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地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措施

2019-06-11杨胜兰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保护文物博物馆

【摘要】馆藏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始终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本文从文物保存环境、文物藏品管理、文物本体保护、人才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地方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遗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遗产。文物作为物质载体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实物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国家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宝贵资源,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强调,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见,保护好文物是每个文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笔者认为,地方博物馆虽然条件受限制,也应该发挥自身优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以发挥其更大的利用价值。

一、加强文物预防性保护,确保文物保存环境相对“稳定”

维护文物藏品的质量,既取决于其材料质地,更取决于它所经历的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着藏品的寿命,为此,博物馆环境应有益于藏品的保存,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环境气候、 空气污染、光纤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在环境因素中,最基本也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温度和湿度。衡量博物馆气候环境的主要指标是建筑物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目前已基本公认的标准数值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地波动,对保存文物是适宜的。但这是泛指各类文物而言,不同质地的文物,有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范围,如金属类藏品库房相对湿度为45~50%,纸质、纺织物类藏品库房相对的湿度为50~55%,木漆器类藏品库房响度湿度为55~65%,做到文物分类存放,区别控制气候,是最理想的办法,但目前博物馆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

(一)根据现有条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1)使用调湿材料。在文物柜、陈列柜内放置具有调湿的材料,改善柜内湿度环境,是控制藏品保存环境常用、简易、有效的方法,如生石灰、木炭等都是经济实惠又有效的调湿材料。(2)安装空调。保证藏品库房、陈列展厅、修复室、实验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恒定在标准范围内。(3)配备加湿除湿机。湿度较大的地区,在库房配备加湿除湿一体机,用机械方法控制湿度,是比较好的办法。(4)配备恒湿柜。对于特别珍贵的有机类文物,库房可以采取更为有效的文物恒湿储藏柜,使珍贵文物处于更为精准的湿度控制环境下,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文物恒湿储藏柜采用的主动式气候控制系统,能耗低,用电少,可根据藏品特性需求,自行设定所需的湿度值,达到长期稳定的湿度要求。(5)配备电子恒湿机。在展柜里配置电子恒湿机可以控制陈列柜的小环境,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展柜微环境调控设备,特别是临时展厅,展出的都是交流展品,如果没有好的文物存放环境,一些精品展很难走进来。基础陈列柜里存放有珍贵文物的最好也配置恒湿机。在满足博物馆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电子恒湿机可以不间断使用,具备高效、稳定的调湿功能。

(二)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项目申报,争取项目补助资金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對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文物的政策,特别是加大了对地方文物保护资金的扶持,使地方博物馆在文物保存环境上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例如遵义市博物,由于资金不足,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就非常薄弱。为了提升和改善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国家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申报。方案顺利通过审批,获得中央重点文物保护专项经费补助,建立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目前,遵义市博物馆实现了对基础陈列展厅、临时展厅、库房重点文物保存区域内大气、温湿度、光照度、紫外线辐射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VO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等文物馆藏环境质量相关指标的实时监测和示范性环境调控;提高了文物展陈、保存的安全系数,形成藏品保护管理、监测、分析、处理等一系列风险管控机制,全面提升了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

二、加强文物藏品的科学管理,确保文物不受损失

藏品是博物馆开展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博物馆要使藏品能够长久妥善保存下去,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必须认真做好藏品管理工作。藏品管理方法,既要科学严密,又要简便易行,要求做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

(一)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做到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根据《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再结合本馆实际,制订了《藏品库房管理制度》《文物征集管理办法》《文物保管管理办法》《文物保管人员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

(二)应有固定的专用库房和管理人员以及必要的保管设备

库房保管设备要求安全、坚固、实用、经济。配有防火、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震等设备和措施。藏品库房应有固定的专人管理,库房钥匙实行双人管理,保管人员要熟悉藏品情况,掌握藏品动态,定期进行清点核对。藏品库房应经常保持整洁,藏品入库时要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

(三)运用现代技术科学管理藏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博物馆的藏品管理工作中,正在不断地得到使用。运用电子计算机、缩微照相和激光录相显示技术等进行藏品的现代化管理,具有体积小、贮存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应用能力强等特点。它能及时大量地提供藏品信息,可以逐步取代原藏品管理中的登记、编目、检索、统计、利用等工作中大量的手工劳动,大大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遵义市博物馆把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作为契机,给库房添置了计算机、照相机、摄像机等仪器,对保管人员进行照相、计算机登录藏品等相关的业务培训,大力提升和改善了对藏品的科学管理。

三、加强文物本体保护,阻止或延缓劣化变质,确保延缓文物寿命

藏品保护技术的核心是修复和保养。对已损藏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病害消除,劣化现象受到控制。地方博物馆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上存在很多的薄弱环节,主要缺乏专业的人才和设施,库房管理人员只能对藏品进行日常的养护,如勤通风换气、勤防霉除尘、防虫防蛀等简单的处理。地方博物馆对需要修复的文物,一定要请具有相关文物保护修复资质的单位进行修复,才能确保文物的安全。例如,遵义市博物馆就委托过南京博物院,对馆藏的一批受损的纸质文物和青铜文物编制了《遵义市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上报国家文物局重点文物保护项目,通过审批,获得中央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补助,然后委托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保护修护。地方博物馆一定要严把文物修复关,尽量不让文物遭受修复技术上的创伤,尽可能延缓其寿命。

四、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人才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基层博物馆人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又难以吸引人才。(1)博物馆要积极吸纳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要用足、用活地方政府对高级人才的引进政策,引进具有专业知识,尤其是具有文物修复、鉴定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逐步培育建设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队伍。(2)通过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在岗人员素质。博物馆要通过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养一批吃苦耐劳、适应基层环境、熟悉博物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五、加强安全保卫工作,构筑文物安全屏障

安全是馆藏文物的保障。(1)博物馆的安全工作应有分管领导、专门的部门负责。安全工作做到责任到人,层层分解,从领导到每一个职工都签订责任状,提高每一个人的安防意识。(2)安防设施建设,必须齐备。一方面要根据馆舍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安装出入口导示牌、紧急疏散标志等。另一方面要做一些细致入微的工作,如安装监控探头,设立监控室,建立智能化的安全报警系统。(3)博物馆要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一套安全應急预案。安全预案的制定,是为了一旦出现突发事件,才能在短时间内更快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文物损失最小化。(4)定期对安保人员进行培训。要加强对安保人员进行突发事件的应急施救培训,做到面对紧急情况及时采取施救措施,减少文物的损失。

总之,地方博物馆要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藏品管理、文物本体保护、人才素质提升、安全保卫等方面加强和提升,做到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切实开展好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

作者简介:杨胜兰(1977-),女,贵州遵义人,本科,研究方向: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利用。

猜你喜欢

保护文物博物馆
博物馆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