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智慧城市交通的辩证思考

2019-06-11徐长山

创新 2019年1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智慧

徐长山

[摘 要]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取向。智慧交通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方面,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标志。基于我国城市交通的现状,智慧城市交通建设需要辩证思考,解决好上与下、大与小、快与慢、动与静、新与旧、安全与事故、政府与企业等多方面的矛盾。解决矛盾的重要手段是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智慧城市交通建设必须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

[关键词] 智慧;城市;交通

[中图分类号] U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1-0010-06

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信息化与城市化的高度融合,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并与其他城市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使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变革、提升和完善,最终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在快速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也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重要取向。

智慧城市也叫智能城市,包括智慧公共服务、智慧社会管理、智慧文化教育、智慧经济活动、智慧健康保障体系、智慧交通、智慧安全防控系统等许多方面。其中,智慧交通也叫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运用于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而形成的智能化交通系统。智能化交通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方面,是智慧城市的一个标志。本文仅就智慧城市交通这一点展开,基于城市交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交通的智能化建设进行辩证思考。

一、智慧城市交通的上与下

对于智慧城市来说,交通畅通是一个必要条件,如此才能保证城市运行的有序、高效、和谐,确保城市生产、生活的有效运转。为此,许多城市都建起了立体多元化的交通网络:上有飞机,下有地铁,中间则是地面道路、高架路、轻轨和穿行的铁路。随着城市的日益扩大,大力发展立体多元化的交通网络,是解决当前城市尤其是大城市交通紧张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许多城市建立起了综合性的交通枢纽,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实现了多种交通形式的无缝对接,即所谓的“零换乘”。这种立体多元化的交通网络,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使城市交通畅通、快捷、安全的效果明显提高。

立体多元化交通的上、中、下三个层面,对于大城市来说一般都要有,但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则未必一定要有,关键在于是否必要。我国许多中等城市争上地铁、机场的现象并不可取,不是必须实现立体交通,只要交通畅通即可。

智慧城市的交通畅通必须实现智能化,包括交通设施的智能化、交通工具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在我国的城市,这三个方面已逐步实现。十字路口红绿灯、摄像头的设置,属于智能化的交通设施;车辆安装GPS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自动化操作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属于智能化的交通工具;网络化的道路监控、调度指挥系统属于智能化的管理。相对而言,航空、高铁、地铁、轻轨智能化程度较高,公交的智能化程度较低,小汽车的智能化为中等程度。

立体交通的主要问题是上、中、下三个层面如何进行智能化的统一协调。可建立统一的城市交通调度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平台、可视化系统等智能化的手段把上、中、下三个层面协同起来,提升智慧城市的畅通化程度。

二、智慧城市交通的大与小

成百上千、纵横交错的城市道路,有大道也有小道,智慧城市应当通过智能化的手段把城市的道路统筹起来,实现城市道路的畅通。

智慧城市道路的规划、设计和建设要科学合理,不仅重视大的主干道,也要重视支道、辅道和深入城市各个角落的小道。如果说主干道是城市的动脉血管,那么支道、辅道和小道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支道、辅道和小道不畅,主干道也畅通不起来。许多城市主干道修得很好,但支道、辅道特别是无数的小道大都质量低劣,人流、车流混乱,卫生环境差。相比之下,一些城市的主干道、支道、辅道和小道都很干净、很有秩序,道路质量无明显差别,值得其他城市研究和学习。

现在,许多大城市都在建设绕城高速公路,但须与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道很好地衔接,才能实现方便进出城市的双重功能。也就是说,绕城高速既是“摊大饼”的,又是放射状的,目前我国一些城市恰恰是放射状不够,影响了车辆进出的效率。因此,城市路网一定要科学设置。

为了打通城市的“毛细血管”,应逐步实现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道路公共化。过去几十年,在城市建设中,我国是用口袋式设计建设了许多封闭式的社区,造成整个城市“毛细血管”的拥堵,仇保兴认为,这“对中国而言就是毒药”[1]。为此,2016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大多城市交通的主要问题是小(微)循环不畅,进而也影响了大循环的顺畅。智慧城市的交通应该是大道和小道都畅通的城市,实现城市交通大循环和小(微)循环的统一。为此,不仅需要城市管理者要有正確的理念、科学的规划,而且要以智能化的手段,让大道与小道衔接起来、畅通起来。如智能化的交通信号向无数的小道延伸,依据大数据、云计算提供的供需信息设置部分支道为单行道,增加与城市快速路和主干道匹配的“放射路”,在城市外围收费的快速路口、收费站安装电子收费系统,从而解决小(微)循环不畅问题。

三、智慧城市交通的快与慢

城市交通中,飞机、高铁、地铁可谓“快”;小汽车乃至摩托车、电动车可谓“较快”;公交因有众多的停靠站,属于“较慢”;自行车、步行无疑是“慢”。智慧城市的交通需要快,也需要慢。

