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错例”一个平台 还数学课堂十分精彩

2019-06-11黎细玲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错例乘法错题

黎细玲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方向标,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初级阶段,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就目前而言,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做错题的现象在所难免,面对这一现状,小数数学教师将错例分析、筛选、分类,利用“错例”的特殊性, 帮助学生纠正常见错误,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好错例资源,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关注的焦点。 因此,探索错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错例”教学进行了相关思考。

1 摘录错例,生成精彩

摘录错例,生成精彩,是小学数学“错例”教学的关键。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 整理和收集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容易出现错误的题目,做好对错题的摘录, 这样将错题集中起来,在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地做好错例的重点讲解, 这种学习效果往往比传统授课模式更有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在进行整数混合运算练习的时候,由于混合运算的步骤一般较多,学生做题的时候就容易出错。

在练习中老师发现了一道“错例”:240÷8×3=240÷24=10

这道题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而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这种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法的题目,应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才能能到正确的答案。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不急于评讲,而是在这道“错例”旁边加上一道题目:240÷(8×3),然后让学生计算、比较,对错一目了然。这样,因为有了错例的比较,既纠正了错误,又巩固了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及时顺序的掌握,课堂精彩油然而生。

在对错题摘录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分类,这样便于课堂讲解的时候举一反三, 不仅如此,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还要着重复习, 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应用意识就能得到提高。

2 抽丝剥茧,引发辨析

抽丝剥茧,引发辨析是小学数学“错例”教学的重要环节。 所谓抽丝剥茧的教学方法, 是指将数学知识、能力和数学符号巧妙揉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引发学生讨论和辨析,一层一层了解数学知识的解析过程, 厘清对错,引发学生对数学题目对错的辨析。 小学应用题一直是小学生的难点内容,解题过程中往往因为马虎而容易做错题。

错例:收获的季节,果园的园主聘请了四位农民来摘苹果。 计划中,四位农民每天工作6 小时,共计摘苹果 1200 千克,实际中, 四位农民前 2 小时摘苹果 500 千克,照此计算,一天可以多摘多少千克苹果?

错例 1:

1200÷6×(6-2)+1200

=200×6+1200

=1200+1200

=2400(千克)

答:一天可以摘2400 千克苹果。

错例 2:

500÷2×6

=250×6

=1500(千克)

答:一天可以摘 1500 千克苹果。

错例 3:

500÷2-1200÷6

=250-200

=50(千克)

答:一天可以多摘 50 千克苹果。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的, 出现这种错误主要是在做题的时候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 忽视了问题中“多摘”这个关键词,导致解答的时候答非所问,出现错误。老师没有就此否定,而是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所求的数量,让学生辨识,知道错在哪里。 这道题的正确解法是先将每小时的实际摘桃数量计算出来,即500÷2=250(千克), 而后再求出6小时的实际摘桃数量,250×6=1500千克, 实际多摘的千克数量为1500-1200=300(千克), 这样对每一步计算作出详细的分析,可以让学生知道怎样的思路才是正确的,认真审题,有序思考才能正确解题。

3 重组内容,变废为宝

重组内容,变废为宝对小学数学“错例”教学至关重要。 对错例进行重组,让错例成为引导学生深度思维的资源, 可以起到“变废为宝”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组合在一起,通过内容的重组,将两种运算定律作比较,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乘法,掌握乘法的应用能力。

如在简便计算中,学生常常发生如下的错误:

错例 1:6×(14×10)=(6×14)×(6×10)=84×60=5040;

错例 2:6×(14×10)=6×14+6×10=84+60=144;

错例 3:(20+5)×4=20×4×5×4=80×20= 1600

在进行乘法计算时,错例1和错例2主要是对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认识不足, 混淆了乘法分配律的知识,在解题时,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之积算出来, 14×10=140,再将6×140=840。 或者把括号去掉,即6×14×10=840。 错例3则是利用乘法分配律,正确算法是先将两个数的和算出来,20+5=25,再用两个数的和乘以另一个数, 也就是25×4=100。

4 无中生错,激发兴趣

无中生错,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错例”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习效率,但在学习过程中, 很多隐藏的错误,容易给学生形成误导,学生难以发现问题所在,这就需要教师将这一类错误进行归类, 利用这些错误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错例:判断题:小于 180° 的角为钝角。 ( √)

题目中并没有“大于 90°”这一重要信息, 而是片面地认为小于 180° 的角为钝角,缺乏“大于 90°”这个条件, 那么显然“小于 180° 的角为钝角”这个说法是不成立的。

5 追根究底,错例重生

追根究底,错例重生是小学数学“错例”教学的有效举措。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反省错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用追根究底的精神去探讨数学问题,相信可以让学生深刻了解错例形成的原因, 并在数学教学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学习内容。

错例:求比值:18:12=9:6 1.5:4.5=1:3

化简比:24:4=6 3.8:2=1.9

这两组数值计算结果,如果不仔细看,看不出问题,但是如果审好题, 认清“求比值”和“化简比”两组概念,根据题目的要求计算,注意审题,知道化简比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而求比值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数,这样就不会出现以上错误了。

6 堆错成库,形成自觉

堆错成库,形成自觉对小学数学“错例教学”大有裨益。小学生做错题我们应理性看待,客观做好“错例”题库建设,数学教师要督促小学生要养成摘抄错题的习惯, 用一个专门的本子把自己做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并做好“错题”和“正解”的对比, 形成一个错题库,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掌握了解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认识到自己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便于经常性巩固、复习、强化数学知识, 查漏补缺。这样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反思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学习的自觉性,又可以培养学生勇于创造、心思缜密的品质。

7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做好数学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正确看待“错例”,重视发挥“错例”的作用, 积极從摘录错例,生成精彩; 抽丝剥茧,引发辨析; 重组内容,变废为宝; 无中生错,激发兴趣;追根究底,错例重生; 堆错成库,形成自觉等方面,及时调整相应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挖掘错例中的宝贵教学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课堂精彩必然油然而生。

课题项目:本文系从化区2018年农村专项课题《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活用学生错误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18BN16)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温泉镇石海小学)

猜你喜欢

错例乘法错题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巩固练习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关于线性变换乘法与矩阵乘法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常见数学病例分析
乘法猪
简便运算错例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