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
2019-06-11郭俊婷
郭俊婷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培养健康完善的理想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科,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显著提升。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职院校中的佼佼者,思政教育必然会紧跟潮流,不断开拓创新,为社会培养全能型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的孩子都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普照下实现了自己踏入高等学府就读的梦想。截至2018年,我院少数民族学生占全院总人数的比例已过半, 以少数民族学生为对象,开展有意识、有目的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少数民族学生民族认同感、国家归属感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势在必行。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在民族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异,作为高校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立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学习观、民族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多角度出发,把握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剖析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提出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工作方法。
1 思政教育的背景
自2004年以來,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旨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这体现了党和政府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也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重要的问题。教育之本在于育人,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有问题,技能再高也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加强学生的思政教育,就是避免出现大学生的“学”与“行”出现“隔海两相望”的尴尬,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方面尤为重视,取得了相当高的成效,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教育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2 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
2.1.1高职院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和信仰性,在高校教育中势必会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带来心理不稳定等问题,甚至会产生文化的冲突,排斥其他民族文化等。
2.1.2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程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途径较单一,形式理论化,缺乏体验。学生被动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切实有效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老师讲授、学生听的方式,学生通过思想政治课堂,聆听教师的讲解,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有了一定的概念,但由于没有切身的体验,难以感同身受。
2.1.3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互相分离,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被单独认为只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学生在专业课堂上只是单纯的学习知识和技术,在课堂上,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独立并没有建立起该有的联系,学生难以将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
2.2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高职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进入新的环境、接触新的朋友和老师,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老师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因此无法深入的领会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精髓。
2.2.2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微信、微博在传递信息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容易把错误的信息扩散开来,民族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比较单纯,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民族学生会接收到多方面的信息,各种不同的信息包含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形态,因此,民族学生在思想情绪方面会更加复杂,对于民族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将会更加艰巨。
2.2.3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家校相结合、共同努力的局面,但是就少数民族学生的家长而言,大多数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责任,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在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无法形成家校合力。
2.2.4当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还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怀不够,没有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起来,思政教育成效不显著。当今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科研和教学工作,思政管理工作往往被忽视,日常管理工作中缺少科学的管理机制,这种不科学的管理机制也使得思政教育工作成效不显。
3 高职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策略
3.1就大局而言
应以习近平总书记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实现“中国梦”的最本质要求为坚强的理想信念,以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工作方法指引,以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为奋斗目标,以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心理健康的当代大学生为最终目标,不断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思政教育成果质的飞跃。
3.2就学生自身而言
就少数民族学生自身而言,首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普通话,提高自己的国语水平以突破语言理解和交际的障碍。其次,要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在尊重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最后,在信息告诉发展的今天,少数民族学生要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要保持高度的清醒,要让信息为我们所用,而不是被一些模糊的、偏激的信息冲昏头脑。
3.3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
就高职院校自身而言,首先要要制定合理、高效的思政教育体系,在管理保障方面要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性,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为他们做好基础保障,同时对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经济资助。其次,根据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对他们开展民族教育,实行小班授课制,保证每一个少数民族学生都能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有机的渗透到每一堂课中。最后要培养一批具有高专业理论知识和高素质的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思政教师要以“德”为根本,以“爱”为核心,以“严”为准绳,以“细”为原则,引导学生高效的汲取网络知识,关心、关爱每一位少数民族学生,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管理上严宽并举,该严格的时候严格,对少数民族学生管理要一视同仁,绝不能让少数民族学生做出违反学校规定的事情。
3.4就学生家长而言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作为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做孩子的榜样,给孩子传递正能量。同时,也要和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做出积极的引导。建立起学校、家庭密切联系的德育教育体系。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也是当今高校的重要课程之一,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工作,是社会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客观要求,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分析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促使少数民族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