在立体多元化的城市交通体系中,公共交通工具是处于最高层级。减少城市交通拥堵和汽车尾气污染的一个有效办法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包括公交、地铁、轻轨、铁路、航空、出租车,以及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新形式。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超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达到40%以上,大城市达到30%以上,中小城市达到20%以上。加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和城市内外交通之间的顺畅衔接、便捷换乘。扩大公共交通专用道的覆盖范围。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内全覆盖。”智慧城市的交通建设应以此为目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出行。

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还不少。例如,有些城市道路各种车辆混行,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又难以实现公交优先。一些大城市设置了公交专用通道(BRT),大大提高了公交车的运行速度,但BRT一般仅在少量宽阔笔直的道路上设置,难以满足需求。另外,公交车投放的数量,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投放的公交车数量不足,公交车设置的停车站点尚没有覆盖到一切需要设置的社区、企业、学校和单位,影响了市民对公交车的选择。在公共交通优先方面,韩国的首尔堪称典范,首尔市区设有中央公交专用道12条,全长114.3公里[2]。

在大力提倡乘坐公交、地铁、高铁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同时,也要提倡骑自行车及步行的出行方式。这不仅有利于环保,也有利于人的健康。这就需要城市道路留出足够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改变很长一个时期以来自行车道和人行道被挤压,甚至没有的尴尬局面。德国柏林是选择自行车出行和步行出行比例最高的城市,仅选择步行出行的市民就接近30%。为鼓励人们骑行,德国采取多种措施,如可带自行车上火车、地铁,修建大量自行车道等,为人们创造安全舒适的骑行环境[3]。这些措施值得借鉴。

智慧城市也是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包括绿色交通。绿色交通的核心是建设以公交为主导,辅之以步行、自行车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的TOD模式,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其核心主张就是提供良好的公共交通服务设施,鼓励公共交通的使用,特别是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提供良好的环境。TOD模式体现了“慢行交通”的新理念,即提倡选择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交通方式,实现低碳、环保出行的理念。一个安全、舒适、方便、高效、低成本的慢行交通系统,有助于打造舒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城市,是智慧城市应当大力提倡的。

智能化的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绿色出行的实现,如以微信为支付手段的共享单车的出现就极大地促进了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选择自行车出行;公交车在自动投币基础上又增加扫码功能,以及城市群、城市带、城市圈内公交“一卡通”的普及,都极大地增加了人们乘坐公交车的便利和乘坐公交车的客流。

四、智慧城市交通的动与静

运动“是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移直到思维”[4];静止则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相对的、暂时的稳定状态。城市交通无疑是动态的,是物质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也包含相对静止。城市交通的动与静,是以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为特征的动与静。车辆行驶是动,停靠是静;道路磨损是动,修复保养是靜;交通管理既有动态的管也有静态的管,而且是动中有静和静中有动。

我国城市交通缺乏动与静的协调,特别是大城市。例如,城市道路的供给满足不了迅速增长的私家小汽车的需求,于是道路拥堵成了常态。大城市的普遍做法是小汽车单双号交替限行,以求缓解交通压力。但作为智慧城市,除了限号,更重要的还是要通过智能化的道路疏导、车辆分流等办法解决问题。香港地少人多车多,但其交通状况好于内地许多大城市,其疏导管理的方式值得借鉴。

当前选择共享单车出行的城市人群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群体,应该给予鼓励、支持。在共享单车成为城市一道动态的靓丽风景线的同时,乱停车、损坏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质量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共享单车的乱象,简单取缔显然不行。除了强化全社会的公德意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文明素质,还要通过智能化的监控、约束手段加以解决。公共场所、小区的停车位供给不足,致使停车乱象处处可见,这个问题的解决除了增加停车位的供给,也要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及时发布城市停车位的布局、供需变化信息而对车辆加以引导。

相对来说,无障碍、全天候的高铁、地铁、轻轨,其动与静是有序的;飞机的行与停要受气候影响,难以准时但不乱;城市道路上的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动与静比较乱,是城市道路管理的重点。问题的解决,还是要运用智能化的手段。例如,阿里云开发的“ET城市大脑”2016年在广州部署应用,能让城市交通管理者更便捷地接入人工智能,利用已有的地图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快速解决城市的部分交通问题。一个城市各种类型的交通设施、交通工具都能动则有序、静则有度、合规合矩,才是一个真正的智慧城市。

五、智慧城市交通的新与旧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死亡,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永恒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发展之迅速前所未有,其间伴随着道路的拓宽、更新改造,新道路的不断开辟,高架路、立交桥、轻轨、地铁等各种类型的交通枢纽的出现,交通设施、工具、管理的智能化等等,使原有的城市交通面貌发生颠覆性变化。传统的城市交通被现代化、智能化的城市交通取代,无疑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与此同时,新事物并没有完全取代旧事物,城市交通的变化发展也遵循扬弃的规律,既克服又保留。例如,少数城市有轨电车的个别存在,如哈尔滨的果戈里大街的有轨电车、大连的201路和202路;有的城市还有人力三轮车的少量保留,如北京、上海;有的城市还有石板路的个别存留,如重庆的美食一条街。一个城市总要留下一些历史的记忆,也是现实的需要。北京之所以还有人力三轮车,是因为城市还保留了部分传统四合院和胡同,当人们去寻找和体验老北京的历史韵味时,不想乘坐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反倒愿意乘坐人力三轮车,也只能乘坐人力三轮车,因为胡同的路都是窄路,不允许汽车穿行。上海的里弄也类似。哈尔滨和大连之所以还有有轨电车,也是因为要满足人们的怀旧心理和旅游观光的惬意。又如,天津“五大道”形成有百余年历史,两侧密布各式各样的小洋楼,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穿行其间的道路不仅窄,而且曲曲弯弯,却被完整地保存下来了。

