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地区茶叶农药残留风险研究

2019-06-11曾婷婷张伟付婷婷余鸿燕褚能明黄永川王娜

南方农业·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春茶农药残留绿茶

曾婷婷 张伟 付婷婷 余鸿燕 褚能明 黄永川 王娜

摘   要   开展重庆茶叶农药残留风险研究,为茶叶消费、茶叶质量安全监控提供科学依据。对重庆巴南、永川、万州等茶叶主产区县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控调查及茶叶农药残留检测,采用危害商进行茶叶农药残留安全性风险评估。结果初步显示,55个绿茶样品中未发现超标样品,农药残留量超过检出限的有35个样品,检出率为63.6%;对重庆茶葉农药残留危害商按0.95分位值进行评估,风险极低。农药残留检出率最高的三种农药依次是唑虫酰胺、噻嗪酮、啶虫脒,应重点关注。

关键词   绿茶;农药残留;春茶;风险评估

中图分类号:TS272.7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1.024

绿茶口感清爽,香气清新,深受不同年龄阶段消费者的喜爱。西南地区具有悠久的产茶史[1],经过多年发展,重庆市茶叶生产在产量及产值上均不断提升,基地建立及品牌建设取得重大发展,以绿茶最为出名[2]。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茶叶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3]。为确保茶产业健康发展,巩固重庆绿茶的影响力,加强对茶叶质量安全的评估及控制至关重要[4]。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取样验证的方式,了解重庆茶树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明确应重点关注的农药种类,为茶叶质量安全监控及茶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在重庆巴南区、永川区、万州区的基地和市场开展实地调研和取样,走访茶叶基地10个、农资销售店6个、行业协会1个、茶叶企业1个。采集春茶31个、夏秋茶24个,共计55个样品。

依据《GB/T 23204-2008 茶叶中519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和《GB/T 23205-2008 茶叶中448种农药及相关化学品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对茶叶中的61种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包括:吡蚜酮、乙酰甲胺磷、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虫螨腈、氯氰菊酯、噻螨酮、敌百虫、滴滴涕、喹螨醚、啶虫脒、溴氰菊酯、氯噻啉、甲胺磷、杀螟硫磷、毒死蜱、甲拌磷、氟氰戊菊酯、杀扑磷、甲基对硫磷、六六六、炔螨特、甲基硫环磷、氯氰菊酯、丙溴磷、克百威、苯醚甲环唑、噻虫胺硫环磷、除虫脲、乙螨唑、氯唑磷、硫丹氟苯虫酰胺、灭线磷、噻嗪酮、唑虫酰胺、内吸磷、哒螨灵、氟虫脲、氰戊菊酯、丁醚脲、百菌清、三氯杀螨醇联苯菊酯、噻虫啉、水胺硫磷、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西玛津、特丁硫磷、甲氰菊酯、莠去津、辛硫磷、吡虫啉、吡唑醚菌酯、氧乐果、多菌灵、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噻虫嗪、甲萘威、灭多威。当检测值低于检出限视为未检出该农药。安全性风险评估采用危害商HQ值进行评估,茶叶膳食量以13 g计,体重以60 kg计,残留量分别取0.95位点值,如该值未检出则以定量限的一半替代。

2 结果与分析

2.1 重庆市茶叶病虫害及其防控情况

经调研了解,重庆茶叶主产县种植的茶树品种主要有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川茶、巴渝特早、早白尖、平阳特早、乌牛早、名山白毫131等。春茶一般2月底至4月底采摘,此时茶山气温15~20 ℃,为病虫害少发阶段,而5—8月天气渐暖,为病虫害发生和为害阶段。茶农反映主要存在螨类、小绿叶蝉、松毛虫、茶尺蠖、茶毛虫、茶卷叶虫、茶刺蛾、炭疽病等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一是采用物理方法,如使用黄板,春茶季结束后进行全面修枝,集中处理枯枝败叶;二是喷洒农药。主要使用的杀虫剂包括联苯菊酯、茚虫威、阿维菌素、吡虫啉、敌敌畏、溴氰菊酯、乐果、氧化乐果等,杀螨剂包括联苯菊酯、哒螨灵、三氯杀螨醇、甲基硫菌灵;除草剂包括草甘膦、精喹禾灵。经过检索查询发现,硫丹、甲基硫菌灵、氧乐果、阿维·螺螨酯四类农药未登记可用于茶树,属于超范围使用。调查中发现有基地使用过三氯杀螨醇,而该农药性质稳定,不易降解,且有滴滴涕残留[5],已禁止在茶树上使用。

