风雨历程。在它们的身上,同样承载着不同时期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开城元代安西王府城遗址,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开城村,是元世祖忽必烈儿子忙哥剌受封安西王后,在六盘山修建的皇家王府建筑。遗址面积方圆2平方公里,自南向北布局,是宁夏乃至西北地区一处元代大型古城遗址。元代安西王府府城选在六盘山下的开城,是有诸多原因的,如政治的、军事的、自然地理等。元代国运短暂,安西王府的兴盛期也是数十年时间,由于地震等自然灾害,再加上皇权争斗所致,辉煌华丽的安西王府建筑早已烟消云散,留给后人的是一片废墟。2003年以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西王遗址进行了钻探与测绘,已初步勘定了安西王府宫城的规模,并发现了王府宫城大型中央宫殿夯土台基和宫城的角城形制,包括各类皇家建筑构件和装饰材料。总体上看,安西王府建筑面积大,规格级别高,是研究元代城池建筑及其规制的参照。
安西王府夏宫选址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第二年,即至元九年(1272年)冬,“封皇子忙哥剌为安西王,赐京兆为封地,驻兵六盘山。”至元十年(1273年),“诏安西王益封秦王,别赐金印,其府在长安者曰安西,在六盘者曰开城,皆为宫邸。”“王府冬居京兆,夏徙六盘山,岁以为常。”从此,在安西者为冬宫,在六盘山者为夏宫。
安西府城址选在开城,不是古人随意而为,它同样要考虑蒙元时期经营六盘山的历史背景,包括自然地理、生态环境与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先决条件。同时,还要考虑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首先,源于成吉思汗、忽必烈驻跸六盘山。元代六盘山安西王府的政治格局是在成吉思汗时期奠定的,这是安西王府选址的政治资源。成吉思汗避暑时建立的斡耳朵(警卫部队的营帐)就在开城,遗址在清代初年仍有保留。成吉思汗之后,太宗窝阔台、宪宗蒙哥、太祖忽必烈都先后驻跸六盘山,特别是忽必烈时期,六盘山已成为当时政治、军事的中枢,许多重大事件都是在六盘山议定的,包括重大宗教活动的进行。 六盘山在蒙元时期的特殊地位,是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奠定的。
其次,源于蒙古统治上层的特殊需要。伊朗人志费尼著《世界征服者史·合罕宫室和驻地》里,写到窝阔台的冬宫与夏宫时说:“当春之生命已达它的成熟期……这时他要返回他的夏季驻地……他要到一座他修筑在离城三里远一个山头上的小宫殿……他要在秋末抵达他的冬季驻地,这是他们冬季的开始。”实际上,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注意选取冬、夏有别的地方建立斡耳朵。忽必烈于中统四年(1263年)修建开平府为上都,至元九年(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正式确立了两都巡幸制度,还是考虑了冬夏行宫的问题。六盘山下开城安西王府城的修建,即与西安安西王府冬宫不远,又可体现安西王夏宫避暑所用,两府并开。实际上,与六盘山的军事地位和它的凉爽气候是联系在一起的。
第三,源于自然地理环境。忽必烈身边有精通天文地理和建筑设计的智人,如刘秉忠、商挺、李德辉等。安西王府修建,已是在元朝建国之后。传统文化里记载的关于建立都城和王府定制的内容,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代城址的选择,是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联系起来考察的。对于安西王府选址来说,这里西靠六盘山,是一处丘陵状的原地,有发源于六盘山下的清水河相绕,自然地理环境适宜王府选址。
第四,山水草场适宜于游牧民族生息。六盘山腹地,在古代就是气候湿润、水草丰茂、宜于畜牧的草场。成吉思汗的后人在这里修筑王城,作为统治上层来说,虽然已由马上民族变为定居民族,但游牧民族的习俗并没有淡去,六盘山下的大面积草场,也是他们看重的,包括湿润的气候。蒙古人需要“郊外宽敞有水草的地方”。
第五,便捷的交通资源。安西王府城所在的开城,是关中北出塞外的要道,也是汉唐时期连接关中与边地的萧关古道,更是古丝绸之路东段必经之地,无论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受其影响。“城加上交通线,就编织成文化之网。”因此,这里更是蒙古建国后重要的驿站中枢。
第六,提供了狩猎场所。蒙古游牧民族的习俗之一就是狩猎,元代的六盘山,动物种类多,有着充足的狩猎对象。安西府城所在的开城,与六盘山相依,开城一带也是水草丰茂、树木覆盖的丘陵地带,是狩猎的好去处。忽必烈修筑开平府城后,与大都有三条道路相通,其中一条道就是狩猎专用道。安西王府的选址,应该也考虑了狩猎场所的问题。
安西王府
依考古定位,安西王府城遗址范围南北长约3500米,东西宽500~1000米,方圆2平方多公里,是元代大型宫殿建筑群遗址。考古清理界定,遗址面积广大,遗址类型多样,散见文物遗存丰富,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王府建筑体系。按照考古表述,有窑址、城址、宫殿、御苑及普通居址和墓葬区等。王府遗址散布着砖、瓦、石质造型及其各色琉璃装饰建筑构件。
王府城址由主城和瓮城两部分构成。主城墙东墙全长475米,北墙全长约341米,西墙全长约454米,南墙全长约328米。整体上看,城池的修筑是受制于地形而成不规则形。垣基宽15米,顶部残宽3.4~4.5米。主城东、南、西三面都有城门。除此之外,主城墙四周还配有角台,增加了城墙的雄阔感和防御功能。
王府的瓮城,是围绕在南城门外的小城,以护卫主城南门。通过考古勘探,瓮城东、南、西三面城墙的形制和轮廓尚存,占地面积约2318平方米。瓮城门址位于瓮城南墙中部,大体处在瓮城的中轴线上。实际上,瓮城、南城门与城内宫殿建筑,大致处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的是王府建筑的格局。
主城内夯土基址,在城内中心偏北处。台地周围暴露出大量黄、绿釉色的琉璃瓦片、琉璃瓦当、琉璃滴水等。城内共有5处夯土基址,其中规模最大的中央基址在城内南北中轴线上,这里就是安西王府宫殿遗址。周围散见有青灰色砖块,大量黄、绿、白釉板瓦和筒瓦残片,还有黄、绿釉龙纹瓦当和滴水残块、青石质台沿螭首及刻有花纹青石块等,这些色彩绚丽的琉璃饰件与雕刻精致的石刻品,反映了安西王府建筑的辉煌和所獨有的皇家气派。
安西王府建筑遗物,规模相当高,再现了安西王府皇家建筑的格局和气派。
王府出土的佛造像、黄釉琉璃塔刹,是安西王府宗教文化的遗物,同样从另一层面显示了与王府建筑相配的宗教建筑,应该是王府配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元史·五行志》里的记载,大德十年(1306年)八月,固原曾发生过一次较强烈的地震,“开城地震,坏王宫及官民庐舍,压死故秦王妃也里完等五千余人。”从地震伤亡的人数看,开城安西王府的建筑规模是很大的。《元史》卷21《成宗纪》,也是这样记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