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2019-06-11陈晓君
陈晓君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多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方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社会主义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我国建设的重大意义与可行性。
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渗透在整个物质文明建设之中,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它劳动者共同的长期任务。
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提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多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的问题。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首次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一概念。1980年2月12日,胡耀邦《在剧本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告诉大家“十二大”将要修改的党章要写进“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3月23日,他在“科协十二大”的讲话中把“两个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统一的根本目的提出来。同年12月20日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把精神文明建设列为重要议题进行了研究、讨论。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归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大要点之一,并第一次把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概括为建设“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
1982年4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讨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的会议上,作了题为《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讲话,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必要保证”之一。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又把在全社会形成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状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1986年9月28日,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是我们党作出的第一个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指导方针。但是限于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不久,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因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对具体问题、具体做法还缺乏经验。
1996年10月10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个决议具有更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十年前《决议》的深化、创新和发展。
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内容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两个文明”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指导方针和原则、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以及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2.1 “两个文明”的内涵及相互关系
2.1.1 “两个文明”的内涵
文明,即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成果,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三个方面。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类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客观世界改变的同时,人们的主观世界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精神世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科学、教育、文化方面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精神文明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基本方面。
2.1.2 “两个文明”的相互关系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建设是基础,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为精神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反过来,精神文明建设又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大巨轮。能否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
2.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战略地位
1986年《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全党同志必须从这个总体布局的角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1996年《决议》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深化了两个方面:一是突破了从社会一般结构的内在联系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的认识,然后从我国的宏观环境进行思考。不仅从国内情形进行思考,还从国际形势进行思考。不仅从横向进行思考,也从纵向进行思考。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的调整。二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面临的现实挑战着手,有很强的针对性。我国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样一来就 很容易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决议》要求不仅物质要极大发展,也要求精神极大发展。
这一系列的要求可以看出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并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而进行一系列调整。这一系列的认识成果,全面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2.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指导方针和原则
社会主义精神的指导方针主要包括以下几层:
2.3.1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方针。我党能成功建国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坚持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坚持让我们进行了改革开放,国家走向了富裕。
2.3.2 “三个必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对“三个必须”的深化和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以经济建設为中心的前提下不忘精神文明建设。
2.3.3 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牢记历史教训,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坚持对思想的问题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说,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坚持一切着眼于建设,把注意力集中到团结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精神上来,集中到满足人民的文化和精神需要上来,集中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上来,归根到底,集中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来。”在革命年代主要是以破为本,但在新形势下主张以立为本。新形势下虽然还有很多社会丑恶现象,但以立为本并不意味着不去铲除丑恶现象,只是要在搞好党和国家的制度改革下破,而不是无任何前提的破。
2.3.4 坚持“双百”方针和批判地继承与借鉴的方针;“双百”方针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想就会僵化,马克思主义也会衰败。在对本国文化继承发扬之外,也应该对国外文化吸收和借鉴。在这个全球化的社会,对国外的文化和技术如果置之不理只会被社会淘汰。
2.3.5 坚持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共产党人和普通群众在思想意识上有所差别,要求都一样显然不科学。在现实生活中党员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起到先进模范的作用。比如要求他们弘扬公而忘私、勇于献身、必要时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的共产主义道德。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他们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宪法规定的“五爱”社会主义国民公德,职业道德和公共生活准则。
2.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根本任务
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建设物质文明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重要条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包括思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反面。思想建设主要包括理论建设、理想建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艰苦创业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等。道德建设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等。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关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
十四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做出了“三个重要、两个关系”的完整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思想政治建设的重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针原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正确的解释、贯彻执行。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3.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其中,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
3.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在革命年代,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为阶级斗争和军事斗争服务;在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
3.4 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可行性方针
3.4.1 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指导要求。因此,党要做到以下要求:
1)坚决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战略方针;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样重视、一起落实。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加强领导能力,提高领导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两手抓的工作顺利的进行。
2)搞好思想文化宣传工作;想要让人民群众认可两手抓的方针就得做好思想宣传工作,让他们从心里认可这一指导方针。这就要求党组织一支高素质的宣传思想文化教育队伍,这样有利于提高舆论宣传的效率。
3)精神文明建设要从基层抓起;深入到基层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思想政治工作会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后,从严治党。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搞好党纪教育至关重要。党做好榜样作用就一定能把精神文明假设领导好。
3.4.2 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涉及的一个重要领域。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就不存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施手段。要做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以下几个重要领域:
1)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因为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不仅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思想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2)加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对农民进行教育,必须遵循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原则,针对他们的思想和生活状况,把解决问题和农民生活结合起来,采取自愿原则。要让他们切实的感受到党是真心实意地为人民办实事。
3)加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民军队的建设,而且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稳定,关系到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命运。
4)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做好课程改革还要改变一些不科学的讲授方式。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我国的健康、快速发展,我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行相应的调整。
(作者单位: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