智慧城市应该保留历史记忆,并把历史遗存的东西附着上智能化的因素,如摄像头、移动通信网、太阳能亮化系统等。由于城市历史遗存的地方往往都是旅游热点之地,因此通过可视化、云计算和大数据平台对车辆、游人进行疏导和分流是十分必要的。如此,才能保证这些传统的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的安全、有序运行。

六、智慧城市交通的安全与事故

安全和事故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没有安全无所谓事故,没有事故也无所谓安全,安全和事故又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安全通行,不发生和少发生事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智慧城市应该是宜居的城市,所谓宜居就必须是安全的。安全城市当然不仅是交通安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犯罪率低,市民遵纪守法都是重要指标,但交通安全是一个重要方面。

要实现城市的交通安全,首先,要确保道路畅通,建立立体化的交通网络,有效衔接各种道路。其次,城市道路的功能划分和安全设施的设置要合理。应该充分考虑公交车道和人行道、自行车道的占有率。当前,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被严重挤压问题,是造成事故频发的一个原因,急需做出调整。公交专用通道不仅应该设置,而且还应增加。要最大限度地减少直至消灭事故多发的混行路。再次,鉴于超载、超速、酒驾、闯红灯等在城市交通中频频发生,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杀手”,必须强化城市交通安全管理。强化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既要完善道路安全设施,又要从系统工程、交通工程原理出发,通过已经建立的智能化的道路监控、指挥调度的网络系统,定期进行交通安全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城市道路系统中的安全隐患,排查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分析交通事故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交通安全对策和方案,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而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产生交通事故的因素,降低道路交通伤亡率。

七、智慧城市交通的政府与企业

智慧城市交通离不开政府主导,也不能没有企业和公众的参与。智慧交通也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实现智慧城市交通畅通、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智能交通不应仅为政府部门管理服务,还应该把交通信息连接起来,让多方受益。多家互联网或通信行业的巨头开始介入中国城市的智能交通领域,互联网企业介入,可能会抬升公众的话语权,然而,数据开放是一个必要条件。如果有更多公开的出行数据,公众就能用数据来清晰描述自己的需求,也会用数据指出城市交通服务的种种不合理,乃至提出改进的方法。互联网巨头介入城市交通领域后,也会和公众一样,希望开放交通数据。因此,亟须尽快建立交通数据开放制度,满足新时代老百姓和商业的共同需求。

交通数据的开放,将使各种不同方式的交通工具投放更为精准,以较少的投入实现充分衔接,使城市交通变得更低碳环保,让交通从业者更高效地完成工作,也提升公众出行的便利程度。政府已经通过大量投资形成了庞大的但往往又是分割于不同部门的数据收集系统,需要通过改革进行统一整合,让数据便于开放。数据开放制度的建设,不会因互联网巨头介入就水到渠成,同时也要防止少数巨头垄断信息。为此,政府要履行监管的职责,也要鼓励更多企业介入,形成良性竞争的环境。

八、结语

我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转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而智慧城市交通则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新时代我国智慧城市交通的发展,首先,要遵循哲学辩证法的思路,認真研究当前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上与下、大与小、快与慢、动与静、新与旧、安全与事故、政府与企业等诸多矛盾。其次,要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多种新兴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好上述诸多问题。再次,智慧城市交通,不仅需要政府在城市交通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管理上做出极大努力,而且也需要企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合力建设。最后,智慧城市交通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城市交通的畅通、有序、安全、高效,不仅决定于硬件也决定于软件,即人们观念和素质的提升,如绿色出行的理念、尊重生命的理念、遵纪守法的习惯。如此,城市交通才能获得持久、健康的发展,并成为智慧城市的一个标志。

参考文献:

[1]仇保兴.构建韧性城市交通五准则[J].城市发展研究,2017(11):1-8.

[2]王树盛.走向公交都市——浅析韩国首尔之路[J].江苏城市规划,2012(5):44-45.

[3]郭小碚.德国:自行车出行的成功案例[J].综合运输,2012(6):91-92.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51.

[责任编辑:李君安]

Abstract:As an advanced stage of city informatization, smart cities are mushrooming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urbanization, China is also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ies as an important orientation. Smart traffic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and a symbol of smart city.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rban traffic in China,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urban traffic needs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needs to solve many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op and down, big and small, fast and slow, dynamic and static, new and old, safety and accident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h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are to employ emerg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the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computing, mobile interconnection and big data. These information-based technologies must underpin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traffic.

Key words:Smart; City; Traffic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智慧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图说交通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发达交通之磁悬浮列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