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据多跑路 让群众少跑腿
2019-06-11李君杰辛怡丽
李君杰 辛怡丽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决策部署,引领“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加快推进,两年来宁夏抓住系統建设整合、事项梳理应用等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初步实现“一网通办”的目标,全区80.4%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不见面办理,极大方便群众和企业办事,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进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构建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
针对各部门审批系统多、各自为政,信息不通畅、“烟囱”林立等问题,宁夏把政务服务“一张网”建设作为夯实“一网通办”的基础和前提。国务院作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部署后,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提出工作要求,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确立了“三主三化”工作思路(以实体大厅为主阵地,以互联网政务为主方向,以五级贯通为主抓手,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智能化、体系化),明确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的建设思路,并结合“不见面、马上办”改革实际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要求,及时调整优化建设方案,最大限度提升效能、节省投资。按照国家互联网政务技术规范,强化系统功能、完善服务标准、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涵,于2017年12月底前建成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链接915个县以上审批部门的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包含事项管理、中介服务、法律法规、协同审批、电子证照等配套支撑系统,在功能上基本实现了“统一入口、统一认证、统一支付、统一归集、统一调用”。建成全区统一电子证照库并上线试运行,将所有行政审批结果数据统一存储,提供“一库管理、全区共享”的电子证照服务。配置完成2000多个证照模板,在近2个月的试运行期间增量电子证照入库10万多个。建成全区统一公共支付平台,并与“一张网”及宁夏银行、电子票据等系统对接,缴款4.8万笔、缴款金额5107万元。依托宁夏政务服务网建设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已在应急管理、自然资源2个领域的55项中介服务事项涉及的10家中介机构开展试点。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我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位列全国第11,西北第1。
整合系统推动“一网通办”
审批系统多、信息壁垒多是制约信息互联互通、“一网通办”的堡垒。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主动出击、攻坚克难,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攻关小组,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对接,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整合,与负责人谈理念、与技术员谈思路、与建设方谈费用,经过近5个月的集中攻关,初步完成了各专业审批系统对接整合,前端建成了司法、住建等24个部门综合旗舰店,统一了办事入口;完成与“互联网+公安政务”平台、投资在线、水利等31个近80%的区属审批系统对接,实现了“一号登录、一网通办”。同时接入自治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与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对接。与“民政云”“社保云”“卫生云”等对接,乡镇(街道)事项实现了“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办理,窗口统一出件”。通过系统对接、流程优化和信息共享,区本级1535项、5个地级市4852项、24个县(区)2071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网上办理。同时依托网络系统推进政务服务由“窗口”向“网上”再向“掌上”延伸,开设宁夏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研发行政审批手机APP,区本级和部分市县建成了24小时自助服务厅,使更多的事项网上办不见面。
梳理事项推动“一标到底”
针对过去分级建设、分级管理造成的事项底数不清、同级差距较大等问题,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把事项梳理作为“一网通办”的重中之重。在全区50个行业系统开展“三级四同”(自治区、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同一名称、同一编码、同一标准)行政权力事项梳理工作,先后组织近2000人次开展两轮梳理,共梳理政务服务事项4615项(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和其他类等6类依次申请办理的事项,其中自治区1830项,市级1430项,县区级1355项),全部推送到一张网“权力清单公示平台”,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实现了应上尽上、全覆盖。并按照网上办、代办制、快递送等方式,将其中80.4%的政务服务事项确定为可不见面办理事项,自治区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4%、市县达82%。服务事项涉及的300多万个数据同步录入“一张网”,实现了同源发布、同步更新、统一管理。政务服务事项要素由23个扩展为96个,其中62个要素内容做到了全区同一。群众和企业在不同市县办事,标准完全一致。在国务院办公厅组织的第三方评估中,办理事项规范化程度位列全国第1。同时,在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3年行动计划,推进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细化受理、审查、决定等环节办理标准,努力形成标准统一、运行高效、上下联动、服务一体的政务服务体系。
应进必进推动“一门办理”
大力推进审批服务事项向专门的审批服务机构集中、审批机构向政务大厅集中、审批事项向网上集中,切实做到“应进必进、应上必上”,进一步筑牢“一网通办”的基础。自治区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28个厅局在政务大厅设立窗口,事项进驻率达90%,9个厅局的事项在综合窗口代办,银川海关等5个分厅纳入统一管理;市县级事项进驻率达82.7%,“一窗”分类受理比例平均达52.6%,基本做到了“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加大政务大厅窗口授权力度,自治区本级大厅窗口首席代表审批决定权授权率达41%。
服务下沉推动“一体办理”
政务服务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点对点面对面辅导、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等途径,指导各地开展“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采取报纸宣传、印制彩页、网上教学、微视频等方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在各级政务大厅开展帮办、代办等服务,引导群众通过网上申报体验不见面服务的便捷。依托政务服务“一张网”,推进服务进社区、进园区,全区有39个事项可不出村(社区)办理,6个事项实现全区通办、零材料办理。2018年全区乡镇办理的75.4万件中通过“代办制”就办理了31.5万件,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社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
深化改革推动“一次办结”
“不见面”和“最多跑一次”是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的重要目标。我区各级政务服务机构紧紧围绕企业投资项目、人才服务、工程建设、企业注册等领域,组织发改、人社、住建、工商等部门联合攻关,探索政务服务“一窗受理、一窗出件、一条龙服务”模式。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指导全区政务服务系统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累计减少审批环节3963个,精简申报材料4620个,压缩办理时限21125个工作日,企业注冊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工业生产许可证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不动产抵押登记5个工作日内办结,施工图电子审查时间从过去2~6个月缩短到现在7~22个工作日,仅此一项每年就为企业节省费用近5000万元。在各级政务大厅设立“多评合一”窗口,宁东、青铜峡等地开展“区域评、联合审”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有50天左右完成审批的案例。深化“套餐式”服务,推进事项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一体化办理,目前已梳理套餐服务188个、上下联审联办事项60多项,有效疏解群众办事堵点、难点、痛点问题,“不见面”和“最多跑一次”办理已逐渐成为“一种常态”。
建成服务热线“一号通”
为适应群众和企业对政务服务多元化需求,自治区确立了以市为主建立“12345”热线平台,县(区)设立分中心服务模式,主动将非警务类60多个便民服务事项纳入咨询、投诉服务范围。在市级热线网络全部建成基础上,自治区“12345”热线监测管理平台上线运行,同步开通了热线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构建了全区统一、上下联动的“12345”热线服务体系。全区“12345”热线平台累计受理各类诉求94.1万件,有效诉求86.8万件,办结82.3万件,办结率95.9%,有效解决了市民生活的“烦心事”。在全国“12345”热线服务质量监测中,在接通率和服务水平上均达到双高水平。
大道至简,悟在天成。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将继续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要求,加快工作节奏,全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加大宣传推广力度,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用好全程网办、代办制、快递送、上门验等方式,深入推进“不见面、马上办”审批服务改革落地见效。
(文字及部分图片由自治区政务服务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