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课思想引领的重要性
2019-06-11单豪锋官千翔
单豪锋 官千翔
引言: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党课是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党员党课模块化讲座体系的构建,应充分关注大学生党员主体需求,突出党性教育主旋律,强化思想引领,调动教师开展党课教学和学生自觉加强党课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在新形势下发挥高校党课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高校入党的新要求
1.1 对高校党务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基层党校教师担负着提高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理论修养和执政能力的重任,对于如何适应新时代下的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素质,是摆在基层党校教师面前的课题。因此,基层党校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不断学习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学习教学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本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增强科研意识和改革意识,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高校辅导员被教育部明确定位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文化各方面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外来文化、信息网络、市场经济等诸多因素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继而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2 对高校党员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共产党员必须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带好头,多帮助其它的同学,积极支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维护学校的荣誉,敢于同不良风气作斗争。真正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风范,正直无畏,积极上进,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党员。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共产党员,应该牢记学生党员有两重身份:一是学生身份,必须学习成绩好,思想道德高尚;二是党员身份,无论在思想还是生活作风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生活在同学当中,就应该为同学提供真诚的服务,保持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先进性,既不能脱离同学,更不能凌驾于同学之上,要密切联系同学,关心同学,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会时刻以这些为行为准则。
1.3 对高校党课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入党,不仅对大学生,高校党员学生都提出新要求,同时对党课也提出新要求。党味要浓厚,党课一定要姓党,这是党课性质决定的,不能把党课与普通的政治教育混为一谈。要针对大学生在党的知识、党性修养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教育主题,通过党课教育,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党性修养。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如何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加以甄别,需要党课教员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和透彻的分析能力,否则,很难把问题辩明讲透。另外,党课教育要贴近热点,不断更新内容,做到常讲常新,才能引人入胜、激起共鸣。党的重要会议召开、重大方针政策出台、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等,都应及时纳入党课内容,帮助广大党员对其准确把握、统一认识。要充分利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好的方面找出差距,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并从反面教材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2 新时代背景下党课面临的挑战
2.1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机趋于多元化,功利性
现阶段,虽然要求入党的学生很多,但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和功利性。部分学生入党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而是或多或少把这个政治面貌当作日后找工作、考公务员、留校任教的砝码。现在的学生大多把入党定位为提高能力和锻炼自我的机会,或异化为追求个人发展,打造择业就业竞争资本的功能性手段。他们为了达到尽快实现程序上的组织发展,具体表现出行为上的“入党前抢着干,入党后拣着干”的特点。这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两拍党员”——入党之前拍胸脯、入党之后拍屁股,为取得党票,表现为在某一阶段追求动力较足。他们认为,入党可为自己未来的名、利、权等方面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的敲门砖,作为就业竞争中的砝码。受社会腐败风气的侵扰,入党从政谋利的成长思维路径,或多或少地在他们脑中根植。
2.2 党课培训形式单一,欠缺新颖
鉴于大学生入党动机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复杂性及产生的程序有失公正性,加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教育是高校党建工作当务之急,但是在这种需求下党课的质量和效果问题也暴露出来。
一些高校党课内容空洞、形式单一、缺乏深度、缺乏活力,授课人缺乏激情、听课人被动应付。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党课的质量和效果,极不利于党员的培养教育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当前高校党课没有固定教材,党课内容的选择存在东拼西凑的现象。内容陈旧、空洞,过于重视党建理论的阐述,将党课片面地理解为复习党章等,造成中央加强党的建设文件和黨的科学理论得不到及时灌输,党史和相关经典著作得不到深入学习,没有把当前党的一些最新理论成果融入课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反应不够,缺乏趣味性与生动性。
3 新时代背景下党课创造的机遇
3.1 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的逐步完善
随着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出一大步,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些都给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带来新的推动力,提供了新的机遇。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场所。近几年来,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有了很大的进展,学生党员人数逐年增加,党员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在团结青年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带领广大学生出色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各种社会活动中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
3.2 大学生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可度和向心力日益提升
中国共产党对当代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中国共产党的9O多年奋斗历程和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是吸引大学生的根本基础,是一种强大的和持续的引导力量,光荣的传统、历史的伟业,时时转化为现实的教育资源,感动和激励着大学生。大学生成长中亲身体验的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更增强了党的吸引力。当代大学生时刻关注的党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定的信赖者和积极的拥护者。因此,党应当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对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的向心力。
4 创新高校党课思想引领作用的建议
4.1 培养党课教师专题讲解的创新意识
现在各高校党课上课教育内容的主要有:党章和党的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想观念教育、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党史教育等。这些理论知识常让人感觉冰冷、陌生且遥远。如共产主义信仰,这对和平年间长大的90后大学生来讲是非常抽象的。但如果授课时从人文的角度出发去讲解信仰与幸福的关系,列举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思想的事例,相信会更容易解开理论知识神秘的面纱。当今的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出现了过于急功近利的趋势,一部分自我意识膨胀、生活追求新潮、安逸享乐;部分学生在学习方面贪图安逸,在爱护保护他人成果方面,表现出道义上的缺失,随意破坏、剽窃的事情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状况,如果还是按照教材从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端正入党动机、提高党性修养等这些专题去选取周而复始毫无变化的内容,授课者将失去激情和研究,听课者也认为太枯燥乏味失去吸引力。所以党课教师可以恰当的设置一些人文教育专题,如“感恩自强”专题、“生命与责任”专题、“认识自我、成就自我”专题等,这些专题虽没有直白地表述党的理论政策,但是在铺开之后却可以把党的知识贯彻其中,使之血脉相连,直截了当地表明授课者所要阐述的理论知识,学生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真正起到党课教育的作用。同时,可以组织学生们自由组合进行小组专题讲解,在准备讲解的实践过程中,能更好地自我发现党课教育的真理。
4.2 充分认识到课后实践的重要性
有句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新时期环境下,想要充分发挥党课的作用,不仅要重视上课的实效性,也要注重课后的实践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课课后的实践也应如此。积极参加课后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普法活动,图书馆志愿者活动等,都是学生真正的从实践中学习到知识,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习到平时理论课时不能接触到的知识,收获的不仅仅是志愿时长,更多的是心灵上的感悟。
4.3 笔试和个人显示结合的考核形式
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教育要收到良好的效果,不是党课单方面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也需要学生群体的配合和努力。一方面,可以在加强对教师党员教育的同时,利用教师党员的工作优势来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也必须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加强学生党员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使思想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与良性循环,使思想教育工作收到显著实效。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对象要定期进行考核,汇报理论学习、政治思想、学习、社团工作等各方面的情况,把笔试和个人显示结合,更加全面地进行评价。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文化、互聯网的迅猛发展,给高校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在这一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挥发挥时代优势,因势利导、扬长避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自身素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大学生本身行为上也要积极向上,思想上要形成良好道德,在党课的思想引领下逐渐成为一名符合新时期要求的学生党员。
本文系广东培正学院思政部“学习十九大 立德树人”基金,编号:18pzszb13。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