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0%到97% 大渡口区人大专题询问见成效
2019-06-11廖灿勇
廖灿勇
“刚刚结束的专题询问,是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第三次对财政决算开展专题询问。连续三年专题询问,成效显著。常委会组成人员紧紧围绕会议审议内容,积极建言,认真询问,充分体现了人大常委会审议发言和专题询问的水平和质量。”大渡口区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主持人话音刚落,与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负责人随即报以热烈掌声。
这掌声,是对大渡口区人大预决算监督的肯定和期许。
据悉,这是自2016年以来,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第三年对财政决算工作开展专题询问。“连续三年对财政决算工作开展专题询问,旨在促进新预算法和《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在大渡口区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增强人大预决算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该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常永官说。
“把好脉”
2015年、2017年,新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正式实施,对人大预算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纳税人的钱怎么用,如何加强人大预决算监督,如何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预决算的质量,确保人大监督落到实处,成为各级人大常委会面临的新课题。
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历来重视预决算监督工作。从2013年开始,区人大就围绕部门预算全过程审查监督、预算绩效监督和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跟踪监督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15年,更是結合工作实际,把专题询问作为了预算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
专题询问活动,在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都已有过先例,但由于预决算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更需要扎实做好询问前期调研。
询问前,大渡口区人大财经委、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专家库成员共同参加审查调研,深入基层部门,通过听汇报、查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审查调研,分别从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突出问题和部门审计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入手收集问题;从对政府及各单位决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入手收集问题;从征求镇街人大和区人大代表对财政预决算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意见入手收集问题。三年来,先后对37个单位的预决算情况进行了重点抽查、对审计反映问题较多的部门的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
调研中,区人大常委会还探索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即在专题询问前开展审查调研,通过现场会、专题汇报会等形式,让参与调研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听取部门专项工作报告,梳理问题建议,与存在问题部门面对面沟通。三年来,共梳理出涉及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专项资金管理、存量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项目资金使用绩效、部门预算管理、预算信息公开等九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典型问题,与部门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这种工作方式较之传统的专题询问,最大的特点在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代表能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就有关情况提出询问,问得更直接、更具体,更明白。”常永官说,经过统筹、提炼,三年专题询问前共形成24个询问问题,为每次询问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与相关部门座谈、实地调查研究,对财政决算中存在的问题了然于胸,确保了询问效果。
“下猛药”
选准方向,是做好专题询问工作、取得监督实效的关键。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对询问问题科学甄选,确保了询问质量。
在询问方式上,该区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会前只明确应询部门而不向部门提供询问题目;现场进行开放式询问,设立追问环节,改变以往一问一答的方式。这些举措增加了政府部门回答问题的压力,确保了询问质量。
如2016年10月29日,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首次对财政决算进行专题询问,10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分别围绕民生实事项目预算、审计工作、预算管理和执行等方面存在的重点问题向8个部门轮番发问:“截至8月,25项民生实事项目预算执行进度在10%以下,个别项目执行进度为零,请问区财政局,民生实事项目预算如何管理?”“区政府审计工作报告为何尚未向社会公开,准备何时公开,如何公开?”“请问区农委、区经信委上千万元的预算结转和代管资金是怎么形成的?如何合理安排使用?”……
“2015年新预算法开始实施,一年来,区政府及部门的预算意识逐步加强,预算管理正按照法律要求逐步走向规范,所以我们选择的询问问题更注重从基础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入手,结合群众关注的民生实事和审计工作报告等热点难点,通过询问推动政府及相关部门强化预算意识,依法理财。”区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裘苹告诉记者。
如果说2016年的“首问”是“重基础”,那么2017年的“二问”就是“增压力”。
当年的专题询问在听取审计工作报告环节就与之前有所不同。审计工作报告涉及的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税收及非税收入征管、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等9大类67项问题,都以列表式清单进行了一一展现,引起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高度关注。
在之后的100分钟时间里,8位组成人员直言不讳,围绕预算编制执行、预算调整、民生实事项目、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预决算管理热点难点展开询问,并要求应询部门拿出整改时间表和具体举措。
如区财政局对关于部门预算年中调整比率大的询问回答后,梁文荣委员再次追问:“区机关事务局2016年预算追加中的机关食堂劳务费、能源费、物业管理费等项目,都是年初可预见的,为什么未纳入年初预算编制,而要纳入年中追加?区财政局是如何在部门预算编制和调整中履行职责的?”
