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

2019-06-11赵靓靓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1期
关键词:保管文物保护博物馆

【摘要】文物保护一直以来都被国家所重视,而且国家还针对文物保护建立并实施相关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其中提到文物工作应以保护为主,并在文物考古发掘过程中做好相关的抢救措施,以及做好后期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保护文化遗产并将其传承下去。

【關键词】考古发掘;博物馆;保管;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85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近些年来,笔者在对文物保护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在考古发掘以及博物馆保管文物的过程中,会忽视一些影响因素,对文物的处理缺乏及时性和全面性,导致文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例如,文物被氧化、被病虫害侵蚀、受外界碰撞而损坏等。文物的损坏将给我国的文化遗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为此,本文主要对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几方面保护措施,具体分析如下。

一、考古发掘中文物保护问题分析

(一)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考古发掘是文物发现的重要途径,但在考古发掘的过程中,会因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使考古工作很难顺利开展。通常器物等相关文物都会处于一种埋藏的状态,经过长期的埋藏文物的材质的物理性能以及结构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以至于文物的结构变得极为脆弱。而如果长期处于埋藏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腐蚀性也会逐渐降低。从理论上分析,这类文物会处于一种相对较为稳定的状态[1]。如果不受到自然灾害、地震等影响,文物的物理特性会相对稳定,其体积以及结构状态也不会再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处于埋藏状态的文物虽然物理特性以及结构会相对较为薄弱,但在不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也会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考古发掘过程中,也会受到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增加了埋藏文物发掘的难度。

(二)微生物及病虫害的影响

在考古发掘中,所获取的很多文物会出现变色的情况,影响到文物本身的价值。而造成文物变色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引起的。例如,考古发掘中的出土物在与空气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会导致文物出现变色的情况[2]。此外,文物在埋藏期间,其保存环境的温度以及湿度也很容易滋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这也加快了文物的变色和降解现象。相对来说,病虫害对考古发掘的影响较大,病虫害会直接造成文物损坏,影响到文物的寿命,病虫幼虫会对文物产生蛀蚀的现象。另外,在考古发掘中,文物出土也可能携带幼虫,如果是害虫没有得到及时清除灭杀的话,会极大地危害到文物的整体性、物理性、结构等。

二、考古发掘中的文物保护方法

(一)做好现场保护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文物在埋藏状态以及出土后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出土文物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因此,为保证出土文物的完好性,应积极做好考古发掘的现场保护工作,保证考古发掘文物的完整性、安全性。考古发掘的现场保护工作应从多个方面进行[3]。例如,在现场提取出土文物的过程中,应保证文物提取的稳定性、整体性、安全性等;做好文物出土的现场处理工作,由于考古发掘过程中可能受到环境、地质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物出土会伴有多变性,因此,应做好考古发掘的现场抢救性处理工作,及时清除对文物有影响的因素,同时在抢救处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选择必须重视,要坚持简单安全、无色透明等原则,同时还要避免对后期实验室文物处理产生影响。从当前考古发掘的现场保护工作来分析,所选取的抢救性处理材料主要有换十二烷、石膏、聚氨酯泡沫等材料,当然,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下,也应加强对这方面材料的研究,不仅要提升抢救性处理材料的有效性,更要提升现场抢救性处理水平,为考古发掘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建造临时实验室

文物出土的保护保存至关重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应根据考古发掘的实际工作情况,在考古发掘附近建造临时实验室,并明确临时实验室的目的[4]。通常实验室主要是对文物展开研究,但临时实验室的用途却并非如此,而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出土文物,是对出土文物进行一个临时的、简单的处理,有效防止出土文物受到更严重的损毁,尽量保证出土文物的完整性、安全性。另外,建造临时实验室需要配备相应的设备,并要求实验室能满足文物的处理要求,如,实验室内要配备温度计、湿度计,时刻掌握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对出土文物产生影响。所使用的保护材料,应满足考古发掘文物出土保护需求,而且应针对不同出土文物的结构、材质等使用相应的保护材料,以降低出土文物的损失。

