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婚庆文化在婚庆产业中的传承与创新分析

2019-06-11彭艳君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外来文化婚礼传统

彭艳君

自近代“西学东渐”以来,各种外来思想在国内风起云涌。人们一味的崇尚外国西方文化,对外来文化毫无辨别的接受。致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不到传承,外来的某些腐朽文化也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年思想的健康发展。在西式婚礼传入中国以后,很多国人逐渐摒弃传统婚庆仪式,纷纷效仿全西式婚礼。时至今日,就算是在偏远农村,都很难看到完全传统的婚礼形式了。而在影视作品的婚嫁场景也往往是粗制滥造,只是模仿表面。久而久之,我国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将淡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是我们不愿看见的。作为当代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

1 分析当代婚庆文化形式,挖掘传统婚庆文化内涵

传统婚庆文化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几千年的发展下来,婚庆文化在各个时期种类不同,内容丰富,历经时间的沉淀,婚庆文化依然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还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婚俗礼仪与整套体系化的婚礼流程。许多婚俗礼仪和流程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变迁,科技和工艺的不断进步而经久不衰,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传统婚庆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婚庆产业应充分挖掘传统婚庆文化的闪光点,并整理当代现有基本的婚庆形式,注重婚礼的精神内涵。在传承传统婚庆文化时,保留其精华部分。

在挖掘传统婚庆文化时,婚庆行业要由表及里的逐层挖掘出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对其进行鉴别和筛选,留下优秀的文化。挖掘提炼传统婚庆文化,是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着力点和关键所在。对待传统婚庆文化,婚庆行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用“扬弃”的态度来审视婚庆文化。在正确认识优秀传统婚庆文化的基本属性和基本内涵后,紧密结合当下婚庆市场的发展状况,运用多媒体,视觉传达设计等,将优秀传统婚庆文化与当代需求结合起来,既能够打造出适合现代适婚人群的婚礼形式,又很好的传承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

2 坚持正确方向,创新婚庆传承手段

中国民众受封建思想影响时间长远,在外来思想传入中国后,人们急于拜托封建思想的束缚,大加推崇外来文化。民众甚至一度把举行旧式婚礼看做是封建残余的人,认为他们固守旧制,不擅于接受外来“优秀先进”的婚礼文化。但这样一味对外来文化全盘接受和完全吸收,不仅不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更是对我国优秀传统婚庆文化的摒弃。这样学习来的文化是表面和肤浅的。形成这样的原因就在于对自身婚庆文化的不自信。我们要树立对自己婚庆文化的自觉,包括对婚庆文化的自我发现,自我反省和自我改良。对其文化要形成共同的文化价值共识。只有共同对其认可与信任,才会逐渐树立对中式婚庆文化的高度自觉和自信。

文化在就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婚庆文化也是一样,婚庆行业要积极进行国内外的交流与探讨,合理利用现在的互联网资源,积极调查年轻人的新潮思想,结合国内外的婚庆行业的经典方案,来实现婚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与婚庆的其他相关产业进行不断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传统婚庆文化进行自身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要想实现婚庆产业在婚庆行业的创新,就需要博采眾长。这也是不断吸收其他行业优秀的成果来发展自身文化的过程;同时要正视传统婚庆文化的不足之处,学习其他公司先进的管理与发展及经验。在不断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慢慢发展出具有自己公司特质的新型婚庆文化。实现了婚庆文化的创新发展。

3 培育积极健康的婚庆价值取向

婚礼的意义在于一对互相信任的人能够获得社会的承认与祝福。意味着人生进入另一个重要的阶段,开始以新的社会身份从事社会活动。它是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是一场重要生命礼仪。婚礼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是基于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中。

婚庆行业要做好引领先进婚庆价值观的导向。当下婚姻最受人诟病的就是天价彩礼。所以我们随时能浏览到因彩礼不够,某一方拒绝举行婚礼的社会新闻。在茶余饭后的笑谈之后,我们也应该反思,这确实是现实存在的。这类行为都严重脱离的婚姻的本质。婚姻的本质是爱的升华与相守一生的陪伴。如果金钱真能衡量婚姻的真假,那这个社会该是多么的物质啊。连人类最珍贵的感情都可以用金钱来买,那就是人类社会的严重倒退。因为我们要坚守优秀传统婚庆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价值取向。不能丢失婚庆的本质。

4 结束语

婚庆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面对现在婚庆市场的鱼龙混杂,各种外来文化的激荡,我们更要树立文化自信,挖掘传统优秀婚庆文化,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婚庆文化,创新发展当下的婚庆文化。

(作者单位: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外来文化婚礼传统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大学生国家文化安全教育
探讨外来文化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影响
浅谈外来文化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少年力斗传统
浅析日本动漫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利用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趣婚礼
毛南族婚礼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