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完美融合

2019-06-11陈斌娴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下文变色龙动物

陈斌娴

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是以单元汇编,在对单元内一组课文的教学结束后,有一个习作训练。很多时候,我们把阅读教学和作文训练自然地分成两个板块,使其成了两条平行的轨道。这其实是一种误区。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我想说,我们有时可以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变色龙》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习作安排是“认真观察一种动物”。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变色龙》这篇课文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

1 初读课文,读通课文,知道课文“写了什么”。

变色龙,学生在生活中并没有见过这种动物,所以学生对学习这篇课文、认识这种动物充满了期待。在初读课文这一环节,我设定了以下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扫除字词障碍。3、知道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扫除字词障碍,并积极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变色龙哪些方面的特点。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他们很自然地通过阅读知道了课文是按“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写的,并顺利地找到了相应的段落。在“端详变色龙”这一部分学生也不难看出课文主要抓住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三个方面重点描写。初读课文重点是梳理了一下文脉,让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课文如此,我们的作文也应如此,这是对学生作文要“言之有物”的一种渗透。

2 再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课文“怎么写的”

《变色龙》这篇课文除了一般教材普遍固有的识字写字、朗读训练等功能和价值外,还有其特色功能,就是此文的写作特色。这就是一篇描写动物类作文的范本。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至少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加强对学生的习作指导。

2.1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古希腊的一位哲学家说过: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事物各有各的特点。变色龙是一种很特别的动物,怎样写出它的特别。本文最成功之处就是抓住了变色龙的特点进行描写,而这些特点的准确把握又间接的反映出作者观察的细致。我们如果写一种动物也应该仔细地观察它,抓住这种动物的特点。

针对课文第九自然段对变色龙外形怪的描写,通过课堂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按一定的顺序“看”的,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顺序,作者也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明白,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作者才能把变色龙完整的外形特点告诉读者。这是对学生作文“言之有序”的一种渗透。

2.2 学会细节描写

《变色龙》第十二自然段这样写到“……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这是课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和学生一起品悟“迅雷不及掩耳”“刷”“刹那间”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让学生明白我们在写动物动作的时候可以为了突出地表现其特点,可以抓住细节进行描写,它可以使我们的文章更生动。这是对学生作文“要写得精彩”的一种渗透。

2.3 学会写好过渡段

因为五年级的学生对过渡段或过渡句的了解或许仅仅局限于在文中找出它们,并知道它们的作用更多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教学我们要稍微提高一点难度,就是要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来设计这个过渡段的,它是如何做到总结上文或引起下文的。本课中这两个过渡段的作用也是有区别的,“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起到既总结上文又引起下文的作用;“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只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要不要使用过渡段到底使用哪种形式的过渡段是根据文章的表达需要来定的。告诉学生我们在本单元学写小动物的作文中可以在写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之间选用这种既总结上文又引起下文的过渡段。这是对学生作文“内容紧凑自然”的一种渗透。

其实这篇文章中还有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描写,也有文章开头变色龙“皮肤与豆叶一模一样”“绿莹莹”与下文“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的伏笔处理等等可以借鉴。

3 三读课文,读进课文,知道作者“为什么写”

《变色龙》旨在激发学生学会观察,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前者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多有渗透,后者必须要让学生自己领悟。所以我在屏幕上缓缓地打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让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并让学生思考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学生很自然地知道了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要保护它们,不能伤害它们。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文的作者劉梦熊,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曾率领一个农业专家组,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其间,他目睹中非风物,他写下了《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课文《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篇。“文为心声”,到这里,学生对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的理解就更深刻了。这何尝不是对学生作文“言为心声”的一种渗透呢。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作文教学领域里,我一直想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文!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我愿意把我探索的过程整理成文字,和同行切磋,共寻新课程背景下作文教学的新方向!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猜你喜欢

下文变色龙动物
神奇变色龙
下文
变色龙
最萌动物榜
水能生火
动物可笑堂
完形填空三则
如何利用上下文进行完形填空信息推断
变色龙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