(三)防氧化保护措施

在上述的分析中可以了解到,考古发掘过程中很多出土文物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氧化,使得文物价值降低,甚至影响到考古研究。因此,在文物保护中,应做好出土文物的防氧化保护措施,可以通过真空保护、氮气保护等方法来进行。真空保护主要是将出土的文物放到盒子中,并利用工具抽空盒子内部的空气,使其内部保持一个真空的状态,从而避免氧化问题的发生[5]。在采用氮气保护措施的过程中,需要在考古发掘时携带制氮设备,利用氮气尽量保持出土文物的原貌,尤其是一些色彩较为绚丽、有装图案等易被氧化的文物,在出土后应立即采取防氧化保护措施。

三、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措施

(一)引入和升级保护设备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经过保护处理后,会运送到博物馆,再由博物馆对文物进行保护。而在博物馆对文物保护的工作中,如果保护设备过于陈旧,会直接影响到文物保护的工作质量。因此,为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水平,则需要引入和升级保护设备。例如,博物馆在进行文物保护的工作中,需要具备空调系统、恒温恒湿调控系统等,这样才能实现对文物存放空间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整体控制。而一些小型的博物馆却缺乏这样的设备,或设备过于陈旧、性能不佳,尤其是温度和湿度控制过程中因准确性较差,可能会影响到文物保护工作质量。在新时期发展中,博物馆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文物保护设备,或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造升级,提升文物保护设备的运行质量,提升文物保护工作水平。

(二)加强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数字化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而且数字化技术也会根据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使用需求进行不断的研发。博物馆的发展也应加强数字化保护系统的建设,才能够更好地加强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工作。例如,通过建模技术和虚拟仿真技术等全方位立体化记录其真实原貌并妥善保存。然后,利用现代化手段,比如互联网与新媒体技术对馆内的文物资源进行整理,使参观者首先通过网络平台对馆藏文物有一个总体了解,对一些不能公开展出的珍贵文物则可以在网络平台上通过三维立体技术进行展示,不仅可以供公众观赏,更能有效降低近距离观赏可能对文物带来损害的风险,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三)引入新科技对文物实施保护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几种博物馆文物保护的措施之外,在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技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降低文物的损坏率。例如,声波CT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等。其中声波CT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断层进行全面的扫描,并生成三维图像、二维图像,可以从图像中清楚地看到文物所存在的缺陷。这种技术的应用不受文物体积大小的限制,通过对文物的全面扫描分析,更有利于为文物的后期修复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X射线衍射技术是博物馆文物分析的重要技术之一,由于文物的材质不同,在考古发掘和博物馆保管的过程中可能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会存在不同种类的病害。例如,受到保存条件、环境扽各因素的影响,对文物的损耗较大。而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文物的病害,并对病害进行全面分析,便于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进而提升博物馆文物保护水平。文物病害很多是人的肉眼无法看见的,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发现并分析这些微观中的病害,最大程度降低文物病害带来的威胁。

四、总结

综上所述,考古发掘是对人文历史文物的挖掘和发现,在文物出土后需要将其运输到博物馆进行保管,而在文物从发掘、出土到运输博物馆等每个环节都可能给文物造成未知的损伤。因此,在考古发掘和博物馆保管过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做好,为文物的进一步研究做好基本的保护工作。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主要从考古发掘中文物保护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在掌握问题来源的基础上,再分别对考古发掘以及博物馆文物保管阶段做好相应的保护工作,全面提升文物保护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艳君.浅谈中小型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以东莞市可园博物馆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16):210-211,213.

[2]周畅.简析考古发掘及博物馆保管中的文物保护[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7,2(2):179-181.

[3]王蕙贞,冯楠,宋迪生.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08:303-313.

[4]王蕙贞,冯楠,宋迪生.考古发掘现场环境突变对出土文物的破坏及应急保护研究[J].邊疆考古研究,2008:303-313.

[5]吴来明,王忠良,高华平,等.博物馆文物的防震保护研究(三)——陈列文物的地震安全性分析[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2(S1):139-151.

作者简介:赵靓靓(1982—),男,汉族,辽宁盘锦,本科学历,科员,工程师,文博。

猜你喜欢

保管文物保护博物馆
文物保护利用信息化建设研究
博物馆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浅谈影响基层博物馆文物保管水平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