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效化学课堂练习模式的几点看法
2019-06-11岳亲姣
岳亲姣
课堂是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时段,练习是其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形式。在教学过程进行练习,能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化学教材中,习题已占学习内容的半壁江山,每个人都是通过适当的习题来掌握化学的。可以说,没有习题就没有中学化学。胡志刚教授在其所著的《教育时机论》中指出:“课内练”优于“课外练”,“课内练”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把握最佳的练习时机,事半功倍;失去最佳的练习时机,事倍功半。所以,在课堂上进行练习能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哪什么模式的化学课堂高效练习高效呢?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对化学课堂高效练习的模式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 课前复习性练习
在学习新内容时,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在上新课前安排一次复习性的练习。这种练习难度也不大,题量不大,便于节约练习时间。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例如在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前,做一道题巩固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在化学反应2A(s)+3B(g)===4C(g)+D(g)中,经2 min后,B的浓度减少了0.6 mol·L-1,则下列反应速率不正确的是( )
A.ν(A)=0.2 mol·L-1·min-1
B.用B、C、D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值是3∶4∶1
C.ν(B)=0.3 mol·L-1·min-1
D.ν(C)=0.4 mol·L-1·min-1
2 基础性练习
针对新学习的最突出内容的特征,设计学生刚学的相关特征的简单问答,着重考察学生对新学的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起到及时反馈,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根据上课的内容,适当地安排几题难度不大,全班学生绝大多数都能答对的习题,使新知识概念化、条件化、自动化。如学习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其他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做两道练习题:
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2X2(s) +3Y2(g)==2XY2(g),下列措施能加快其反应速率的是( )
A.加入 X2
B.体积不变,充入 Y2 使压强增大
C.压强不变,充入气体 He(不发生反应)
D.增大容器体积使压强减小
2)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当中,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越好
B.汽车排气管上的“催化转化器”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但可以改變化学反应速率。
D.锌与盐酸反应时,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可加快反应速率
3 策略性练习
策略性练习是运用解题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将新知识条件化,迁移到更广泛的背景中去,防止对新知识的理解出现僵化现象。在教学中,老师先将基本技能分解成几个有条理的小步骤,向学生说明所选定的学习策略应用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通过不断重复巩固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策略化。
1)下列4个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将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和铝条,分别与相同温度、相同浓度下的盐酸反应,两者反应速率相同
B.两支试管分别装有同浓度的双氧水,放在冷水中,一支不加MnO2作催化剂,一支加入MnO2作催化剂,后者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强光下和阴凉处,发现阴凉处的浓硝酸分解得慢
D.加热,H2O2的分解速率加快
2)在冷暗处漂白剂NaClO2保存时间可达一年,HClO2却不稳定易分解,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ClO2===4ClO2↑+H++Cl-+2H2O。向NaClO2溶液中滴加稀H2SO4,HClO2开始时分解缓慢,随后分解迅速加快,其原因是( )
A.溶液中的Cl-起催化作用
B.溶液中的H+起催化作用
C.ClO2生成,反应体系压强增大
D.ClO2挥发,使生成物浓度降低
通过学生对这些解题题目的训练,能形成明确的解题思路。如解反应速率的计算题时,一般方法是通过三段式求出变化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ν=△C/△t求平均速率。计算时特别注意单位时间,要看清楚是秒、分钟还是小时。解影响因素题时主要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等方面考虑。尤其注意固体和气体状态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固体而言,影响反应速率是接触面积。高中阶段所涉及的催化剂一般情况下都是正催化剂,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不影响化学反应最终的状态。
(作者单位:福建省石狮市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