在短暂的冷场后,应询的财政局负责人当场承诺会后将以书面形式回答这一问题。
“这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是想知道财政部门在对部门预算编制和调整的审核中是不是存在疏忽,是不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我们也不想听‘加强‘完善这些字眼,请直接明确这个问题整改的具体措施?”常委会组成人员对财政局会后的书面答复仍旧不满意。
“对关键问题紧追不放,一问再问成为此次专题询问的亮点,这既彰显了人大权力机关依法监督的刚性,也倒逼政府部门认清工作不足。”裘苹说,从“一问”的强基础,到“二问”的促规范,再到“三问”的重实效,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紧跟中央加强人大财经监督的工作要求,步步推进。
事实上,为扩大宣传面、增强震慑力,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还非常重视专项询问的参与范围和会议形式。在范围上,2016年调研发现问题的部门列席专题询问会;2017年扩展到区政府所有部门及镇街负责人列席专题询问会;2018年又增加了市级分支机构和部分事业单位负责人列席专题询问会,参会人数从90人增加到130余人。在形式上,将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政府财政报告、审计工作报告和财经委审查结果报告与专题询问会套开,让所有部门单位都能现场了解政府财政工作情况,并感受审计问题清单带来的压力。
“参加区人大常委会的决算专题询问,震动非常大,受益匪浅,特别是听取审计工作报告,更是接受了一次教育,在感受人大预决算监督刚性的同时,让我们以此为镜,进一步检视部门预决算工作的不足。”一位列席询问会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如是说。
“促转化”
专题询问,其“形”在于问,其“质”在于依法监督,促进政府及部门改进工作。
“为确保询问不流于形式,每次专题询问后,区人大财经委、区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都会汇总梳理询问问题,与审议意见一并转请区政府及财政部门研究处理,限期反馈整改情况。”裘苹介绍,每次专题询问后,区政府要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审议意见和专题询问整改工作,落实责任,制订方案。区政府督察室联合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专项督察,强化约谈和问责机制。各相关单位制订整改方案,及时分解任务,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控制。
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连续三年对财政决算进行专题询问,在提高人大监督工作水平、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同时,推动了政府及部门预算意识和审计问题整改意识的进一步增强。
区政府出台了《大渡口区区级预算公开评审办法(试行)》,组成评审组,在全市率先对区级预算单位全面开展预算评审工作,对全区63个党政部门、单位的预算进行了公开评审,實现了预算公开评审全覆盖。
区政府及财政部门陆续出台了关于结转结余资金、代管资金、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处置、区属行政事业单位房地产出租出借、本级支出预算指标调整、专项资金绩效评价、规范采购单位分散采购工作、区级预算公开评审、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办法。
区财政局还向全区印发了《大渡口区行政机关财务实用制度汇编》和《大渡口区财政业务知识问答》读本,作为预算单位的业务用书,切实提高了部门预算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经过三次专题询问,该区审计问题整改率已由90%提高到97.1%,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实现全覆盖。
“专题询问不仅能让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进一步了解预算的运行管理过程,还通过发现预算管理中的不足,促进政府改进工作,推动没有制度或者制度滞后的工作领域完善措施,建立管理制度,改进相关工作。”在大渡口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春看来,开展专题询问,目的不是让政府出丑、为难,而是以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和审计发现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对预算运行管理的监督审查,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促进政府完善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保障财政资金使用的合法、安全、有效。
“将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运用到预决算监督中,目的是询问资金使用绩效、检查预算支出管理、推进完善制度建设、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区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完善专题询问制度,坚持通过专题询问的方式促进政府财政工作水平不断提升。”马春表示。(编辑 方娟 41997313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