2.2 茶叶农药残留取样验证

为明确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水平与风险状况,对重庆永川、巴南、万州等3个地方采集的55个绿茶样品进行了61种农药残留项目检测。由表1结果可见,重庆三个区县的茶叶样品均有农药残留检出,但残留量低于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4、GB 2763-2016)、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限量值及我国“WTO通报及征求意见稿”中拟制订的限量值。在重庆绿茶中共检出7种农药(含5种中毒农药和2种低毒农药),按检出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唑虫酰胺(56.4%)、噻嗪酮(49.1%)、啶虫脒(36.4%)、联苯菊酯(10.9%)、哒螨灵(7.3%)、丙溴磷(3.6%)、毒死蜱(1.8%),各农药的残留水平远低于限量值。啶虫脒为水溶性农药,在泡茶过程中更容易浸出[6];唑虫酰胺为脂溶性农药[7],本次检出率最高,说明茶园水溶性农药的替代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其残留风险仍需重点关注。

55个茶叶样品中,有20个样品未检出农药残留,6个样品检出1种农药残留,9个样品检出2种农药残留,14个样品检出3种农药残留,5个样品检出4种农药残留,1个样品检出5种农药残留。重庆绿茶总体农药残留检出率为63.6%,其中春茶中农残检出率(48.4%)较夏秋茶中农残检出率(83.3%)低(见表2)。重庆巴南、永川、万州等茶叶基地气候湿润,夏季温度较高,为病虫害的高发期,农药喷施较多,检测结果与实地调查结果一致。从茶叶生产流通环节来看,从基地抽取的茶叶样品质量较好,农药残留检出率较低。

危害商(HQ)常用于评价膳食中有害物质的非致癌性健康风险[8],当HQ值小于1时表示其摄入风险是可以接受的。从表3可以看出,检出农药的危害商HQ值位于1.20E-05~1.45E-02,远低于1。这表明重庆永川、巴南、万州等区县的茶叶农药残留的安全性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其中唑虫酰胺的HQ为1.47E-02,噻嗪酮的HQ为3.47E-03,联苯菊酯的HQ为1.17E-03,其余农药的HQ值均低于1.0E-03。

3 小结与建议

3.1 小结

对重庆地区茶叶基地及企业等的调研结果初步表明:1)茶树主要虫害为螨类和小绿叶蝉;2)病虫害防治主要采用农药喷施和黄板诱杀;3)联苯菊酯、吡虫啉等农药使用较多;4)存在个别基地或农户农药使用不规范的行为。

从重庆巴南、永川、万州等三个茶叶主产区取样检测分析发现,茶叶样品中61项农药残留基本无超标现象,但63.6%的样品有农药残留检出。夏茶的农药残留检出率较春茶更高;市场茶叶样品中农药检出率较生产基地茶叶样品的检出率高。

对重庆地区茶叶中农药残留危害商(HQ)按0.95分位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风险极低。农药残留检出率最高的三种农药依次是唑虫酰胺、噻嗪酮、啶虫脒,应重点关注。

3.2 建议

为确保重庆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消费者的饮用安全,建议:1)加强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建立,实现茶园病虫害统一防治管理,避免少数农户盲目用药;2)通过当地农委、茶叶协会、科研院所等组织机构,对茶农加强茶树栽培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提高生產者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茶叶产品的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1] 吴觉农,吕云福,张承春.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J].茶叶,1979(1):5-10.

[2] 刘央.重庆茶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南方农业,2017,11(28):83-85.

[3] 汪庆华,王晨,刘新.我国茶叶标准不断完善[J].茶叶,2018,44(2):61-64.

[4] 张星联,杨佳玲,陈晨,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6(5):3-7.

[5] 汪云刚.茶园禁用农药简介[J].云南热作科技,2001,24(1):41.

[6] 罗宗秀,苏亮,陈宗懋.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J].中国茶叶,2018(3):36-38.

[7] 罗鸿,张强,崔清,等.唑虫酰胺在恩施地区防治小绿叶蝉的示范效果[J].中国茶叶,2016(4):20-21.

[8] Feng Jie, Tang Hua, Chen Dazhou, et al. Monitoring and risk assessment of pesticide residues in tea samples from China[J]. Human and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 2015, 21(1): 169-183.

猜你喜欢

春茶农药残留绿茶
The Price of Beauty
春茶不宜贪尝鲜
春茶不宜贪尝鲜
红樱绿茶两相欢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
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前处理方法对比研究
养血清脂试试龙眼绿茶
杀菌剂嘧菌酯的研究进展
忆江南·绿茶
茶乡“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