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019-06-11白雪
白雪
伴随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教师在教学形式、途径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高效教学。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从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小组合作教学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层面入手,探讨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回归到学习主体地位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在课堂中开展师生、生生互动,与学生进行深度的沟通交流,还应当坚持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原则,最大限度确保课堂的多元化与活力,真正推动各个教学环节融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实效的提升。
1 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存问题
首先,受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局限,部分高中学校缺乏完备的教学设施与优质的教学条件,致使相关实验性教學环节难以展开,难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知识借助教学设备进行形象化展示,进一步导致教学陷入迟滞性困境中,不利于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其次,部分高中数学教学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注重教学知识的生硬灌输,缺乏对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掘与引导,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多维度思考能力,陷入应试教育误区。最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教学中仍然沿用以往过时的教学方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自然使得教学效率难以实现有效提高。
2 基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策略
2.1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虽然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思维模式,但鉴于高中数学带有显著的抽象性、逻辑性特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倘若教师仍然采取生硬灌输的教学方法,将导致学生对于枯燥教条的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与挖掘。基于此,教师可以创造性的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借助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以及人文情境的创设,真正引领学生深入到课堂教学轨道上,使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得到充分的调动与激发,促进学生思维创造力的发展。以“概率”问题为例,教师可以借助游戏情境的创设,选用一些体积相同、颜色各异的小球举办抽奖活动,引导学生在盒子中随机抽取小球,进而分析抽到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借助反复多次实验以及实验难度的加大,引导学生由简单的概率问题逐渐延伸至数学知识点,进而熟练掌握极差、方差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在寓教于乐中真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知识点记忆,从而有效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与延伸,提高教学成效。
2.2 创设多种教学方法,强化学生思维引导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灌输知识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方法的引导与传授,引导学生建立系统的认知结构,真正能够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促进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以数形结合法为例,该教学方法在高中数学的函数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例如针对“已知0 2.3 开展小组合作教学,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践行了《高中数学教学标准》的核心要求。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围绕统一的教学目标进行决策与方法的推进,同时依据组内成员的差异化思维模式与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更加全面的数学思考与数学认知,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教学实效。以函数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进行小组的均衡划分,分别引导每一小组探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相关问题,实现组内成员的取长补短,组外之间的良性竞争,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的综合培养。 2.4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视角延伸 此外,教师还应当借鉴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领域带来的强大助力,真正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原本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原理、图像进行形象化展示,深化学生的认知与理解。同时还可以引进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与自主探究能力,推动课堂教学与学生自学的优势互补,从而进一步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全面提高。 结论:总而言之,在当前新课改逐渐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应当重新审视教学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进而从各个环节入手实现教学体系、形势与内容的创新,最大限度将课堂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真正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进一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与深化。 (作者单位:山东聊城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