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基固本传承发展加大赫哲族文化保护力度
2019-06-11许德东
许德东
同江市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集区,全市共有赫哲族人口1500余人,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街津口和八岔两个赫哲族民族乡。近年来,特别是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八岔后,同江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赫哲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在专业人才队伍培养、文化机构设置、文化设施建设、赫哲文化普及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同江成为全国赫哲文化传承保护最为完备的地区之一。
一、以人为本,培育壮大传承保护队伍
为了解决赫哲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问题,同江市在街津口和八岔两个民族乡开设了民族文化课程,编写了《赫哲族语言》《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等6套民族教材,并纳入常规教学授课。其中《赫哲族語言》教材在全省推广使用。同江市群众艺术馆定期举办赫哲族少儿培训班,累计培训民族学员6000多人次,并有50多名学员被选送到上级艺术院校学习深造。抓住2012年赫哲族“伊玛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亟需保护项目的历史机遇,积极向国家、省、市申报赫哲非遗保护项目,开展各类非遗保护工作。其中鱼皮制作技艺和伊玛堪说唱艺术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乌日贡大会”等5个项目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口弦琴”等7个项目被列入市级保护名录。全市共建立了3处伊玛堪传习所和鱼皮制作技艺传习所,涌现了吴宝臣、尤文凤、尤秀云、吴桂凤等一批国家和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代表性传承人每年授课12课时,授课学员不少于8人。
二、加大投入,完善赫哲文化基础设施
先后成立了同江市非遗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以及赫哲族研究会、民族歌舞团、伊玛堪艺术团、八岔民间艺术团等文化团体;建设了赫哲族文化中心、赫哲族博物馆、伊玛堪传习所、赫哲族风情园等项目,并成立了赫哲民俗文化旅游集中展示区;中国民协在同江设立了中国赫哲族民间文化研究基地,传承保护体系日益完善。同江市赫哲族文化中心于2014年开工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中心总投资4000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共分3层,是多功能设施齐全的赫哲族文化大楼;由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伊玛堪传习所、赫哲族综合文化艺术传承基地、多功能演出剧场、鱼皮制作技艺坊(车间)和桦皮制作技艺坊及鱼皮、鱼骨产品展示销售中心等部分组成,目前已成为体现同江赫哲族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窗口。
三、推陈出新,致力打造赫哲文化品牌
以节庆活动为载体,成功举办了赫哲族旅游节、乌日贡大会、赫哲渔猎文化节、冬捕节等节会活动。连续4年举办中俄边境文化季系列活动,推出了包括论坛交流、文艺体育、文化旅游等7大板块共计130余项活动,打造了中俄边境文化盛宴。创作了大型赫哲族伊玛堪歌舞剧《拉哈苏苏》等一批经典剧目,其中《拉哈苏苏》在第三届黑吉辽蒙四省区优秀戏剧展演中获得优秀剧目奖,并于2017年12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剧团晋京展演,获得高度评价。目前,《拉哈苏苏》歌舞剧已实现驻场演出30余场次。加大赫哲族文化精品创作力度,涌现出《冬钓》《乌苏里芒目》《月亮里的姑娘》等一批优秀作品。
四、内引外联,加快赫哲文化产业发展
实行全民创业行动,鼓励扶持赫哲族群众发展鱼皮衣、鱼皮画等文化产业,延伸文化产业链。以马华、刘升、岑立杰为代表的鱼皮生产企业逐步发展壮大。2016年,成立了伊玛堪赫哲文化传媒公司,引进佳木斯马华赫哲族鱼皮文化公司进行经营,引进黑金文化创意公司进行赫哲族文化设计创意工作。马华赫哲鱼皮文化公司(同江市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馆)建有1700平方米的展馆和加工厂区,主要以加工生产、展示展览、传承培训等为经营内容,逐步带动全市鱼皮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组织鱼皮生产企业和民间艺人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深圳文博会、哈洽会等大型展会,宣传效果明显,仅街津口王妃山珍一品阁年销售额就达70万元。
五、依托优势,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依托赫哲民俗个性化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八岔乡建设了天赐湖公园、赫哲族渔猎文化馆等文化旅游设施,开办了赫家鱻特色餐厅和34个赫哲家庭旅馆,规划了“追随习近平总书记脚步、赫乡民俗体验游”等旅游线路,打造出“赫哲第一村”品牌。八岔村与北京鑫福海工贸集团合作成立鑫福海赫哲文化旅游公司,正在实施黑龙江界江游船项目。街津口乡整合赫哲民俗文化村、得勒乞旅游度假区等旅游资源,推出“赫哲故里”旅游线路,开发了“赫哲十大碗”菜系,带动全乡30余家餐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千万元。2016年以来,两个民族乡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